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9 09:04:07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Investig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Ability to Deal with Crisis

--Select Som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s Research Samples

ZHANG Hui1,2, CHEN Lei3,4

(1. School of Marxism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3.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4.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 )


Abstract: Counselors’ability to deal with crisis has become the core indicator of counselors’professional ability.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t is found that counselors’crisis response faces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lagg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severe risk  challenges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Counselor’s  own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survey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this study takes Shanghai university counselors as a s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89 questionnaire data and 31 interview reports, it shows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high frequency”,“low skill”,“heavy pay”and“weak security”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combined with the role of  counselors in  crisis response and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coordinate Source mismatch and ful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unselor crisis response on  self-efficacy and job burnou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the crisis response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team building, establishing the sense of coordin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 Counselor; Crisis Response;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一 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保障大学生安全、健康、全面发展的直接责任人。2017 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再次明确将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等核心能力一同定位为辅导员九项基本工作职责 [1],这对辅导员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和所承担职责日趋重要相对的是,从辅导员自身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面临因年轻化导致的阅历少、资质浅及经验不足等现状;从工作的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技术的迭代,各类风险事件和媒介传播叠加,极易衍生出网络舆情等次生灾害,危害性、复杂性远胜往昔;且当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理清、流程及应对制度、体系构建及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探析等,缺乏从辅导员自身视角出发对危机应对的认知及问题进行描述,所得出的意见建议也都是工作要求多,有用可行的建议少,对新时期辅导员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帮助有限。故本研究通过从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群体中抽样,深入了解当前辅导员危机应对的问题及特征,思考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可行性路径。

\

二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能力理论研究进展梳理

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指导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 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2]。然而通过梳理近十年文献发现, 受限于研究资源的投入和关注度稀缺,理论界对于“辅导员”“危机应对”的研究进展缓慢。从研究数量来看,检索知网显示,自 2009-2019 年间,这本 应是思政育人及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成果井喷的十年, 但是涉及到辅导员危机应对的文献相对稀少且同质 性较高。从研究方法来看,不多的文献中多采用案例研究法 [3] 和问卷调查法 [4],研究主线简单重复, 缺乏系统理论深入;从研究者来源分析,撰写辅导员危机应对的作者大多为学生工作从业者或高校管 理者,成果偏向工作要求及总结性质,缺乏问题意识。

总体来说,过去文献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对辅导员危机应对的“危机范围”和规范流程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如向晋文等从校园危机事件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出发,将校园危机事件类型划分为:群体性政治行为失范、意外伤害事件、消防安全事件、心理健康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网络安全事件等 [5];

李莹主要是从危机应对的全流程“预防危机—应对危机—危机善后”视角出发,提出要通过系统培训树立危机意识;精细管理 , 制定紧急预案;总结工作, 降低事件影响等措施提升辅导员危机应对能力 [6]。

三 研究设计

(一) 调查方法

为了研究和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群体自身对危机应对的认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上海市选取了部分高校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为主,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现状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9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 94.5%。统计数据采用 spss16.0 软件进行分析。同时,调查抽取 31 名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代表开展个案访谈,并结合采用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等形式补充完善研究结果。

(二)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 8 所高校辅导员群体进行抽样(2 所双一流高校、4 所市属本科高校和 2 所专科院校)。在被调查的 189 人中,有效作答的辅导员为 169 名,其中:从性别结构来看,男生 41 人,占比 24.3%,女生 128 人,占比 75.7%,参与调研的男女比例符合上海高校辅导员男女比例;从年龄层次来看,“80”后出生的为 78 人, 占比 46.2%,“90” 后出生的占 41 人, 占比24.3%,其中一位为“99”后,辅导员年轻化程度可见一斑;从学历分布状况来看,硕士 145 人,占比85.8%, 博士 24 人, 占比 14.2%, 本科学历辅导员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调查对象自身的专业分布状况来看,理工科 58 人,占比 43.8%,人文社科 76 人, 占比 23.1%,经济管理 23 人,占比 29.4%,艺术设计 12 人,占比 3.7%。

