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3 21:4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的学科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能够为学生奠定坚 实的听、说、读、写基础 。这些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环境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良好掌握这些能力,才能够更好地 适应社会发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能够帮助学生用更好、更准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 心想法以及真实情感。

【关键词】立德树人  德育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教师通过将德育渗透进语文课堂,将道德 品质教育与语言文字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结合,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知、是非观 。语文学科中 涵盖了丰富的情感,用文字传递着精神文化,学生通过 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在学习氛围中不断成长,受到道德、 文化的熏陶,能够培养高尚的品质以及提高思想道德觉 悟。教师要不断对自身提高专业素养要求,对学生始终 保持积极正向引导。

一、德育的意义及价值

学生从幼儿园教育步入到小学阶段,逐渐开始适应 新的一种教学环境,  学生自身就像是未经描绘的白纸, 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导入道德品质 教育意义十分重大,良好的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 事物的正确认知,拥有良好三观,能够分辨出事物的好 与坏、对与错,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始终能够坚 定信念,  预防在面对诱惑时做出令人追悔莫及的决定。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脚踏实地的 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路途上度过充实、有意义的时光。

\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始终强 调要建立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 对于文章字句间涵盖的美的欣赏不可避免地受到语文 功底的限制,很难通过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学习的 兴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部分教师由于缺 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中过度准备大量趣味游戏,导致学 生在一节课中很开心,但课堂进行到知识讲解,学生只 会更感到知识的枯燥。其次,教师往往不能清晰地认识 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 地讲,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 知识的学习地位,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主体 性。

三、德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培养爱国情感


近年来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在教育活动中普及,“互 联网+教育”频繁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活动中,在学习的过 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 创新,结合新的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相互 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对中小学生展开爱国主义 教育,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开始,大力弘扬伟 大民族精神。

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 影片节选《詹天佑》。此影片详述了一九零四年,清政府 开始筹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京张铁路。软弱无能 的清政府不敢得罪外国政府只得自行修建,詹天佑出任 总工程师,影片中,傲慢无礼的外国人嘲笑说:“能修此 铁路的中国工程师尚未出世 。”但詹天佑始终凭借顽强 的毅力战胜了阻碍,  在 1909 年修建我国京张铁路顺利 竣工,实现通车。在影片播放的过程中,学生都纷纷紧盯 着屏幕,看的十分专注,当他们看到我们的国家在落后 时期是如何遭受外国政府不平等对待时,更是有的男生 捏紧了自己稚嫩的拳头,在最终铁路落成时,孩子们脸 庞上浮现了自豪与骄傲的神情,也有同学默默流下了泪 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艰难生 动展现在了同学们眼前,更深层次激发了学生对于我们 民族的热爱 。  随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转入对课文《詹天 佑》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都表示要好 好学习,希望像詹天佑一样为祖国赢得荣誉。

(二)挖掘教材内容,感受德育知识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德育的实际意义 是不容小觑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语文教材 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思想教育有关素材。这要求教师能 够深耕专业,提升教学素养,将语文教学素材发挥出最 大的德育效果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达到德 育的教学目的。  教师要始终将育人作为首要教学目标, 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品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 开展当中,不仅让学生收获了学科知识,教师自身也在 深耕教材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这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对《狼牙山五壮士》展开教学工作时,可 以特意在前一天布置课后作业时就让学生做好坚实的文 章阅读工作,必要情况下一定要查阅史实,要首先了解故 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  并通过了解当时的大环境再 对文章做二次阅读与理解,  告知学生在查阅相关史实后 可以准备一个让自己有所触动的爱国小故事。  第二天正 式课堂中,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随机点几名学生进行一个 分段落朗诵环节,一来是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来 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在朗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通病,比 如在这篇课文中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个别的生字。  如 果学生念错了,  那么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结束后及时指 正,  这也是对学生是否有较好执行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的一个抽查,  这也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课文内容,  加强记 忆。学生可以在朗诵的环境中再一次走进作者笔下的狼 牙山。在这节课文中,重中之重在于壮士们奋不顾身跳下 悬崖的部分,根据要求这一段落是需要进行背诵的,教师 一定要深耕教材,让学生建立在理解之上再作背诵,有利 于深切体会壮士们为国献身的英勇无畏。

(三)开展课外活动,践行德育理念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室内与教室外教学 活动的相互结合,将语文搬出书本,搬到室外。课外活动 其实是对语文的另一种形式补充教学,在语文的课外活 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放天性,室外往往会 让学生感到不拘束,很自在 。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征让 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的交流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多元 化的课外活动中表达自己对于语文科目的真实想法,除 此之外,教师要能够将德育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理论 只有和实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将课堂搬进 学校的小礼堂中,教师要找几名同学将小礼堂偷偷地进 行一番装饰,主题为“诗词分享大赛”。在比赛中,教师要 设置诗歌抢答、诗歌背诵以及诗词分享三个环节 。此时 学生都已经做好了上课准备,突然被带入一个新鲜的学 习环境感到十分新奇,教师设置了奖励制度,在奖品的 诱惑下学生都纷纷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来。  在活动中,有 一名学生让其他同学意想不到,这名同学平时的表现很 一般,语文成绩每每都只能刚好过及格线,但是在此次 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最终还拔得头筹,无论是填空比 赛还是抢答背诵都是举手最快的人,在最后的诗歌分享 环节也是对自己所喜爱的诗歌侃侃而谈,教师奖励了他一张奖状,  当然学生一开始只拿了一只手来接奖状,教 师微笑着摇摇头,并告诉学生,以后需要两只手来接过 别人授予的奖励,  最后大家都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课程。 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古诗词印象,还学到了互 相之间友好的竞争。

\

(四)注重作文练习,融入道德思想

学好语文就能准确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化名周树人,他手中的笔墨就是他的 武器,字字铿锵,拯救了多少中国有志之士的灵魂。  而在 目前,我们许多学生的作文普遍平淡,那就是因为缺少了 思想这根脊骨。最终呈现出的文章平平无奇、思想道德不 够深刻。作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我们的学生在 下笔的时候缺乏对创作的热情,常认为写作是一种任务, 这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提升是十分不利的。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 文章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回顾自己过去的 学习生活,总结经验,看是否有令自己感到懊悔或者再 来一次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总结经验为了进入初中阶 段能够用更好地方式去学习。  但学生写的大致如出一 辙,教师看了大多数同学写的作文后发现几乎都有一句 “如果我能重新读一次小学,那我一定好好学习”,当大 部分学生都这么认为的时候,其实是写作思想被禁锢住 了,写到后半部分有些学生字迹也开始逐渐潦草,这都 说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墨水”正在不断下降。深究背后 的原因,一则在于平时缺少相应的作文练习,二则教师 对于学生在写作时的兴趣发掘不够,缺少属于自己的思 想 。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德育,让学 生能够有东西可写,  写的时候能够不断激发出道德思 想,增加文章思想道德深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积极将思 想道德教育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要在符合学生实际学 情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德育对于学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顺利成长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激发学 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德育特征,将学生培育成综合性人才为教学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 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8):152-154.
[2]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 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78.
[3]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238.
[4]周生年.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 [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5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