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站的构建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7 11:43:17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tud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Workstation under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Pattern

WU Li,SHI Ya-ran,YANG Gang,LI Guo-zhe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Abstract: Under the “three full education” patt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ree full education” and good experi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s to build a stud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station from the academic module, psychological module, employment module,support module and service module.That aims to build a backbone team of students with ideals,good hearts, excellent in character and learning, and solid style and lead students to be self-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service.
Key words:"Three-perfect education"; Stud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Mode construction

一 引言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通过优化、整合学院的软硬件资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方便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需要搭建起一个工作集学生日常事务办理、发展咨询与指导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力求将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为学生提供靶向指导与服务,增强软硬件的供给能力,给予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完善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平台建设,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与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寓习惯养成于学生指导与服务之中,致力于将工作站建设成为真正的“学生之家”[1]。

\

二 “三全育人”现状及各高校好的经验做法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指导建设 32 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设 20 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0 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三全育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的试点院(系)对于如何落实“三全育人”这一政策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可获得的理论资料较少。在试点高校中,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三全育人”政策推进得较为紧密。中国人民大学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强化思想导航,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施“红船领航”新生引航计划,为新生量身定做个性化教育“菜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和大学生年度人物,并组织先进模范开展校园巡讲,发挥榜样群体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一体两翼”思政课模式。选好配强思政课教师,安排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足的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发挥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优势,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平 台、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等,充实思政课“资源库”。注重实践锻造,充分发挥第二课堂 育人功能。

创新评价机制,探索完善学生成长评价制度。打造“学务中心”网络平台,设计实施学生课外活动综合管理评价系统,聚焦学生开发智力、增加知识、培养创造力。北京科技大学曾较早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在“全员德育”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京科技大学在“三全育人”政策上, 已经提出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细则,如:《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宣传管理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在这样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北京科技大学对于“三全育人”的实践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科技大学颁布了《北京科技大学教职工荣誉体系实施办 法》,明确提出以教职工职业生涯全程为主线,按从教 不同时期设置五级荣誉奖项,包括:职业荣誉铜质奖、职业荣誉银质奖、职业荣誉金质奖、职业终身成就奖、职业荣誉退休奖,初步搭建了面向全校所有岗位类型教师、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

奖项设置范围不仅包括教学科研教师,也包括其他岗位人员,从导向上不仅体现课程育人和科研育人作用,也体现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教职人员和其他岗位人员的积极能动性。大连理工大学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将其融入到精准迎新工作中,贯彻“绿色迎新”“情感迎新”“细节迎新”,做精、做细、做实准大学生入学前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良师益友,抢夺思政育人先机。做细精准迎新,生活向导陪伴成长。做实“三全育人”,开展家长学校,构建家校联动机制, 家校协作齐抓共管。吉林大学提出的推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 2.0 版、《大学生心理成长》微课等,从多平台,多方位,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全覆盖、分众化的心理健康课堂主渠道教育。几所试点高校均进行了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但其中形式较为单一,多倾向于邀请学者专家为学生们进行讲座。对于“课程思政”,可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做到课程思政,以期能有更好的帮助,帮助同学们打开政治视野,了解时政。复旦大学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推进“三全育人”综改试点工作。一是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

加强师资体系。学校开办“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设立“思政课教师社会调查研究专项”,实施教学 PI(学术带头人)制度。二是实施“书院立德修身行动计划”。聚焦“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四大功能定位,实施 14 项提升行动,将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有效集聚和下沉到书院,把书院真正打造为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三是实施“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做好专业思政攻坚。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做好医学整体攻坚。持续推进“1+2+9+50”(1 门示范课、2 门导论、9 门核心课、50 门人文医学课程)人文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跨学科交叉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做好示范课程攻坚。实施“三十百加一”课程思政示范工程,着力建设 3 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不少于 20 门在线示范课程、超过200 门示范专业课程。四是实施“强师行动计划”。实行思想强基行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骨干教师制度。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教师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和育人能力培训体系。实行师德固本行动。开展师德榜样教育。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持续宣传《十项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东北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首批试点高校,制定《东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学院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学校坚持“一体化构建”,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坚持“两中心并重”,以师生为中心,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构筑了师生成长发展共同体。东南大学聚焦全方位育人,学校启动实施了“培元”“求真”等“十大育人计划”,高效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同时,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价值塑造、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有机结合,加快构建既有东大特色又可普及推广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此外,东南大学还设立思政课程类和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 100 余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式的“四化”教学模式;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登峰计划”和思政课“质量创优工程专项行动计划”。开设“峥嵘七十载与国共奋进 -- 东大人的国家记忆”千人思政大课, 邀请名师大家和杰出校友授课,让思政课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重庆大学强化“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以协同联动推进改革、以机制建设贯穿改革,以育人成效检验改革为基本原则。重庆大学特色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舞动减压团体活动,秉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心不断整合资源和力量,最大限度帮助全体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与力量,丰富积极情绪体验,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优势,建设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潜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美育、劳育相结合, 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训练和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增强“人人都能从心理建设中获益终身”的意识,提升心理建设能力,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推进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体育运动、诗词书画、戏剧音乐等相结合,将体育、舞动、绘画等多种表达形式引入心理教育中,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心理健康活动更加丰富、有趣、有效。

