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GAN Qing-hua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offer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re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unfavorabl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Based on years of first-line education experienc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classroom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terms
of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 the investigation into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nly by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can students truly combine language learning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tatus-qua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一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同时开设日语、韩语、法语等小语种作为第二外语已经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基本模式。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日语入门较快,可供参考的网络资源丰富,对于旅游专业或者语言专业的同学来说,掌握日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既是对第一外语的补充,同时在今后的就业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助力。这些都是吸引越来越多同学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重要原因。
但是目前的现状,尤其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 本身语言基础不是很高,在开设二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客观因素不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第二外语的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日语第二外语教学的经历,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学院的旅游英语和应用韩语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为例, 分析二外日语的开设现状以及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可供使用的多样化教学媒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二 本校二外日语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 课程设置
目前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学院面向二年级旅游英语、应用韩语专业学生开设日语二外的课程。作为专业限定选修课, 共 4 学分。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每周两个课时,总计 64 课时。就语言学习的需要来说,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 想要完成任何一本教材的全部教学都比较困难,加上学生人数多,一个班级平均都在 60 人以上,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容易受到影响。学生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日语二外, 一开始大多数同学因为个人兴趣的关系能够做到紧紧抓住课堂的时间学习,但是也不排除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学分,一节课的时间老师要照顾整个班级将近 70 个同学,从听说读写每个方面去训练学生, 也这也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 教材使用分析
二外日语迄今为止,使用过的教材包括《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大家的日语》《新编日语教程》《新编日语》。这四本教材都是目前日语学习当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教材,各有特点。笔者通过在实际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教材使用,分析以上四本教材的特点, 采取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日语的资料,让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最有效的成果。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日语教材之一。适合从零基础到中级(日语能力考试 N2 左右)的学习。单词量和语法难易适中,课后练习比较丰富同时配有一些日本文化方面的知识介绍,有助于初学者更加了解日本。但是也存在着课文内容老旧、语法讲解方式稍显混乱等缺点。
2.《新编日语教程》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自 2007 年起出版的日语教材,知名度不如《标准日本语》,目前在很多培训班和网络学校中的使用率比较高。它的优点是内容较新,贴近时代。单词语法也难易适中,对话自然贴近生活。但是对于二外日语的学生来说,内容稍多,对课时的要求较高。
3.《大家的日语》是由日本方面出版的一本经典教材,引入中国后也受到很多日语学习者的欢迎, 具有浓郁的日本特色。内容简单易懂,相对于语法讲解,更加注重口语和会话的练习与日常应用,缺点是语法讲解不够系统,而且没有配套的中高级教材,更加适合日语的初学者或者业余爱好者。
4.《新编日语》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适合日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经典日语教材。但是《新编日语》的语法结构和《大家的日语》《标准日本语》有所不同,是采用传统的语法结构来编写的。对于学生扎实地巩固日语语法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学习周期比较长,整个教材有八本,内容涉及广泛, 而且是越学越难,并附有一些日语古文的学习。目前虽然也已经更新了新版,但是由于编辑的时间比较久远,内容所涉及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不适合学生了解当下的日本社会和文化。同时对于业余学习的学生来说,也过于晦涩难懂。
笔者在经过三年的二外日语教学实践总结后,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大家的日语》第二版。这是在综合比较以上四本教材之后选择了以上教材作为二外日语班级的主要教材。
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日语会话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每周只有两课时的初学者,语法难易适中,不会给学生的日常学习造成过大的负担。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渐培养日语的语感,树立日语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除讲解课文语法,还可以补充相应的日本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灵活理解并且加以应用。同时,相比于其他三本教材,《大家的日语》是普遍被认为的最适合学生自学的日语教材,因此,对于二外日语的学生来说,选择教材不止要考虑课堂的效果,更考虑大多数的学生需要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自学的能力,这样使用一本让学生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去自学的教材,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兴趣的提升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到的问题。
(三) 学生专业分布及学习意愿调研
笔者自 2016 年起开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授课,目前为止已有三年的授课经历,班级累计人数 312 人,其中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为 261 人,占总人数的 83.65%;应用韩语专业的学生为 51 人, 占总人数的 16.35%;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日语的意愿总体上较韩语专业的学生强烈,对于韩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实际相当于其第三外语, 因此在本身面临着初学韩语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学习日语的精力容易被分散,同时相对投入的时间受到限制。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日语有兴趣的同学自然在学习第二外语时也能够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且,通过笔者对班上同学的观察已经实际考试结果显示,主动学习日语的同学成绩远远好于被动应付的同学。通过实际参加课程的 300 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选择日语二外的动机及主要分布如表 1 所示。
通过以上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可以看出, 我校英语和韩语专业的学生在最初接触到日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时候,出于对一种新的语言的好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专科学生来说,大三就面临着就业或者升学的压力,选择学习第二外语也是对将来出路的一个补充,因此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外日语的第一选择的积极的,表现在开设的学生中也是颇具成效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现在网络的迅速发展,日本文化在网络上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影响也非常广泛, 集中表现在影视、音乐、动漫等各个方面的渗透都不容小觑。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身处上海这样的一个包容性的国际大都市,日常生活中也不乏与外国人的接触,所以日语作为第二语言除了作为一种兴趣培养之外,也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 二外课程的考试模式以及学生通过率
二外日语作为旅游英语和应用韩语的专业限定选修课,在期末考试时,按照惯例是采取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但是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课程时长也受到限制。笔者在三年的二外教学中,一般是采取平时 30%、口语 20%,期末卷面成绩 50% 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这样既可以兼顾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可以让学生不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面临着重修学分的困境。统计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大致分布如表 2 所示。
大部分的同学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考试,修得学分。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不及格的同学主要也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无法达到基本的成绩要求。如何在以后的授课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兴趣, 让二外学习可以更多样化,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
