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一 引言
2017 年 10 月 26 日,教育部针对当前的师范生培养现状,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这也就标志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开启。对于专业认证来说,指的是由专业的认证机构来对高校中某一专业进行专门性的评价活动,从而对毕业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行业的质量标准。在当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当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需要在专业认证的指导下,对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 高校师范生专业认证的动因
高校师范生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 能够满足当前教育事业的人才发展需求,而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师范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师范生的专业认证,从而适应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要求。
(一) 顺应师范专业认证的国际潮流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下,招生数量的扩大,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考核机制,从而适应师范教育开放化的现状。教育认证制度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在20 世纪初提出的,美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正式的实行教师教育认证。在当前教师教育大学化以及开放化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多数国家都会采用专业认证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教育的认证,这就需要我国在进行师范类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从而适应当前的国际认证潮流。
(二) 满足基础教育的教师需求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强化教育工作,这一点在党的历届会议当中都有所提及,教育已经成为了国之大计,而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作为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提升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实现教师专业素养以及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而专业认证的出台,能够实现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通过强化考核,实现师范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 提升师范生教育质量
师范生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师范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外部质量保障,推动师范生教育专业自治水平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问责机制。对于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在开展专业认证的基础上,能够对各方利益进行调节,同时协调内外利益,为师范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更好的满足当前的基层教育发展需求。高校为了更好的提升师范生专业认证的通过率,必然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学生培养方面,从而完善办学条件,为办学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
三 基于专业认证的师范生培养理念
严格来讲,专业认证是专业成熟度的显著标志。在当前紧迫形势下,师范类专业培养模式重点任务应转移到师范类专业认证上。对专业认证进行合理且充分地运用,首先就要明确高校师范生专业认证的培养理念,这也是以认证标准为辅助实施师范生培养的基础所在。在 2017 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文件之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以及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从 2018 年开始实行专业认证,这就为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形成“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 从而适应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针对目前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学生中心。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核心技能之一就是“学生中心”,因此,自学生入学开始, 教师就要对学生发展和学习以及学校效果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对学生学业和未来规划给予充分指导。同时,采用合作、自主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达成相应的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训练,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产出导向。高校在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产出导向的原则,在对一线中小学的师资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对自身的教学课程进行完善,调整课程标准,同时对教学技能以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法。在师范生培养当中,需要重点解决其在教学技能训练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持续改进。在对师范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按照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将定期评价与常态检测相结合,及时的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同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现教学技能课程质量的提高。在深度合作中,高校教师通过与一线中小学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制定出完善的师范生技能考核标准,从而保证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实现教学技能水平的持续改进。
四 现阶段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快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步伐,更好地推动师范教育水平的提升,全面提升师范生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已经出台了诸多的扶持政策,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开展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于师范生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 师资队伍缺乏有力支撑,师范生课程体系较为陈旧
1.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没有充足支撑,专业设置滞后性特点显著
在当前的师范生培养当中,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更为细化,但是在师资力量存在明显的不足, 即使在开设一些专业之后,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得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的改革当中,更多的是针对基础教育中的课程结构来进行的,缺乏前瞻性,无法适应为了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大大降低了师范生的教学质量,使得其很难适应当前的专业认证考核标准。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师范生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但是在当前的部分师范类院校中,专业课程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在教学内容方面,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得师范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很难顺利的通过专业认证。除此之外,在教育技术课程方面,同样占比较小,比如说计算机应用课程,学时很短,师范生很难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这就是的起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对于未来的工作产生了不理的影响。
(二) 师范生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1.实践教学不足
师范类专业作为一项有着较强实践性要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师范生培养当中,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毕业之后,学生很难独立的完成课程设计,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师范生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在师范生培养当中,整个的教学工作主要采用以教定学的手段,学生缺乏动手以及动脑的机会,使得自身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提升,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会出现创新力与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师范类专业仅为学生提供半年甚至更短的定岗实习机会, 学生很难再短暂的实习当中获得专业技能,影响了自身水平的提升。
2.师范性特点不突出,职业认可度较低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种职业类型,而师范教育从本质来讲也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对此,在针对师范生予以培养时要注重师范性专业教育的融入。但是现阶段这一方面的内容受重视力度不足,例如师范生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课程和师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能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都有限、没有阶梯式的完整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评价和跟踪反馈系统等都是师范性专业教育缺乏重视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不仅会滋长师范生就业后职业倦怠的情绪,而且也没有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 专业认证下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措施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专业认证的要求,必须要对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师范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满足现阶段教学工作对师范生的要求。
