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药药理教学改革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2 11:12: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通过选择设计《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思政教学融入点,并将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及 PBL 教学、思维导图、互联网教学、实验设计训练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和学习中进行灵活应用,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研思维能力,建立民族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及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的同时建立中医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中医药思维习惯,为其进一步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药理教学;教学改革;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李丽静,等 . 中药药理教学改革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8):42-45.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Li-jing, ZHANG Ya-jie, LIU Jia, HAN Dong, LIN He, LI Yu-mei, WANG Chu-ying, DAI Lu-bin, GUAN Wan-chen, BAO Hui-wei

(School of Medicin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Abstract:By selecting and desig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Case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PBL teaching, mind mapping, Internet teaching, experimental design train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were used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aching. To establish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self-confidence and the spiri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ruth-seek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it establishes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forms the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Pharmacology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Channels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趋深入,面临现今各种思潮彼此碰撞、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很多学生存在政治意识不牢、专业思想不够坚定、科研的态度不够端正,对于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及科学发展观的等理论知识仅仅流于背下来去考试的形式,并没有和专业课、自己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在实际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做到用学过的原理指导下的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入脑”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将各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 相互配合,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到“入心”到“入行”的培养目标的建设 [1]。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章节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动物体、病原体) 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中药药理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是一门中医理论基础现代科学方法现结合的学科,需要传承和创新,树立文化自信是实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关键,树立民族自信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要充分地肯定和认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中医学生来说, 正确地认识和传承中医传统文化,坚定对中医的自信力,对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程思政课,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研思维能力,建立民族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使学生在掌握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的同时建立中医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中医药思维习惯,为其进一步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 《中药药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及中医药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并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思维是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治病防病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3]。这种思维的构造是教学过中“教”与“学”的必然环节。任课教师需要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融汇众多学科知识,来贯穿在中药药理教学中学术思想的应用。而中药药理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一座桥梁,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使中药更容易被世界医学所理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及中医药思维,让学生了解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以及中药现代研究的成果,使学生热爱对中医药的学习,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坚定中药学习的信念。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和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运用中医药思维进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了学生中药药理为中医药知识体系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建立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
 
三 《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思政教学设计融入点的选择

       抓住“三原则”(契合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渗透性原则)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通过不断尝试去发现中药药理教学内容中能吻合政治内容的渗透点,加入合适的话题和内容,争取在不经意间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找到思政与专业的融合点,将专业课和思政课内容合二为一,实现教书育人效果的突破,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份系统的中药药理思政融合课的教案及讲稿,通过不断地完善,实现在教书育人上的进步。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知识传授的基础上, 潜移默化地渗入,避开简单枯燥的思政课程,有计划地与专业课的内容相互结合,既能避免学生的反感又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融入一些名人例子,使学生对中药现代研究成果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解表方药里,不止讲述麻黄的服用方法及药理作用及机制,结合实际案例讲述陈克恢的智慧,他对麻黄碱的研究,是怎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及开启中药药理研究的,巧妙地将名人名事引出, 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又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学事业和中医科学的荣耀。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讨论,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为达到育人目的,老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弄清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
 
四 《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渗入,避开简单枯燥的思政课程,有计划地与专业课的内容相互结合,既能避免学生的反感又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融入一些名人例子,使学生对中药现代研究成果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解表方药里,不止讲述麻黄的服用方法及药理作用及机制,结合实际案例讲述陈克恢的智慧,他对麻黄碱的研究,是怎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及开启中药药理研究的,巧妙的将名人名事引出,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又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学事业和中医科学的荣耀。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屠呦呦相关纪录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目的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在教学设计可以应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通过视频播放,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和生动,产生共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讨论,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授课老师要真正达到育人目的,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学生,弄清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五 教学方式方法对思政教学的影响

(一) 案例式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将自己融入到适当的场景中,并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来通过讨论或讨论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析和比较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抽象出一些结论或一般原则,并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他人的思维拓宽思维,从而丰富您的知识。案例教学法需要选择的案例既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进行分析[4,5]。

       中药药理学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以及中药的毒理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讲述麻黄的服用方法及用法及药理作用及机制时,通过引用陈克恢的故事为题,以“提取物麻黄碱”为主线,围绕科学精神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麻黄可退烧、增进血液循环。陈克恢把麻黄提炼成液体,进行大量实验,掀起了国际拟交感神经药物研究的高潮。在展现中医药现代研究经典案例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临床试验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以“现代新药” 为主线,围绕“民族精神”设计教学案例。提出为什么复方丹参滴丸为什么会成功在美国上市 [6],复方丹参滴丸以其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被批准为国家基本药物,是全国中医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必备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使中药走向国际化,使我们的中医药事业走向国际的舞台。通过实际案例,加深了学生的中医药自信,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7]。
\

