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知识生产新模式视角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9 16:57: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不断出现相关政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未来还将迎来更加全面的高速发展。本研究从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对江苏省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三所职业院校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实践融合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和地方的互动服务。发现职业院校的办学有了鲜明的知识生产新模式的特征。按照规律培养适用于新时代需求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转变和建设中,职业教育正在逐渐和升级转型中的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培养适应于新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知识生产新模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杨茜 等 . 知识生产新模式视角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基于三所职业教育院校案例分析 [J]. 教育现代化,2020,7(39):26-29.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YANG Qian1, XU Liang2


(1.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Nanjing Research Center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Jiangs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relevant policies,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dopts the mode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the scale of running school i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it will usher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this study analyze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practic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evaluation system and  local interactive servi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un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and ser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gradually integrating and fully docking with the industries in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new needs.

Key words: new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一 知识生产模式新模式的诞生

       在 19 世纪,大学还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地方,并且大学所追求的是纯粹的知识。直到 19 世纪末期,随着实用主义的盛行,大学所传授的知识才有了功利性。而到了 20 世纪, 大学成为知识的生产者,[1] 知识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市场力量的渗入,知识和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逐步参与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来。在这过程中,20 世纪 90 年代,迈克尔 · 吉本斯(Michael Gibbons)等学者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出现。[2]

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由传统“模式 1”逐渐向“模式 2”和“模式 3”演变。在这样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学院作为应用型的高等教育,是一个贴合实践,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场所,属于应用型高校, 其使命和目的,更接近实际。因此更贴合并行模式中的知识生产新模式。
\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口。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双中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职业教育工作也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3]

 吉本斯等认为,在应用情景中开展的知识生产。其特征是:超学科性、异质性、管理上的非等级性和无常性、社会责任性和反身性;强调其情景一利用依赖性的质量控制。它是社会中知识生产者和利用者平行扩张的结果。 [4]

 吉本斯提出当前存在两种生产模式,模式 1和模式 2,以大学为核心的知识生产范式 1 正在被以新知识生产方式所取代,[5-6] 模式 2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它是在应用情境下所进行的知识生产, 模式二下生产的知识应当对企业、政府或者更广泛层面的社会是有用的,并且这种要求从知识生产的开始贯穿始终,在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妥协中实现。

(二)知识生产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模式2 中,除了大学之外,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大增加, 不同知识生产场所之间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社会弥散性。

(三)新形式的质量控制,新知识生产方式的质量控制不能完全通过传统的同行评议来满足,

        学术兴趣的扩大化以及在社会经济或者政治兴趣的应用情境为模式 2 增加了新的质量标准。因此在模式 2 中,质量控制的维度更多,评价更加强调综合性。[5]

       根据知识生产模式 2 的理论,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生产发生的地方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在传统的高校中发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重要的承担应用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部门,其运行应该体现出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本研究从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对江苏省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的三所职业院校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其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实践融合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和地方的互动服务。以点带面, 了解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江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考察江苏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变革,


二 知识生产新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实践案例

       本文尝试以江苏省应用型院校为案例,从知识生产模式角度进行考察了解职业教育在学校层面上面的发展情况,总结规律,分析发展经验, 发展局限性,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议。对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知识的理解,丰富职业教育学科理论, 有助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知识的内涵、分类、性质等问题加以关注,同时,知识生产模式 2 涤纶和中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际的结合,对相关理论的改造和中国式的诠释,能有一定的贡献。选取江苏省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和背景的三所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培养模式是否体现了知识生产模式 2 的理论。


(一)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案例分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创业教育,以创业为主线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为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和培训;同时学校加强应用技术研发,集聚区域发展智力,深入开展和企业基于项目的合作,建设了一系列的平台。
为了做好人才培养,学校构建了“创教融合生创师导”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创业意识培育为统领,创业基地建设为支撑,创业课程建设为基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教融合、生创师导”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搭建了“依托专业、企业参与、教师指导、团队创业”的创业实践平台。
在服务社会方面, 学校紧跟行业企业需求, 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优势,为江苏雨润集团、苏果超市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根据企业发展需要,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与学习模式,合作开展职业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完成企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以“校中校”运行模式面向雨润控股集团以长训班、短训班形式开展企业干部、员工培训。
学校以校企合作有效管理为突破口,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长效发展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科学的发展机制,校企合作有效性明显增强,校企合作动力明显提升。校企合作形成了良性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接地,完善升级了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校企双方在“专项合作”“紧密合作”“校企一体”三种合作模式上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雨润大学”“苏果学院”“首屏学院”“九如城学院”等二级学院。学校搭建优质平台,建设了以“科技园”“产教园”“创业园”为主的校企合作平台,吸引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 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