(三)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高校辅导员对危机应对认知的基本情况,包括危机应对的内容、流程、规章制度等。二是高校辅导员对危机应对的自身感受,包括自身角色评估、自我效能感及问题认知等。

\

四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现状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的“高频率”和“低技能”

调查显示,危机应对现阶段已经是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77.51% 的辅导员有过处理危机应对的经历或体验,且未有危机应对体验的群体工作年限大都集中在三年以下,其中 39 名工作年限在 7 年以上的辅导员基本实现危机处理“全覆盖”(94.73%),而与高频率遭遇相对比的则是辅导员危机应对普遍缺乏专业技能。高校危机应对的种类虽然繁杂,但是离不开医学急救、心理疏导、消防应急和网络素养等基础知识的储备。而这些应用型知识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辅导员岗位培训中占比甚少,且缺乏演练。辅导员普遍反映在危机应对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访谈对象 F7 自身毕业于体育运动保护专业,从事辅导员以后曾有过成功救助学生心脏骤停的经历,“我的一个学生在外出参加志愿者活动时突发心脏骤停, 要不是因为我的专业就学过心脏复苏,我当时肯定慌张失措,虽然最后通过我的努力,学生最终没有大碍, 但是事后想想却很后怕,如果下次我遇见突发心理问题,我该怎么办”。最终 F7 主动报考了心理咨询师考试,但是 F7 的焦虑其实是辅导员面临危机应对所呈现出普遍“本领恐慌”的缩影。

(二)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的“重付出”和“弱保障”

危机应对作为辅导员职业能力中高段位要求, 素以责任重、耗时长且随机发生见长,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且一旦发生,需要辅导员在现实应对中付出较大的体力、心力甚至财力去应对。在当前高校“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要求下,辅导员作为一线的政策执行者和安全底线守护者,时刻要求讲奉献、重付出,其自身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与之相对的是辅导员自身在处理危机时却缺乏最基本的权益保护和安全保障。访谈中,Z1 讲述自己的经历:“我陪同一个因为失恋而自杀未遂的学生去看医生,自己垫付了医药费和打车费,最终成功化解了风险,但是学院却以学生活动不能购买水果、不能报销打车费等财务制度限制为由不给予最基础花费的报销”,危机应对的瞬间需要调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化解,但是事后并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保护辅导员的积极性,所以造成辅导员群体中遭遇危机应对只能用“倒霉”等词汇来概述,未能将危机应对当成是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体验。

(三)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中的“角色多元”和“有限协同”

尽管伴随着高校危机应对预案的不断完善,高校危机应对的一般流程均已具体化、程序化。但是辅导员作为危机应对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桥头堡” 作用,往往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甚至第一时间予以化解和控制等任务。在任务进行中,必然要涉及到多个角色,需要协调多方资源。然而现实是辅导员地位在管理中趋于底层,在需要多部门协同共进时往往需要层层审批,繁杂的手续为危机应对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在这方面,D5 讲述的案例极具代表性:“我记得当时接到班长的报告,说教学楼区有学生聚集闹事,赶到现场后发现是因为教学管理系统有误,两个社团预借了同一场地开展活动,外请嘉宾已经到场,现阶段互不相处且双方观众不断汇集,我第一时间报告保卫处,请他们出动安保,并请教务处协调安排新的场地,但是教务处却以手续没有提前报备为由,拒不开放临近空教室应急,最后还是我紧急联系到物业开放了场地, 临时解决了困境,最后领导出面补办了手续,虽然事件处理了,但是职能部门之间协同不畅还是给事件持续发酵恶化埋下了风险。”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辅导员“高责低权”的现实窘境,也为部分辅导员面对危机或自身“单打独斗”或“一切等待指示” 的极端情况埋下了隐患。

(四)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低“自我效能感”和高“职业倦怠”

