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HUANG Cai-yan,TANG Yan-juan
(Guangxi Textile Industry School,Nanning,Guangx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life, people's study and life are facing tremendous pressure and confusion, and the problem of mental healt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also facing the improvement and renewal of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ecause a singl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with poor founda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eases Heart needs, only a variety of ways to achieve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the right medicin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a special group, not only the law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but also its own unique, do a good job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ime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educators, parents and students. But befor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till exist a blind spo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exploration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健康人群的认知与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定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众所周知,心理素质是个体生命的精神载体,它与生理素质、综合素质息息相关, 心理素质的好坏与优劣将会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掉以轻心。关于这个问题 2018 年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发文,要求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2019 年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强调,心理健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可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也势在必行。
一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可想而知,就业为主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这与中小学教育进行比较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与生活的多数学生不能尽快融入学习环境,不明确学习目标,茫然不知所措,据调查显示,中职生心理素质差,依赖性强,自律能力与自控能力缺失,缺乏自信和适应社会能力, 时常引发强迫、自闭、恐怖、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偏激、精神分裂等伤害事件,严重影响学业与生活,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当前中职生,由于受到招生和就业的影响, 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任性、自卑、缺乏自信、逆反心理强烈等现象,另外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不理解不支持以致排斥,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正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现阶段整个中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窘境。随着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社会结构、生活理念、经济基础、文化信仰的变化,在心理上存在诸多不适应,使中职生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丧失学习动机,自暴自弃心理。违纪违规屡见不鲜,对父母撒谎狡辩,对老师置若罔闻,对同学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道德滑坡,校园欺凌暴力,种种陋习足以说明要深入分析问题,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权衡才能解决顽症, 以健康素养促进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健康发展。性格孤僻、依赖性强、自律能力差加之父母棍棒出孝子的传统管教方式,或落后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或视而不见等,久而久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肆无忌惮加剧逆反心理的形成。尤其是单亲和留守子女生存环境限制,家长疏于管教或麻痹大意或无暇顾及,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闻不问或没有因材施教,导致学生自尊心无端受挫,自信心丧失,道德良知的泯灭,自制力和意志力脆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与较为明显的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障碍,孤独、寂寞、无助、失落、无奈碰撞时自然而然产生了狂躁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倾向,加之受网络不良诱惑,病态心理长期得不到疏导。紧张、忧郁、压抑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情绪调控能力较差,挫折悲伤时抑郁消沉,易冲动,如此种种都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问题。学生容易步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这都给职业教育拉响警钟,如果及时有效解决学生就会健康成长,不能或迟缓或忽视学生会因此而错失良机,终身遗憾,这需要中职教育郑重审视的艰巨问题,在新教育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学校、家长只有审时度势,准确识变, 正确而深刻认清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动态,心理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应变及时进行合理疏导,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社会群体中,中职生容易受挫打击、心灵脆弱、萎靡不振,故步自封、盲目从众、缺乏责任担当的消极心理。对周围的任何事很敏感,学习失去兴趣爱好,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自己的某种行为加以想象甚至联系起来或对号入座,人际交往过程中盲目自大或自尊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束手无策、半途而废,因此自暴自弃、无精打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放荡不羁,产生了恐惧与逃避懈怠的心理。中职生这种独善其身的弊病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所以,人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人必须要学会生存,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使人走向成功,理所当然就必先构建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学习与生活。
二 引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
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我们知道事物的成长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多种因素。除了内因与外因, 还有主观和客观等方面,主观方面,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中职生,心理变化较为激烈与冲动,这也可以理解为内因。客观方面,原因是多元化的, 体现在对职校的适应上,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迁, 生活方式折射出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上孤独、迷惘的心理困惑,可谓错综复杂、五花八门,这可以理解为外因。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反之,消极的人际关系阻碍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发挥心理学的作用,注重内外因相结合,可以说双管齐下、内外兼顾。
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普遍化、大众化,心理健康教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全国上下呼吁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多数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实验设施设备流于形式、蹩脚的实际操作能力、网络的诱惑与冲击、临床经验乏力等不争的现状。呈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失,课堂中现代化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教师教育观念保守,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充分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中,没有把它视为常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靠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明显的就只是班主任孤军奋战,显然势单力薄,这必然会力不从心, 学校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针对检测出有心理疾病问题学生,有些做过相关方面心理测试的学生会有意避开,这就造成漏网之鱼,不能涵盖全局,也不能切切实实追本溯源。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学校要主动求变,善于从变化发展的事物中迎难而上, 使中职生更加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掌握各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健康的心态来直面人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从而避免心理问题引发的肉体和精神伤害,有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这任重而道远。
因生活所迫多数家长都四处奔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 自然而然就忽视了孩子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都没有及时解决,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遇事盲目一刀切、主观臆断、野蛮粗暴的教育模式,使之与孩子之间严重代沟与隔膜、格格不入,关系僵化,孩子不愿也不想和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憋屈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千辛万苦拼命干活为的是什么?含辛茹苦养大孩子, 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屑与叛逆。无休无止的纷争最终只能激化矛盾,并不能解决沟通障碍,家长与孩子之间紧张的关系,不可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更不可能构建健康的心理。所以学校、教师要积极破解难点和堵点,家长要充分配合,形成组合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叛逆、感性、冲动、自私、焦躁、固执、虚荣、胆怯是这个年龄段中职生所具有的特点,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发生病变,生活阅历的肤浅,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冷静与沉着,更不能辩证思维看问题,容易犯片面性。加之性格内向或扭曲,极易走向极端,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不成熟,思维方式的变化不完善,在学习与生活、人际交往与自我意识中引发心理问题,出现人格缺陷。在这关口家长、教师、学校如果不能因势利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举措,科学应对,中职生就很容易犯错走向反面,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三 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途径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其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性教育目标显而易见,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学校、教师主动营造和创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各领域教学相互渗透于环境与机制,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让学生时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铭记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运用网络、现代媒体、信息化技术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自我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做好心理调适,促使其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控的目的。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未雨绸缪,心理防护不能缺席, 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校园环境、人文环境,为学生提供契机。