(二) 徐州工程学院案例分析

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它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高校。徐州工程学院在办学时非常注重以大文化观理念引领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协同共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重视现实工程的综合性、系统性,以文化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现实工程需求匹配,培养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以文化融合为引领开设和地方的合作。[7]

在人才培养方面,徐州工程学院重视与真实行业的衔接,用“大应用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等有效衔接。学校认为专业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专业发展的导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的灵魂和精髓,是承载学校办学理念,塑造学校独特魅力的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贯穿融通” 的原则,扎实推进专业文化建设,一方面组织师生广泛调研行业企业、走访校友和企业管理人员, 构建专业文化的实物展示平台,凝炼归纳各专业的核心要义一方面将专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实现了专业文化“进文件、进课堂、进头脑”。[8] 此外,在人才培养中,学校还注重学生成人成才教育中应彰显“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今后真正具有幸福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为出发点,加强素质教育,倡导“幸福生活观”。[9]

在地方合作方面,学校认为不应当限制于受制于狭隘“工程观”和“专业观”,以“大工程观” 引领应用性研究与服务地方,促进学科专业之间渗透交融。
在学校建设方面, 学校构建了“ 四元一体” 的专业文化构架,将文化建设借助专业平台 落到实处,使专业文化融入学生大学生活,让专业理念融入学生思想,让专业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生涯, 同时也依托专业文化建设学校独特性格,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三)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股份制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办学体制以股份制办学,在制度上就融合了社会资源的力量,进而深入深度校企合作,有国际化办学视野。人才培养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实践为中心的平台。同时开展了和地方深入而丰富的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在人才培养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突显“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让 学生由被动学成为主动学,实现听中学、做中学到玩中学,促进产学研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在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中的双赢。学校基于学生核心能力提升,搭建“三创”实践教学体系。面向服务域岗位群,改革专业群课程体系。“三创” 实践教育体系是指创意、创新、创业。学校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与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不匹配,学校教学体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 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校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现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转到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上,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了由平台课程、分立课程、互选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在地方服务方面,学校对地方的服务形式多样,联系紧密而深入。主要为本地企业定单培养人员,完成社会培训和企业培训;将校内实训基地面向本地企业共享使用;学院还联合本地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与本地企业共建了江苏省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此外,学院还为本地举办了多次文化演出、体育比赛、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
\

三 结论和启示

(一)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实际需求。作为江苏省地域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一份子,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几所职业院校各具特色,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错位发展。它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它是在应用情境下的知识生产,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中所生产的知识应当对企业、政府或者更广泛层面的社会是有用的,并且这种要求从知识生产一开始就存在,知识通常处于持续的协商中,直到参与方的利益都得到兼顾为止。

(二)几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项目设立, 融合了市场、政府、环境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实践特色,形成了建立在知识网络上的创新集群。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中,在大学之外,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大增加,例如政府、项目平台、二级学院、企业基地等,呈现出社会弥散性。[5]

(三)几所职业院校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新形式的质量控制,产生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符号。由于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中,新知识生产方式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多元化,不仅仅是学术兴趣,更强调社会经济或者政治兴趣的应用。从上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几所应用型院校形成了多维度的质量控制,不仅是专业学习,还有文化提升,还有市场需求。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在职业教育领域, 知识生产模式 2 有更多的适用场景,也是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我国应当抓住这样的弯道超车机会,遵循科学规律,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于未来社会的人才。[10]

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遵循知识生产的规律,建设处有中国特色服务地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做好产业合作和人才培养,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11]

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扶持下得到飞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不断出现相关政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未来还将迎来更加全面的高速发展。 [12]

参考文献

[1]张宏岩 . 知识生产模式 2 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案例分析 [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3):8-14.
[2]尹宁伟 .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J]. 重庆高教研究,2015(2):22-27.
[3]赵伟 .“职业教育十三五建设与愿景”笔谈会实录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9-19.
[4]蒋逸民 .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06):73-78.
[5]双勇强 , 刘贤伟 . 新知识生产模式下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问题及对策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6):23-28.
[6]迈克尔·吉本斯,卡米耶·利摩日,黑尔佳·诺沃提尼,等 .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 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 [M]. 陈洪捷,沈文钦,译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8.
[7]张新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J].
江苏高教 ,2017(5):38-41.
[8]上官敬芝 , 王冬冬 , 王启万 . 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探析 [J]. 教育探索 ,2016(11):80-83.
[9]张新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J].
江苏高教 ,2017(5):38-41.
[10]吴兴富 , 何学军 .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J]. 教育与职业 ,2017(03):5-10.
[11]陈勇 , 邢彦明 . 政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现状和基本特征: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27):31-34.
[12]杨汝洁 .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规划: 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规划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78):8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