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发表了关于文化育人的讲话。对于高校来讲,其需要深入地研究习近平文化育人思想,以该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本文主介绍了了文化育人的内容,探究了高效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路径,希望可以为高校推进相关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以此保证高校文化育人质量。
关键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陈金鑫.以文化育人思想为指导,高效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J].教育现代化,2020,7(37):128-132.
With Guidance of Cultural Education Thought,Carrying out"Cultiv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on"Efficiently
CHEN Jin-xin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the general secretary has delivered speech on cultural education on many occasions.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education thought deeply,guide education work with the idea and enhancing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The paper introduces contents of cultural education mainly,explores efficient education path of"cultivating people with cultural and education",to provide some though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related education work,and ensure quality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ultivate people with culture;Culture education;Education people with culture
总书记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高校需要承担育人的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地教育环境,升华学生的思想,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促进社会健康发展[1]。所以,文化育人是各大高校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向,落实文化育人首先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建立稳固的文化育人的观念和意识,找到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在要求以及时代发展需求,不仅要关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关注中国历史红色文化,更加需要结合西方优秀文化精华,深层进行文化育人的实际教育工作,提炼高校文化,且充分施展高校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道德指导、价值指导,以及言行规范指导等上的作用和影响。
一 文化育人的内容
“文化育人”的重要实质其实就是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由此,来带动学生高质量的全面综合成长发展的重要过程,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社会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等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和影响,并且其会伴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而产生动态化的改变,与此同时,相伴而来的文化育人主题以及内容也会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完善从而得到丰富与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影响着个体发展。不同人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即使生活在同样社会环境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等也不尽相同。总书记主要从民族和文化角度分析了价值观,形成了研究论断。他指出,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每个国家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发展史等有所区别,最终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会烙上本国发展印记。虽然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差异性,但是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生活。价值观类型较多,层次性较为明显。在实际开展价值观教育时,教育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与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全部地教与学生。一般而言,教育者只是选取主要的教育内容来推进教育工作的。也就是说,把关键的知识传与学生。总之,核心价值观乃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教育。通过进行价值观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书记科学地分析了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作用[2]。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内在属性与方向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并且文化是国家发展上的关键软实力。所以,要着力激发核心价值观发展活力,使其永葆生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指出,核心价值观表示着国家与个人的德行。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有必要开展价值观教育,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习总书记提出,想要办好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要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目标,将培养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和贯彻至高校育人的始终。所以,高校需要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向,为大学生打造精彩的教育课程,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建立的红色革命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形成的文化三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经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将会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并积极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而高校则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比如,把相关教育内容贯穿到各个教育环节,并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人类智慧[3]。因此,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该种教育工作之中,以此熏陶学生。
(三)思想道德教育
在人民拥有正确的信仰情况之下,才可以更好地汇聚社会发展力量,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习总书记着重强调“提神国民思想政治觉悟、道德素养,以及国家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性。而思想道德教育属于信仰教育。他指出,要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广泛地宣传思想道德,保证人们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与此同时,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高校则需要按照总书记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指示,稳步地推进教育工作[4]。
(四)校风和学风建设
校风和学风沐浴着学生,而校风和学风建设水平影响着学生成长与发展。总书记强调了校风和学风的价值。同时他指出了高校在校风和学风建设的方向。首先,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在校风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比如,认真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总结校风和学风沐建设经验,完善风和学风沐建设体系等。其次,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我。总而言之,主张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强化校风和学风建设质量。由于校风和学风建设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高校需要考虑各种建设要素,并积极地调动全体人员参与该工作。
二 高校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带动着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完善,由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发展需求,从而全面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实际效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需要将“文化”作为重要引导,创建全新教育载体,大家创新教学平台,全面深挖文化的内在,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文化”包含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丰富资源
就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讲,其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以及政治道德思想。例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其代表的儒家思想里,大力提倡“仁”的思想理念,讲究“仁者爱人”。后人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渐渐形成和出现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理念,完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这些思想理论对提升与革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化意义。
(二)“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根基
在我国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辩证继承与发展。正如我国宋代著名诗人朱熹在其诗中所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样,我国拥有的大量的、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但是我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更是我国现代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的重要思想“源泉”,没有国家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根基,那么其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必将成为无本之木,从而丧失活泼的生机,以及浓厚的感染力。
(三)“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精神血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发展历史,其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之后,依旧焕发着活力生机。我国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文化发展的创造精神,历史发展的辩证思想精神,追根溯源的探索毅力精神,上善若水的人文思想精神,包容天下的大家风范精神,正大光明的为人处世精神”历经了时代发展的考验,直至今日这些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精神财富依旧在生活学习上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从皮肤逐渐融进人们的血液当中。而且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可忘却的最重要的顽强精神,其极大的激励和支撑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热气祖国,奋斗拼搏勇往直前毅力。