危机应对作为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之一,是新进辅导员成长为优秀辅导员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 访谈显示,辅导员危机应对亦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王舒在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时发现,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呈现显著负相关 [7]。对于应对潜在危机时“担惊受怕”(Z3)、“手机要 24小时开机”(F11),“哪怕在假期,也时不时要看着手机,生怕错过学生或者领导电话”(D9),均在访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倦怠明显。而“现在和我关系最好的学生是我毕业已经三年的学生,我陪他走过最艰难的日子,可以说是我把他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的,处理完他的事,我感觉辅导员工作再也没有渡不过的难关。”(Z12)、“辅导员工作就是要看关键时刻、危机时候能不能让学生想到我,这也是我带班的目标之一”(F4),则呈现出对于辅导员职业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由此可见,辅导员危机应对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处理得当可以增强辅导员自身对于职业认知的信心,而畏惧和反感则可能成为迫使辅导员加剧职业倦怠。

五 高校辅导员危机应对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一) 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辅导员风险识别能力

风起于青蘋之末。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很多的危机事件如果在事情的起源得到抑制,或者给与控制不给予发酵的机会,往往就化于无形。比如,某高校食堂鸡蛋霉点事件,起源于一个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表达对在食堂买到霉点鸡蛋的抱怨,如果此时辅导员或者学生骨干能够及时意识到这可能会和卫生安全挂钩,及时对学生进行安抚,对食堂进行排查,杜绝再有类似的事件产生同频共振,这类网络舆情本可以避免,由于事件未得到及时识别和报送, 再加上陆续有同学也在同一食堂买到类似霉点鸡蛋, 经互联网发酵后这一本可以正常通过食堂投诉渠道解决的事件被直播扩散,扩大到对于食堂餐饮、后勤管理等一系列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危机应对的安全意识培育和风险识别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安全环境氛围的耳濡目染。辅导员本身一般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是细化到危机应对领域 ,尚需要具体的专项能力培训和经验积累。囿于辅导员的年轻化现状,自身人生阅历不深, 亟需要做好辅导员年龄层次的优化和内部“传帮带” 的合理布局,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升辅导员群体整体对风险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二) 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辅导员风险应对能力

校园危机事件本身就种类繁多且不可预测,近年来随着“05”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但抗挫能力减弱 [8],同时受各类社会极端思潮的影响,涉及人生伤害或生命安全的危机事件比例有上升趋势,此类事件的走向取决于顷刻之间。而辅导员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知情者或临时处置者。如果危机关头辅导员自身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死板的遵循“重大事件先请示后决断”规则,就会容易错失危机事件解决的黄金处置点。此外,辅导员拥有专业的救助技能或心理疏解能力,有助于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和危机预判。当前面对辅导员开展的各类专业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少数的几次案例研讨也多是观摩为主,讨论为辅。这一方面因为专业的技能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凭借一场讲座或一次短期培训能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本就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很难让其抽出独立的时间去练习,也限制了专业救护知识的领悟。因此,对于增强辅导员危机应对专业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注重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将辅导员日常化业务培训和长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技能提升的同时,帮助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三) 夯实队伍建设,丰富辅导员危机发现的观测点

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及就业创业的活动范围大且主题分散,许多新潮的玩法或者临时起意的决策往往是风险出现的潜在高发点,且随着融媒体时代信息快速扩散,个别孤立、微小的事件极易引起发酵扩散,进而衍生出更为严重的次生危机。因此,如果将辅导员危机应对的主体力量局限在辅导员自身,就会失去实时反馈学生内部动态的观测点,极易造成危机排查盲点。最了解大学生的永远是学生自己,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培养和锻造一个以学生骨干为主但却不就局限的风险排查骨干队伍,定期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及参观走访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培训,让学生清晰了解不同危机的潜在危害和严重后果,在宿舍、班级、团支部及社团等校园各类官方组织活动中植入防微杜渐的潜在意识 [9] 和网络舆情演化思维,同时注重围绕危机高发的老乡群、游戏群及基于大学生个性需求和爱好的小众化学生自组织等不同空间场域或渠道,挖掘、设定报送人和联系人,鼓励并保护信息反馈渠道,力争在初始阶段将危机发生的潜在苗头扑灭,避免因互联网扩散衍生潜在的网络舆情。

