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9 10:41:04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一 引言

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科技和贸易等领域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并成为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为重要的政策性工具之一,不仅为了激励创新, 更被用作巩固科技优势,贸易优势,垄断和控制国际市场的进攻武器 [1]。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途径, 推进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大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如何结合当下形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 成为一个亟待深思的问题。

二 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和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企业对专利文献信息的需求、专利申请和无效、专利诉讼、专利运营和企业内在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 [2]。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 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从高校毕业的知识产权人才走向社会,进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或者进入企业,或者进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除了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与输送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高校之间还存在技术合作开发和技术委托开发等协同方
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高校也存在着关联, 高校同样依靠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申请专利,依靠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进行专利运营等。从上述分析可见,知识产权相关行政机关、政府下属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业单位、高校、企业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构成了有机生态系统。

\

三 当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始于 20 世界 80 年代末,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截至2019 年,全国共有 88 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有的高校还有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形成了“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的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但知识产权专业位列 2016 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 15 个专业中,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多,但总体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来满足实际需要。目前,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教学

随着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需要涉及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预警、专利布局、情报分析、价值评估和运营等具体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目前知识产权学院课程设置相对偏重理论教学。学生们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相对掌握较好,但比较缺乏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譬如专利申请流程,专利申请文件的准备,商标申请流程,专利检索分析等。

(二) 师资中有实务经验的老师数量偏少

知识产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很高, 不仅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法律素养,丰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务知识,有些知识产权领域还需要理工科知识。目前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很庞大,但在高校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中,多数教师相对缺乏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经验 [3]。

(三) 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目前, 很多高校都开设知识产权实务教学, 有知识产权实务类讲座、具体的实务课程,譬如《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审查》和《专利检索分析》等课程。虽然开设有实务课程,但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仍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多数仍以教师上课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相对比较缺乏,同时实践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四 国外知识产权课程设置的启迪

美国法学教育历史悠久,知识产权教育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从零散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走向统一的知识产权法以及丰富的知识产权法体系,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法学院不招收本科生,要求学生必须先获得非法律专业至少本科以上学历,再通过入学考试,才能入读法律专业研究生课程。目前美国知识产权教育主要由高校的法学院承担,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推荐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美国的法学教育中,不太追求系统的知识传授, 重视从规定和判例中学会分析、推理、提炼、总结出一般的法律原则 [4]。
笔者 2018 年有幸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深深感受到了美国知识产权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和法律分析能力,注重法律检索和法律分析技能的培养,注重法律实务的训练,培养作为律师必备的技能。相应地,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偏重实务课程,譬如,在知识产权教学中,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每学期均开设《知识产权实习课(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racticum)》, 除此之外, 还有实务性很强的课程,譬如《专利审查与诉讼策略(Patent prosecution  and  Litigation  Strategies)》,《 技 术 保护诉讼策略(L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Protection of Technology)》和《知识产权商业化策略(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mercialization)》 等。 以 Thomas Culbert 教 授 开 设 的 《 Patent Prosecution and Litigation Strategies》 课 程  为  例,  在  讲授 MarkmanHearing 程 序 时,Culbert 教 授 以US6724403B1 专利侵权诉讼为内容,要求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原告,一组是被告,分别讨论权利要求中双方争议的 tile,simultaneously 等十个术语,之后组织学生到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地区法院模拟 MarkmanHearing 程序,分别向法官当面阐述权利要求中有争议的术语理解。学生在此活动中扮演了律师的角色,熟悉了 Markman Hearing 程序,熟悉了权利要求的解释。
在课程设置方面,紧密关注技术和时代的发展,譬如,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开设有《娱乐法 (Entertainment Law) 》 和 《 计 算 机 软 件 法 律保 护 (Legal Protection Computer Software 》  等 课程。Toshiko Takenaka 教授讲授的《高级专利法Advanced Patent Law》,课程内容围绕最新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计算机软件保护,职务发明归属等问题,将技术最新发展带来的专利新问题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