(四)“文化”是带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主要动力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隐含着完整系统的社会精神与社会发展价值,是当代我国各大高校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动力。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与建立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以及古为今用,将其中丰厚的中国人文内涵以及文明精神,创新化高效率的培育出我国优秀的当代大学生人才。
三 以习近平文化育人思想为指导,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路径探究
各大高校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将培育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做好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和任务,充分有力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政治观念。
(一)立足于中国独特文化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独有的国情、的历史以及文化,都表明了中国必须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之路道路,创办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在开展教育时需要立足于中国独特文化,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由于教育运用了中国独特文化,高校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在对外开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西方文化涌入我国。这些西方文化既具有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的一面,又具有阻碍人们发展的一面。高校需要提高文化辨别能力,选择优秀的西方文化,并立足于中国独特文化开展教育工作[5]。总而言之,高校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国独特文化来把握思想教育工作。
(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内打造优良的浓郁的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利用环境影响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由此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之下,增添高校校园文化多样化,提升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感[6]。学校以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创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俱乐部,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领悟,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激励,在总结过程中获得自省。紧抓大学生入校之时以及毕业之时等重要时间关键点,及时有效的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优良文化思想习惯融汇贯通到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教育之中;在微信公众号中创设中国优秀经典传统著作线上诵读平台、历史文化类影视作品展播链接等形式活动,使得大学生通过多样化形式活动来全面充分的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7]。
(三)开展校园诚信文化教育活动
实行大学生诚信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校官网、校园宣传板报等舆论引导场所充分进行诚信教育宣传活动,以及利用微信或者微博公众号进行诚信教育活动主题中讨论或进行诚信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热情打造校园活动气氛,提升高校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上的效率[8]。在校园实践活动当中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力度,如可以在大学生公寓内设置无人报刊亭,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以及自觉接受诚信考验,同时还可以创建大学生数字化诚信档案。
(四)提升社团文化创建
高校社团文化创建是学校文化育人的关键环节,利用创办高效、雅致的校园社团活动来彰显本校的办学教育特色以及校园文化打造实力,有效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培育大学生朝着全面综合性的方向发展[9]。社团可以组织团员在学校内部发起大范围的中国优秀文化育人宣传活动,让全校的师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表达自我,展现风采,为学校涂抹更多亮丽的颜色,使得欢声笑语伴随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推行高雅传统文化艺术走进大学生的活动,邀请著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来学校为大学生进行演讲或表演,由此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教育层次。
(五)举办社会时代主题文化活动
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主题辩论会、文化交流沙龙等等多样模式,为大学生开展中国精神的主题性思想文化教育,将“中国梦”作为教育中心,增强大学生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以及思想方法来探讨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三观,紧抓高等教育的良好时机,对大学生进行高效中国精神教育[10]。有效利用大一新生入学期间的良好教育契机,把“中国梦”教育融合到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中,创办“我的中国梦”大学生校园活动,打造充分的“中国梦”高校精神文化教育环境,使得大一新生在步入大学树立完成个人梦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做好详细的规划。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激励和导向教育[11]。经过举行校园三好学习标兵、最佳大学生评选、个人先进标兵评选等等教育活动,凸显榜样的力量,利用示范以及良性竞争的方式鼓励、引导大学生更加的积极和自律的开展学习和各项校园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其心中不愿落后积极向前的心理,促使大学生学习模仿,以及超越对手的能力,进使得大学生的心中牢牢种下中国梦的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发展。
(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通过进行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等等方面的认知,从而有效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从而保证他们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总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高校需要重视相关教育工作,主动地完善教育内容,应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虽然冷门学科很少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冷门学科对社会发展无意义。因此,高校需要做好冷门学科的教育工作,保证冷门学科传承与发展。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过程中,高校需要构建教材体系,推出高质量的教材。总而言之,高校需要明确自身教育路线,优化教育环节,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相关工作水平。
(七)多渠道开展文化育人工作
高校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全方位地教育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为学生讲述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体会服务他人;教师可以在教室张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并在上课前让学生大声朗读标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思想道德相关知识的教育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课。而其他的学生需要评价这位讲课的学生,以此促进学发展进步。
(八)增强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力度
教师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人物,其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要传授者。如果高校教师团队成员的师德师风水平不高,何谈能够保证人才育人质量。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自身发展,进而保证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由此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上做好踏实稳当的引路人。因此,高校的教师团队成员必须要做到四方面的统一。一是教师团队师德师风创建和教书育人上的有机统一。教师自我的师德师风建设要符合教书育人理念、要求等,提高立德树人水平。二是言传和身教统一。即教师所说的话语要与行动保持一致,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三是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统一。教师不仅需要专注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而且需要关注社会发展,并促进两者融合,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教育课堂。四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统一。教师需要在学术规范下自由的开展研究工作。由此可见,文化育人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作为高校需要培养优秀的育人者,进而提高大学生文化道德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因此,高校需要坚定不移地开展文化育人教育工作,浸润大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励和支持大学生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继承者和发扬者,有效确保我国社会拥有良好、积极正能量风气。
参考文献
[1]方颖军.基于微传播语境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以文化育人为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2.
[2]徐晋.习近平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及重大意义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3]张波.习近平网络育人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30(06):127-132.
[4]王宇.墨子育人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丁晓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评《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驱动: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育人思想的传承与实践》[J].镇江高专学报,2018,31(02):101-103.
[6]林玮生.互训视域下柏拉图、孔子思想的再认识——从“天人思想”到“育人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8):212-219.
[7]王功名.浅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7,4(20):163-164.
[8]王雪玲,滕跃.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5):154.
[9]陈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和”文化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192-193.
[10]王兴全.新时代高校学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9):117-122.
[11]孔祥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理念及其强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108-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