(四) 树立协同意识,积极融入校园危机应对网络

在当前高校的治理体系中,辅导员的作用无疑是显著的,学生自身“有事找辅导员”和职能部门“有事问责辅导员”的现状使得辅导员自身疲于应对,渐渐在繁忙的工作中习惯了“大包大揽”,部分 辅导员甚至还以成为学生的“娘亲”和“保姆”为荣, 认为这就是辅导员尽心尽职的表现。这种惯性思维极易在危机应对中给辅导员造成“ 谁的孩子谁抱” 的独立工作意识,失去清晰的职责分辨能力。辅导员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唯一一环, 辅导员要熟知危机应对的处理流程,在尽力的同时 更要学会借力,在根据对事件的观察预判情况下寻 找最合适的职能部门协同处理,比如涉及安全第一 时间联系保卫部门,涉及到公共卫生或医疗急救要 对接后勤保障部门,网络舆情则需要宣传部门的第 一时间协同关注,个别设计到专业性较强的危机事 件应对类型,还应平时积累社会专业机构人脉,关键时刻可以借助专业力量及时救助。现阶段高校一 般均建有校园危机处理的操作流程,因设置部门不 同略有差异,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站位和大局观,树立自身的协同意识,增强自身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 能力,构建各部门积极参与、有效协同良好局面。

(五) 构建保障体系,为辅导员危机应对解决后顾之忧

危机应对不仅耗时耗力耗资,对应对者自身来说亦具有一定风险。在制定危机应对规章流程时, 不仅要对危机应对处理人员高要求、严标准、重纪律, 还要考虑到权益保障和政策激励。现阶段由于“05 后” 大学生生活习惯及活动场域的变迁,相应的应对解决方案也较传统有所区别。因此方案的制定一是要紧密贴近一线,从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到危机应对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对于辅导员处理危机应对可能出现的工伤、财务损失及心理创伤(如应激性心理障碍等)要充分评估, 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经济补偿,并在政策上完善保护和激励机制,保护辅导员做事、干事的积极性, 切不可出现“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壮故事。二是对于危机应对的要求也应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合理性,不过分强调牺牲和奉献,不以道德绑架要求辅导员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举措和无谓牺牲。三是要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危机应对的预案应对,更要在思想上敢于面对危机,对于不属于辅导员工作范围以外的意外“危机事件”,要敢于面对,在充分尊重辅导员正常履职的情况下不无限扩大辅导员责任权限,对于一些恶意的“以闹取利”更要敢于说不 [10],不以牺牲一线工作人员名义或利益的情况下“息事宁人”,让辅导员面对危机有底气、有依靠。

六 总结和反思

辅导员危机应对是高校顺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亦是体现辅导员综合素养、彰显辅导员岗位价值的主阵地。当前,对于如何将危机应对的事务性和思想性辩证统一尚需要更多的理论建构和深入探讨,尤其对于危机能对能力提升既要和心理辅导、资助帮扶等具体事务相结合,又要避免辅导员因陷入头绪多元、风险弥散的危机排查中而失去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心”等核心问题的破解,需要理论学界和高校管理者在实践中协同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0/05/content_5229685.htm.
[2]石云霞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N]. 光明日报 ,2017-11-24(011).
[3]丰丙云 . 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基于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1):91-93.
[4]王芳 .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辅导员校园危机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J]. 法制与社会 ,2017(34):193-194.
[5]向晋文 . 危机管理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探析 [J]. 高教探索 ,2017(03):30-34+40.
[6]李莹 . 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研究 [D].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王舒 .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18.
[8]吴杰 . 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J]. 教育现代化 ,2019,6(98):276-278.
[9]邹远 , 梁鹏飞 . 组织分析视角下的高校班级管理 [J]. 教育现代化 ,2019,6(25):135-137.
[10]李雯 .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的内容解析与落实建议 [J]. 中小学管理 ,2019(12):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