\

三 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站的构建

利用学院风景园林与环境设计的专业优势,对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帮助热线、文化墙、荣誉展示墙、政策宣传及图书展示架、谈心谈话空间等,通过绿植对工作站进行了划分,分为一对一谈心谈话空间,主要针对来访同学有关心理与资助方面的问题;会客区,主要针对于接待就业来访企业、接待学业预警家长;团体辅导区,主要针对宿舍集体矛盾、学业辅导、心理沙龙等团体活动。服务区,值班助理记录相关会议内容,对进入平台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3]。

(1)学业模块。学业困难学生帮辅体系针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进行分级,对其学业产生困难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帮辅措施。通过学业预警机制等,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辅力度。充分整合学院学生的朋辈资源,将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整合, 对学业预警、学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好辅导记录和学习成绩追踪,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对一咨询、多对一会诊、一对多辅导、多对多座谈等形式,以学习动力提升、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辅导、学习经验交流、学习问题答疑等为主题,帮助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找准问题,找到方法,找回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重视诚信教育,在考试周集中组织以考试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填写《诚信考试承诺书》、发布通知或倡议等方式,加强诚信教育宣传,使学生在树立诚信意识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形成诚信考试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学风氛围。

(2)心理模块。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处理、化解学生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委员工作能力,帮助心理委员更有效的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结合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举办《大学心理委员朋辈互助能力提升》讲座。为了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如:心灵阳光系列讲座(新生活,心启航 - 大学适应、舒展心情,放飞梦想 - 压力应对、我的大学我做主 - 规划生活)、相识与凝聚、交流与相知心理主题班会、“心有归属,我秀我宿”宿舍心理文化创意大赛、“悦读一本书,分享心感受”阅读悦心活动、阳光心灵社系列活动(开设“心晴驿站”: 体验心理游戏、进行治愈聊天、身心不分离 - 荧光夜跑、邀你一起玩儿 - 桌面游戏)通过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沙龙活动,缓解同学们学业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

(3)就业模块。党政高度重视, 全体教师参与。学院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促进会,研判就业形 势,调整就业工作方式,促进就业进展。同时,建立健 全就创业工作机制,一方面动员毕业生指导教师和班主 任等充分发挥各种有效途径和有利条件,积极为毕业生 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动员教师关注和引导毕业 生就业工作。通过全院上下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凝聚 全院力量,形成全院合力,推动学院就业工作稳步提升。全面提前启动,做好宣讲和服务。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 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宣讲。新生入学利用新生引 航工程等加强职业生涯与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就创业意 识。利用“3+1”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强 联系行业内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学生从专业 实习到毕业实习的顺利过渡,并有效地提高在实习单位 就业的几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在学院官网开辟就业指导专栏,扩大宣传力度;开通就 业工作邮箱,收集企业单位的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更 多的就业岗位;建立毕业生年级微信群,搭建与毕业生 “零距离”的互动平台,做到最新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等内容的快速传递。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培养 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以教师指导、毕业生为 骨干,在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创业团队。定期进行就业 政策宣传,联系用人单位、汇总招聘信息,进行求职简 历诊断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每月举办一次研究生 “月”读一本好书活动、研究生的考研讲座,研究生考研经验交流,制作考研光荣榜,树立榜样,开展宣讲。邀请杰出校友进行学长引路讲座。利用学生专业实习答 辩契机,举办学院各系宣讲会,让宣讲更加有针对性。重视与家长沟通,家校联动共促就业。

(4)资助模块。严格按照文件标准,公平、公正做好综合测评及奖学金评定、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中秋慰问金、临时困难补助、协助学生进行生源地贷款和北京银行贷款的申请工作,协助学院学生办理春运学生往程订票工作,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春节返乡路费补助发放工作。定期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 结合北京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查工作,及时更新北京市资助平台系统,定期做好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跟踪调查,做好在校各部门勤工助学用工情况统计和补助的发放,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掉队,确保困难补助发放给真正需要和最为需要的同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志、励志。

(5)服务模块。在服务区中值班助理记录相关会议内容,收集资料,对进入平台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依靠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党建办公室、党支部负责人、学生党员等学生干部建立学生骨干辅导团,利用工作平台,线上线下双线开展工作,促进学校与学生、学院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从而进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优化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体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凝练出几个重点的服务项目,同时还要有灵活的人员安排,以应变突发事情,从服务项目到服务质量都应有说明,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服务评价反馈等系统。在各班级、宿舍、学校各部门设立信息传递机制。提升学生组织的公众形象、所组织的活动均加强宣传,在学生中树立学生组织的代表学生利益的形象,提高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诚信理念。强化学生组织的群众基础、提高学生组织整体素质、回归学生组织精神本位、打造学生组织品牌模式,力争打造新时代新要求下“服务型”、“创新型”、“精品型”学生组织。建设一支胸怀理想、心系同学、品学兼优、作风扎实的学生骨干队伍。

四 结 语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 , 通过对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站构建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师在指导服务过程中,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官鹏飞 , 黄 青 . 以学生事务服务为载体 , 构建“一站式”学工服务新平台 - 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74-75.
[2]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17-02-28(1).
[3]丁璇 , 刘思广 . 高校服务育人平台设计——以大学生事务中心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7,4(20):3-4.
[4]陈亮 .“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体制创新研究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9):130-133.
[5]张恩杰 . 论普通高校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建立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 [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12):89-91.
[6]张白梅 , 张乾 . 高校学生指导体系建设初探 [J]. 亚太教育 ,2015(25):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