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通过全面剖析师德师风的内涵,借助问卷、访谈多种形式,了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同时,分析了高职院校存在的: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不够、流于形式,仅注重理论研究而缺乏实际运用,日常教学中忽视良好师德师风熏陶学生等问题,为后续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的设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思考
本文引用格式:朱红萍.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1):219-2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之际,社会各界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好榜样、好典型,而所谓“师德滑坡”的现象也频繁发生,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了一大社会热点。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等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受多元化文化的渗透以及价值多元的影响,高校教师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师德师风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 全面剖析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风,是教师的精神风貌、风气及作风的表现,是师德外化的主要形式[1]。师德与师风是紧密相连的,师德决定师风,师风促进师德。师德师风的根本属性是教师从教的态度和精神,有别于教师的其他表现,要与个人的思想品质、政治信仰和一般的做人伦理区别开。其中,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师风则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与载体[2]。
同时,师德师风也是一个历史性、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师德师风内涵的界定还需考虑教师的主体性,要尊重教师个体的合理需求。作为精神层面的德性应该与真实具体的情境相联系,反映了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特征。师德并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之外的高不可触的东西,它是有温度、有内涵、融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技能不够娴熟,通常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主观态度和精神品质,因此,专业知能是影响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德师风的泛化。
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师德师风的第一任务是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服务,“如果师德修养不能为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关系的实践活动带来效益,就有可能被人指责为是一种虚伪的说教”[3]。
二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型,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高职院校,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课题组对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分析发现:(1)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但少数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严谨。不热衷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拿着“基本工资”,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48.9%的学生认为个别教师有不备课的现象;33.6%的学生认为教师“敷衍授课”,在课堂上不注意言谈举止。2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接听手机。(2)科研工作功利性强。一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不潜心钻研,而是巧取豪夺,甚至抄袭。部分教师搞科研主要目的是为了晋升职称,具有较强的现实功利性。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足、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工作。(3)缺乏奉献精神。部分教师仅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待遇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敬业的态度,缺乏奉献精神。把主要精力投在外校或培训机构搞创收、赚外快,出现“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的现象。(4)部分行政教师服务意识不强。45.3%的教师认为“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普遍存在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35.8%的教师认为“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关注缺乏协调合作的精神”;35%的教师认为“担任我校行政工作的教师在处理行政事务上,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
三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剖析师德师风的内涵可知,要营造良好的高校师德师风,需要每一位教师自身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和师德意志方面的培养。把教师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事业来从事:铸师魂、崇师德、正师风、精业务。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不仅能提升每位教师自身的品质和素质,更是一所学院整体素质提升的体现。要想做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现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应遵循付出与回报相对等的原则
教师与其它职业一样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在强调教师对社会的奉献,以及师德师风社会性要求的同时,也应重视提升教师的各项待遇:在岗位津贴、住房分配、职称晋升等直接关乎教师利益的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通过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师德与师能建设要并重,教师也应注重完善自身发展和人格魅力,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底蕴,在工作过程中,体验生命成长与互动陶样的价值追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实自己,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爱岗敬业。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事迹,扩大榜样的影响力,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以达到双赢。
(二)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重视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
教师不能仅仅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和发展,应在教学工作中增强教学责任心,激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应留意自身仪表,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按照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行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发挥“灯塔”的作用。用我们的敏锐、独立的判断、自由的言论判断、深入观察,引领青年。也要时刻拥有事业心、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禁学术不端行为,讲究学术诚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合理的监督、评价、激励机制的设立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院可以通过设立师德师风监督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暗访抽查、开设师德师风监督网站、自我工作小结等方式,以增强教师自我完善的意识,实现他律到自律的道德意识过程。这项工作需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出发,本着关心、理解教师的心态,真正把师德师风的建设寄予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刚入职的年轻新教师,尤其要多关注、多培训,他们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具有创新精神,由于经验不足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师德师风,让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每年可树立典型加以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四 结束语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风范会影响学生一生。目前,很多高校只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急需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师德师风,一靠学习,二靠感悟,三靠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更加严格的规范自身的言行,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法治思维待人处事。自觉地将师德修养融入自身的职场生命之中,不断臻于生态化育的新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与接班人,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倪永宏.高职院校师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3)P:51-54.
[2]刘红,杨珊.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P:16-19.
[3]涂永红.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系统育人功能探究——基于“以人为本”视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87.
[4]程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3(9):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