学校、教师合理支配教育机智,有效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培训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确实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打破情绪恶循环,治愈心理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打击,筑牢心理防线,开展精准心理疏导服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受世俗眼光的影响,学生不愿意走进咨询室,不理解心理咨询存在的现实意义,更不轻易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唯有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渗透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代替心理咨询技术,这根本就不能等值,虽然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但这只是微乎其微的,鞭长不及。学校可以制作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指南宣传册或板报等,积极应对心理情绪失衡等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援助,从而达到缓解或治愈不良情绪,哲学告诉我们,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人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都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当客观实际发生变化,人们会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选择,会随机应变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主动探求信息者,并不是被动消极地等待环境刺激而产生反应的个体。这就吻合了人遇到问题时会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觉能动性,在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基础上,学会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的行为、思想、动作、言语、动机、意愿等都受到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因此,要积极培养中职学生认知方式,生活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的缺陷, 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就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育人功能,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激励效益。
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环境会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举止,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别具一格,发挥匠心独运的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比赛、讲座、表演及中职生社团活动, 发挥学校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既能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又能提高自我,增进交往与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认识知我、完善自我、促进自我、超越自我, 进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而中职生存在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学校的培养目标,需要学校和教师通力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注重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成长。加强师生管理, 生生管理,强化和激励,建立健全健康的管理机制, 增设心理健康课程,疏导学生不良心理,解答生活与学习中的难题,丰富课余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思想上要形成共识,行动上要形成教育合力。既立足当前又放眼于未来, 据调查,部分中职生家长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育方式不科学,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娇纵,有的放任自流,这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建立真诚、平等、和谐、友善、信任的关系,让家长认识到养教不容忽视,百忙之中抽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家长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成长规律与发展过程,认识到思想和教育的误区所在,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子女,营造民主、和谐、融洽、开放、共享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认真分析和评判,与学生展开平等讨论,克服不良思维定势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看问题,为解决心理问题奠基。
为了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应运而生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学校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心理疏导工作不力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由此,中职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系统协调抓好关键,针对中职生形态各异的心理问题、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和科学教育,让中职生茁壮成长。
人际交往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事物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增强中职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学会谈心交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包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塑造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起问题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的交流,和谐的沟通,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友爱互助,合作融洽,培养积极的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构建学生健康的团队,培养合作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 关注他们的情感、精神及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学生的人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展,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管理、社会管理、家庭管理、自我管理结合,使教育与管理形成合力,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
四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系统的工程,不置可否,改进、完善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平稳、和谐、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有效减轻焦虑改善抑郁,使生活有意义,身心更健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心理健康行动方案,学会适时倾倒心理垃圾,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据此,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及教师当机立断克服短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担当好教书育人职能,做好心理治疗,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康心智,谨防不良心理作祟,全力推进心理救助,重塑学生自信心, 科学防控,科学布控,建立家校协同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庭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心理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教,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识别、预防、治疗心理疾病, 破解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体系, 维护心理健康,走出心理阴影增强心理弹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驾驭问题的能力,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关爱学生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麟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原理与操作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胡钦龙 .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职业 ,2013(05):90.
[3]莫晓冬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9):141.
[4]王子君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科学大众 ( 科学教育 ),2012(05):125.
[5]王文博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8):18.
[6]朱柏霖 . 中职生德育课程学习心理障碍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43):251-252.
[7]李莉 . 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8,5(17):167-168+176.
[8]牟琛. 本体安全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优化[J].
教育现代 .
[9]曹月萍 . 浅谈中职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J]. 河南教育 ( 职成教 ),2020(03):62-63.
[10]
马梦尧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探讨 [J].
才智 ,2020(08):45.
[11]潘瑾 . 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08):64-66.
[12]赵冬青 . 有针对性地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J]. 中国培训 ,2020(03):66-67.
[13]骆鑫 . 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06):116-117.
[14]方俊颖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探讨 [J].
教育观察 ,2020,9(06):122+136.
[15]刘梦迪 . 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J]. 科教导刊 ( 上旬刊 ),2020(02):165-166.
[16]杨晓春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2):49-50.
[17]张洁 . 对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J]. 甘肃教育 ,2020(02):55.
[18]刘倩云 .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06):198-199.
[19]李芳芳 .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析 [J]. 学周刊 ,2020(02):8.
[20]温斯颖 . 关注新时代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0):128.
[21]黄明娥 . 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科教导刊 ( 上旬刊 ),2019(12):171-172.
[22]袁方 .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J]. 科学咨询 ( 科技 · 管理 ),2019(12):188.
[23]林宏宇 . 刍议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2(11):33-34.
[24]干朝辉 . 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J]. 科技风 ,2019(31):60.
[25]买哲 .“授之以渔”助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J]. 才智 ,2019(31):124.
[26]罗月英 . 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J]. 心理月刊 ,2019,14(20):51.
[27]林婉曦 .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05):98-100.
[28]徐海芳 . 浅谈积极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应用
[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48(10):168-169.
[29]王多利 , 张士辉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37(20):146-148.
[30]王臻 , 孙远刚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30):62-64.
[31]邓昌容 . 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J].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