(一) 针对学习动机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学生学习二外的意愿和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后,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基于希望提升自我能力、以及希望了解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除了对语言、语法知识的授课之外,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在日常的授课之中。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多为 90 后甚至是 00 后,在讨论一些时下热点话题的时候,兼顾到该年龄层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对于 14% 纯粹为了修读学分和学生动机不清楚的同学来说,在开始第一节课的时候,需要认真地向他们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把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考试的题型构成和考试形式事先告知学生, 以便学生在复习时候有的放矢。对于教师来说,关注的重点不仅是课堂的授课,同时把学生出勤、口语练习等都纳入期末的考察范围。这样在每周只有一次课的相对不利于语言学习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并且消化。
(二) 课堂内容的时间分配以及日本相关文化知识的引入
目前对于初学者的日语学习,网络上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也是对于二外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根据笔者的授课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单次课时 90 分钟,单词、语法与课文讲解 20 分钟,学生练习 20 分钟,阅读朗诵以及纠正学生发音 20 分钟,除去这些必须的书本教学时间 , 剩下的 30 分钟时间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如果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对于日本当下热点文化、新闻的引入,讲解, 同时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热点词汇,比如对日本每年评选出的年度汉字的讨论、日本年号的变迁等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日语中汉字的读音、写法与中文相关的汉字区别,提升学生对于日语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打下基础。
(三) 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一般以教师口头授课以及课堂板书为主。在二外日语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数量过多,不是传统的小班授课形式。所以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也需要一定的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单纯板书对后排同学所起的效果甚微。在课堂中,除了上述的文化引入, 适当地采取视频媒介播放的方式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于日本动漫、动画的兴趣较高。如何选择适合初学者收看、发音标准、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够达到锻炼听力、纠正发音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大多是日语零基础的初学者,内容过于复杂或者专业词汇较多的视频也不适合播放,一般是生活化场景、日常会话为主的视频能够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在播放视频的同时, 对其中的常用单词着重讲解并且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多听多说是关键,而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和视频教学手段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
(四)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二外日语课程产生兴趣,才是督促他们学习的最重要前提。通过以上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 以《大家的日语》教材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日语是目前笔者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要看到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对学生而言,如何能够长期坚持事关重要, 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学生在二外日语课程结束后, 也有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多开口,学习语言不能只局限于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对于二外日语课程,本身课时有限,学生在课外如果不开口去表达,那么学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对话表演、朗读表演等,既可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
四 基于多种网络授课平台的使用与现场教学的比较
目前,对于日语初学者的教学,网络上有多种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使用。在笔者实际的教学生涯中,考虑到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 适当地将现场教学与网络平台的授课的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不止是围绕着教师这一个中心,而是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授课与主动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更加优化的效果。
经过笔者的统计与调查,在目前可供使用的线上教学软件中,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 MOOC 是使用比较多的平台,而且也有很多可供日语教学利用的资源,此外,国内的一些主流视频网站,也有很多网友自行上传的日语学习资源,比如 BILIBILI 网站、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但是,这些网站的资源缺乏一个系统的整理,学生有时候无法直接使用, 有些视频网站的资源参差不齐,使用的教材也无法统一,学生如果单纯自学的话,很难取得长效的成果, 但是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平台的学习与日常的授课结合起来,可以弥补日常授课时长的不足,让学生随时可以学,随地可以学。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经过筛选后的学习资源既可以保证了准确性,也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趣味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笔者的实际操作下,选择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将平时的课件和经过筛选后的网络学习资源上传,让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这样就很好地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憾,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讨论的方式在课后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并且基于平台的统计,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平台中的作业支持音频上传等多种方式,这样在有限的课堂中无法让每个学生进行发言的不足得以弥补。教师可以通过有声作业的形式,纠正学生的日语发音,锻炼学生的听力和日常的口语交流能力,这是在普通授课中所无法达成的。
另外,对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来说,每一届学生在平台中留下的音频、作业等资料可以得到统计与总结。帮助教师发掘二外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和学习中容易被忽略的重点问题。同时,各种音频资料的保留也能够对学生错误的纠正与总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常规的教学中,如果没有以上网络平台的介入,只是局限于课堂的一个半小时,对于二外日语班级的 70 个学生是没有办法做到纠正每个人的发音,锻炼每个人的听力。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日语的初学者,发音的纠正与听力的练习都对学生的入门非常重要,而由于上文中提到的原因,二外学习的学生无法像对待第一外语一样投入时间与精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选择一个平台去在课余的时间尽量督促,既是对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如果单纯只是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那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二外只是虎头蛇尾,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办法延续开始的学习效果,对于有兴趣的同学,也无法提供其长久自学的方法,最终使得二外教学收效甚微。
五 结 语
高职高专院校二外日语课程的开设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不利的现状,但是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加深,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二外日语课程都会有广阔的市场。相应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考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师来说也应该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能局限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尽管学生的学习有限,但是考虑到生涯学习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语言授课与督促学生学习都是让二外学习更加有效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将立足于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日语的学习与日常的应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在未来就业以及升学的多方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的使用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网络技术进行二外日语的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同时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更重要地是能够在将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摸索,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志红 .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28(03):94-96.
[2]刘莉 , 陈丽 .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 [J]. 校园英语 ,2018(23):33-34.
[3]侯亚琼 . 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6):43-45.
[4]娄亚民 . 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与二外日语教学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9):140.
[5]高晓霞. 二外日语教学成果初探[J].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
[6]钱洁岚 , 张小红 .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27(05):61-63.
[7]余小权 . 关于电子词典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的实例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6,6(23):208-209.
[8]刘丽,李妲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 IT 日语教学相融合的现状分析 [J]. 教育现代化,2016,6(35):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