德国知识产权制度自创立至今,不仅在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学习、借鉴的范本,其知识产权教育世界闻名。慕尼黑知识产法中心 (MIPLC) 是由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 争 所 (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 于 2003 年创办的。在慕尼黑知识产权法中心硕士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有大量的实务类课程,包括 : 版权法实践 (Copyright Law in Practice)、版权法许可(Copyright Licensing)、专 利 法 实 践 (Patent Law in Practice) 、 专 利 许可(Patent  licensing)、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保护(IP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商标法实务 (Trademark Law in Practice)、 竞争法实 务 (Competition Law in Practice) 、 知 识 产 权与非诉讼解决机制 (IP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口头辩护 (Oral Advocacy) 和知识产权专门法庭 ( Specialized IP Courts) 等, 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五 对我国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 教学理念创新建设方面

国家的知识产权教育服务于本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应满足当下的需求。对于知识产权实务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考虑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的具体需求和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按照目前的需求内容和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来思考知识产权实务教学创新建设。譬如,首先明确《知识产权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专门的知识产权实践课程,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按照目前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学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营的实战经验,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 [5,6]。
在知识产权实务课程设置方面,按照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模式的内容,更偏向实务,内容更加细化,开设与知识产权申请文件撰写、专利检索分析、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文书的起草、知识产权律师庭审诉辩和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实务课程,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实践——代理、检索、诉讼、运营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紧密相扣。

(二) 教学方法创新建设方面

在美国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法是一种很通用的方法,教授课前会布置大量的阅读资料,包括很多经典案例,学生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跟随课堂中的分析和讲授的节凑。教学中主要围绕着案例展开,有很多提问,互动性很强。在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中,笔者认为,案例法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课前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经典案例,一方面通过学生阅读提前熟悉这些案例,不仅在课堂分析和讲授中增加互动,而且大大增加了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主动阅读,提高了学习能动性,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提高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 增加学生自己实践的机会。譬如,在商标显著性学习中,选取一种特定的商品,要求学生设计商标。课堂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配合,设计出该商品的商标, 并完成商标申请文件,之后各组交流设计商标的显著性,最后教师负责点评。在讲授外观设计申请时,针对一个具体的产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就形状、图案或其结合,或者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组合设计相应的产品外观,并完成外观设计申请文件。

(三) 援引外力,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知识产权实务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引入“知识产权实务讲座”。结合教学的具体知识点,邀请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利审查员、知识产权法官、律师、专利代理师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参与实务教学。例如,邀请审查员分享专利审查实务,邀请专利代理师讲授专利申请实务,邀请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判思路为题进行讲授,邀请企
业知识产权人士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为主题进行分享。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知识产权在实践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提高学生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 知识产权师资的培养

美国大学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师资来源与我国不同,并非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譬如,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师分为全职和兼职,大部分全职教师也都有律师或者知识产权法务等阅历,兼职教师有的是知识产权律师,有的来自著名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务。教师们普遍都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
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首先是高校知识产权师资的培养。“师资力量”对知识产权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具有比较强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的知识交叉, 对高校知识产权师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来源绝大多数为应届博士毕业生,相对比较缺乏实战经验。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授知识产权的年青老
师可以到相关实务部门——知识产权法院、专利审查机构、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进行为期半年或者 1 年的挂职锻炼,通过此举措来丰富任课老师的阅历,可以更好地适应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同时聘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知识产权律师、资深的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代理师作为兼职教师。

六 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智力成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对于知识产权的需求也愈发明显。知识产权实务课程设计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建设,最终体现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同时体现出知识产权人才高层次、复合型和融通型的要求。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持续、联动的过程,高校教育是关键的一步,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 , 刘朝 .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对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初步分析与思考 [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8(01):67-69.
[2]邱洪华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推进机制研究 [J]. 知识产权 ,2016(10):89-93.
[3]杜伟 . 高校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J]. 政法论丛 ,2013(06):121-126.
[4]马可 . 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5):13-14.
[5]专利情报分析 . https://doc.mbalib.com/tag/ 专利情报分析 .
[6]高兰英 , 蒋琼 . 美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J]. 教育现代化 ,2018,5(04):301-3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