(一) 强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专业认证要求下,必须要强化教师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教育队伍,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积极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校在进行教师人才招录的过程中,需要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提高要求,保证招录人才德才兼备,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来从事教学工作。而在进行选录的过程中,需要减少一些繁杂的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及录用质量,做到人尽其才,为人才提供更为合适的岗位 [2]。除此之外, 需要出台相应的绩效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实现工作效能的提升,提升师范专业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学质量。另外,强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还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 进行“内培”。内培简单来讲就是在现有教师中选择敬业且专业素质好的教师,让其参与到国内外培训当中,以此构建校内优秀的教师教育课程团队,提升学校自身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与所在地学校开展合作,建构协同培养机制,分批派往其他学校中进行执教,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后续开展针对师范生的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外引”。从外聘请优秀的教师来学校任课,并参与到学生试讲和教学实践等活动当中,从而使师范类课程教师队伍逐渐充实起来。
(二) 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深化的要求,教育部在 2018 年 1 月 30 日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对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当前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作用,对专业核心课程予以确立,建构集岗位、任务、能力和课程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以岗位为立足点的核心知识和从教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可以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三方面作为切入点。从通识教育课程方面来讲,主要囊括了历史、文化、艺术和审美等多个学科内容,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专业模块课程方面来讲,要依据课程类别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遴选水平较高的教师建构起教学团队,对学生在本学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从实践技能课程方面来讲,除了要依据所学专业确定实践课程外,还可以借助认知见习、专业实习、视频研习等多个途径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 以产出导向为面向强化实践教学
在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队伍的培养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推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构建。对于我国师范专业的培养来看,在逐步实行教育开放化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外部质量保障措施,从而适应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要求。上述提到,产出导向是基于专业认证下的师范生培养理念之一,在开展师范类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以产出导向为面向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地与外部主体进行合作,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情怀与师德,提升教学质量 [3]。产出导向将师范生学习效果导向作用作为了重点强调的内容,并以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和参照,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评价。 王培喜、张炜(2017)提到,可以针对师范生实施实践课程 CSC 模块体系,简单来讲就是以核心层、支持层和特色层为主体模块,对师范生实践体系予以的划分,使其以层面、模块和专题三个层次形式而存在,这对于我们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当下师范生实践课时较少的情况,学校还应着重拓宽现有的实习渠道,并着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此外, 还要加大对实践形式的创新力度。例如可以将“同课异构”的实践形式予以运用,即师范生与一线教师分别讲述同一授课内容,待授课完毕后通过对比与分析来引导师范生进行学习。就实训平台建设方面来讲,要契合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需求。就实习管理模式方面来讲,可以采用“双导师制”方式,从实习单位聘请优秀教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而校内指导教师则由责任心强、学科专业知识过硬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在双管齐下的背景下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另外,各院校针对实习过程要强化沟通和指导力度,并以特定时间为周期开展实习生沙龙,为实习生构建交流沟通平台,总结经验与不足,检验实习效果。
(四) 持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持续改进 [4-6]。首先,需要转变自身质量观, 满足社会各界的诉求,转变师范生培养模式,从专业自足向社会需求导向转变,从而实现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提升。其次,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能力的提升。最后,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以毕业要求作为相关考核的指标,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持续改进自身的教学培养模式。在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师范类专业需要在课程模块方面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落实“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 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五) 借助考核评价的支撑作用,推动完善的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的建立
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在实施评价时要始终将毕业要求作为评价标准,明确突出问题, 围绕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在再生意见提出下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对此,要始终严格按照专业认证评估结果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推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的提升,同时,目标达成度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也是需要大力关注的内容。一方面,在目标达成度和社会认可度达到特定高度后,会促使内外部评价良性循环的产生,这对于深化对师范专业认证评估制度的认知和认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这也是确保师范类院校积极参与专业认证、外部评估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 师范教育工作评估会越发向常态化和细致化所发展, 既有助于以自主评价为核心的示范专业认证与评估的实现,又建构起了集监控、评价和改进为一体的长效机制。
六 结语
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作为一种评价工作,需要事先进行标准以及规范的规定,由专门的机构与人员来对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师范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领域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才。而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工作,能够推动一流专业的构建,更好的适应现阶段教学体制改革的需求,做到知行合一, 实现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琨 .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以新乡学院为例 [J]. 山西青年 , 2017(3):243-244.
[2]刘丽平 , 王强 . 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提升策略——以 X 师范大学为例 [J]. 教师教育研究 , 2019(3):132-133.
[3]张艳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途径研究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9(3):167-168.
[4]董艳雪 . 师范专业认证驱动下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15(35):136+173.
[5]刘国清 , 李唐海 , 张玲 , 等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2):136-137.
[6]梁福成 .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04):64-68.
[7]李俊 , 蔡可键 , 温小栋 . 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17,4(26):8-10+18
[8]王文庆. 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99):45-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