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大学生、教师、高等教育和国家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强化高校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律意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机制,引导师德师风的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骁 , 等 .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101-103.
exploration on the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1, JIANG Ying-jing2, WANG Zhao-Bo2
(1.College of Ar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Abstract: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as the divine mission of education. The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etho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teachers, higher education and country. This paper presents construct methods to strengthen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are main land to propagandize the socialism mainstream ideology, through the guid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restrain themselves so as to set a good example. Ena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to teachers should be perfected.
Key word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Construct methods
一 引 言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1]。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2]。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总体状况,师德是指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师风则是师德外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对大学生和教师、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甚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代,探索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建设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二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 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的可塑性强,正处于身心成长重要时期, 也是人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体对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大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技能,引领大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教导学生做事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个温暖的笑容,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3]。高校教师扎实的学识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行,会在潜移默化中正能量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育,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以及成为具有健全独立人格和使命担当的“ 人才”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高校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议上强调,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 [4]。师德师风的源泉在于职业的认同度和使命感,马斯洛需求理论(如图 1 所示)中讲到,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最高一层的需求 [5]。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还能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空间,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师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能够满足。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伟大使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找到乐趣、激发动力和保持热情。
图 1 马斯洛需求理论 [5]
(三)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先生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充分突显了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深远影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水平。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单纯规模扩大和数量增长到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的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 [6]。从发展的观念来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得益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支持,高水平的师德师风建设又能构建良好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四) 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任务。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将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7]。兴国必先强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中国民族早日实现繁荣富强。
三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一)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 年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抚今追昔今天的太平盛世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流血牺牲、忘我奋斗换来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铸就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仰,是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虽然和平年代不再有枪林弹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教师必须政治素质过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育人者必先育己,高校教师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首先,要从源头着手,严把高校教师选聘准入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关。对新聘任的高校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务必要重视政治理论和师德师风培训。确保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教师在入职前能掌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其次, 制定系统化、定期的师德师风岗中培训制度,例如组织集体学习或网络学习时事思想政治理论,宣传解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称《准则》),公开课、教学研讨会等;开展各种形式进行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例如校园标语、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教师风采公益广告展示等;开展各级各类评选活动,比如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寻找最美教师”活动等;开展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比如主题演讲、征文和讲座,观看师德师风建设题材优秀影片等。通过各种途径, 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水平,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政治引领,把远大理想和信念融入师德师风,并通过教师的“身教”体现出来, 比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理论“言传”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中传承和发扬。
(二) 强化高校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律意识
2019 年 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教师强起来”。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基于对“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认同之上树立强烈的自律意识,进行严格的自我规范与约束,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切实可行途径 [9]。《准则》是师德师风建设从思想落实到行动的行为规范,高校教师需要做到“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具体而言,如图 2 所示。
图 2 强化高校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律意识的途径
首先高校教师要做到具备渊博的专业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授课前的认真准备,保证授课内容自己首先要灵活驾驭,立足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 严谨治学坚守学术良知。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是一个稳固的地基,其中的一点偏差,对学生具有无限的放大效应,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地动山摇”。第二,高校教师要做到“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虽然近年来个别高校教师师德负面新闻屡有报道,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生活作风
不良等,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个别人的问题,教师师德师风总体优良,坚持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且从负面事件中警醒正面责任。新时代不乏黄大年、李保国以及身边德高望重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借助师德榜样的辐射作用,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师德师风践行能力。第三,高校教师要做到“教学相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来促进教学,这是教师提高师德师 风的规律。在“互联网 +”时代下,教师的知识储备、授课内容和形式都要与时俱进,精心钻研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自觉地不断推陈出新打造“金课”,将课程思政内容汇入到专业课堂,促进立德与树人同向 同行形成协调效应;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 采用“雨课堂”等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自主思考,激发创新思维;自觉淘汰不负责任照本宣科“念课件”的“水课”。
(三)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机制
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机制作为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途径,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首先我国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而设立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划出底线,在此基础上各高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高校应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从社会、学校、学院、部门、家长、学生、教师的监督和评价层次进行。要将师德考核与年度业绩等考核结果相结合,作为教师职称申报、人才选拔的考量要点, 明确师德奖励、惩罚、追责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以考评促建设,通过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发现不良倾向的苗头,挖掘师德师风问题并及时介入纠正处置,以此形成预警为后续师德师风建设指明重点方向。
四 总结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师德师风体现在每一位个体教师身上,全体高校教师通过提高政治站位、进行严格的自律及法律制度的约束,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取得实效,切实践行“不忘立德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苗苗 . 习近平关于教书育人的重要命题 [J]. 思想教育研究 , 2019, (4): 55-58.
[2]钱耐香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浅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和职责 [J]. 宜春学院学报 , 2019, 41(5): 121-125.
[3]徐喻琼 , 马小强 .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 2018, 5(20):44-45.
[4]吴平 , 曾德军 . 教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J]. 中国大学教学 , 2019, (5): 76-79.
[5]徐振剑.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J]. 科教论坛, 2017, 36(9):154-157.
[6]王定华 . 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引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 , 2018, (12): 16-20.
[7]赵培举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3, (Z2): 66-68.
[8]周坚 . 全面把握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坐标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8, (19): 9-10.
[9]曾雅静 , 李黛君 . 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问题和路径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2019, (9): 143- 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