(二) 翻转课堂及 PBL 教学的应用

       通过指导性自学和学生查阅资料,采用教学方法和协作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鼓励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协作和基于任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决策。在此阶段,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顾问,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启发学生通过功课或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学生的问题, 与学生讨论和探索,比如将中药药性概述、基本特点、药性研究、以及影响中药药性的因素的合理应用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学习, 并完成对应习题,完成测试后,要能准确认知每一味药性,并能用辩证思维去看待影响药物的因素。

(三) 思维导图在中药药理学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表达分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思维导图使用同等强调图形和文本的技术,使用关键字, 图像,数字,线条,颜色等。用带有顺序标签的树形结构在大脑中表达思想。思维导图的特点是直观,易于理解和浓缩的知识,因此所谓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并使用多种视觉思维导图直观地显示所要教学的内容,从而使知识结构化,逻辑化和修改化。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 增强学生的学习系统性,在中药药理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思路与方法”“常用实验方法与手段”等四位模块,增强学生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认识,便于进行比较对比学习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及运用,提高学生整体的掌握和能力。

(四)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是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8]。在互联网教育中, 学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学习计划,以接受不同课程进行鉴别,吸收最有益的资源。同时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场所限制,学生学习场所更方便自由时间规划更自由。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间,空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场所更加方便和空闲 [9]。如学生学习中药的毒性一章内容时,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提供的相应知识链接自行选读中药毒理学内容,寻找热点案例视频,了解有毒条件和临床安全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网络教学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对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与毒性的关系进行讲解,在线指导可以更生动地解释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和毒性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或者辩证的理解中药毒的概念而展开讨论,对中药毒理学产生进一步认知,促进学生培养中医药思维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学生可以使用网络提供的练习来加强知识点或辩证地理解和讨论网络的概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借助超星学习平台和软件及爱课程慕课的学习平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预习、学习、复习、自我测试、兴趣扩展、实验技能训练视频及模拟等综合训练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 实验设计训练教学

        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尝试一些探索性实验,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潜能,并进行示范和与实验相关的练习。我们通过录制实验技能训练视频及模拟训练模块等综合训练, 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弥补实验教学的学时和经费的限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了解中药药理的常用实验方法与手段技术。通过线上实验设计的课程,解决学时不足和本科教学的要去对学有余力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的需求和渴望,通过设计实验不仅全面地检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还检查和发展了学生的知识转移技能和创新精神。 根据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以及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增强了学生的记忆相关知识,让他们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采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方法,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验主题和方向,让同学分组进行实验设计, 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去一起讨论设计实验。

六 教学改革与思政教学专业课融合教学的感悟

       通过教学改革与思政融合,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质量,老师责任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浓厚,专业课的教师应转变观念,专业课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外同时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专业教师应在教育体系中发挥价值指导,情感传递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巩固学生的专业热情和专业信念与学习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中医药的益处, 激发学生对职业课程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增强了专业自信和民族自信,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应从教师自身做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首先应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不仅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自身文化和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其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勿生搬硬套,为了德育而德育,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引导,在潜移默化间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自身应充满正能量,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待提高和改进之处在于作为中药药理方面的教师,必须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除熟知本草、精于文献之外,还需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社会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应从教学设计,授课方法、拓展课堂、实验教学等几方面切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逐渐渗透中医药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进行设计,促进药学生熟练掌握中药药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同时建立中医药思维,学会按中医药思维进行中药药理研究,培养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深入的将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PBL 教学等教学方式融入常规授课当中,寻找更多的事实和案例,将中医药经典故事、现代研究经典成功案例分享、思维导图在中药药理学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加强实验设计训练等方法引入中药药理教学过程中去,促进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建立及科研思路的培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网路教学平台,提供相应的知识链接,热点案例的视频、提供讨论的话题,促进学生培养中医药思维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亚杰 , 李丽静 , 韩冬 , 等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 [J]. 学周刊 ,2019(10):15.
[2]曹净植 , 李宝琴“.  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探索 [J].科技风 ,2018(29):9.
[3]李寒冰 , 吴宿慧 , 齐月娟 , 等 . 药理学教学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举隅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04):113-114.
[4]郑晓珂, 武慧敏, 史胜利, 等.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4(17):35-37.
[5]郑述铭. 案例教学结合TBL 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运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9(07):648-649.
[6]唐润莲 .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概况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05):399-400.
[7]张亚杰 , 李丽静 , 李玉梅 , 等 . 基于法治精神培养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08):51-53.
[8]鲁文慧 , 董金香 , 张炜煜 , 等 .“以学生为中心”药剂学网络示范课程的创建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5(50):195-196.
[9]王楚盈 , 谢聪聪 , 李玉梅 . 药理与中药药理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16,3(36):157-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