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政工作则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工作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为标准,分析了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辅导员思政水平提升的保障措施以及具体的提升路径,力求有效提高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水平,更好的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六点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高娟,赵秋叶,邹婉萍.以“六要”为基准的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0):174-177.
Researching Way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Level of Counselors Based on"Six Requirements"
GAO Juan 1,ZHAO Qi-uye 1,ZOU Wan-ping 2(Corresponding Author)
(1.Shandong Lab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an Shandong;2.Anhui Zhong-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counselors.In new era,college counselors,as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ave been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 in their work.Based on six requirement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this paper analyzes necessity of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vel of counselors.On this basis,it discusses safeguard measures and specific promotion path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vel of counselors,and strives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effectively,and shoulder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culture.
KEY WORDS:Six requirements;Counselo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大要求,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要”不仅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指明了奋斗方向,也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1]。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要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辅导员必须响应号召,在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上寻求突破,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目标。
一 辅导员加强思政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如何引领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念,进而提升综合素养,是每位辅导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以互联网主导的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接收不同思想的渠道和手段,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不良文化在学生中蔓延,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2]。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奋斗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和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是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辅导员要主动自身提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优秀品格和进取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面对内外环境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完善自我。
(二)是发展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党团和班级建设、思想理论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九项职能[3]。其中,思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高校思政教育新常态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要积极提高专业自觉和学术自信,提高专业化水平,承担岗位职责,在学生思政工作中不断创新,提升工作能力。
(三)是提高思政工作水平的需要
新时代思想的多元化使得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加大。目前辅导员思政教育理论比较薄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思政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往往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思政工作方法,这种填鸭式的硬性工作往往使学生感到压抑和不适,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工作的有效性难以提高[4]。同时,对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一些辅导员采取以管代教的方式,未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出发,难以让学生达到发自内心的信服和认同,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政工作流于表面,育人效果不理想。因此,辅导员应重视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提升责任感,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措施,比如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校园思政网络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标杆,营造思政教育的氛围。
二 辅导员思政水平提升的保障措施
(一)培育文化环境
高校文化环境所给予的深层次支撑直接影响到辅导员思政水平提升的可能性,对辅导员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高校价值引导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管理者要将舆论、道德、传统都贯彻到文化环境建设中,改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使用、轻培养的理念,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辅导员真正提升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骨干队伍,把辅导员的发展看作是为学校发展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5]。高校应创设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辅导员文化氛围,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引导、促进、规范辅导员群体价值观的生成,倡导积极进取的专业精神,重视专业化发展中的人文关怀,培养辅导员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更加理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培育制度环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就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六大要求,扎实有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更加完备的制度环境,建立各项必要的工作制度,实现规范性、系统性、连续性,从制度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长期化,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达成深层次育人功能[6]。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先进的理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保证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现状
(一)部分高等院校思政考核方式僵化陈旧
教育教学质量的表现之一是考核环节,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验证。一部分高等院校已经针对校内的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应改革,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却不是十分顺利。在思想政治期末考察中基本上是开卷的形式,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找到解题答案,或是根据个人的观点进行问题回答,并不具有固定的答案。即便是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是闭卷形式,教师也会在考试之前划分重点考察范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顺利完成考试。高等院校的平常成绩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考察标准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师教学活动的进程与开展,并且学生对这种考察形式也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等众多领域的进步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当从传统的教学局限中脱离出来,转变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水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充实自己、用强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自己。
(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间未建立良好关系
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不能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一味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部分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片面重视理论效果,忽视了思想水平的建设过程和提升过程,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较远。思想政治知识并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不断应用于生活。并且,在当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中不能够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良性关系,导致学生学习中的失衡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也存在相应的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汇于课堂,最后也应当回归于生活实践中,没有实践基础的教学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引导性、帮助性。
四 以“六要”为基准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坚定政治信仰,严格自检自律
政治理论素养是高校辅导员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的基础,辅导员队伍应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牢记责任与使命,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知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练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7],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实施者,要时刻体现责任担当、榜样担当。真正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排头兵,学生思想认识的引路人。学生是辅导员的镜子,也是辅导员的影子。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辅导员自身的道德品行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学生中的形象,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的修养,心要正、身要正、言要正、行要正,不断坚定政治信仰,严格强化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监督与行为规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让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找准方向。辅导员除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生之外,更要用实践行动来鼓舞学生,比如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者”、“公益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锻炼中了解国情、增长知识,提升服务奉献精神。
(二)提升家国情怀,培养高尚人格
师者,模范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应该激发自身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用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润物无声的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人格[8],精心培养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茁壮健康成长。
辅导员队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理念,将协调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反省精神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去,在实践中深化体验,做到内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使学生形成与其要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个人的行动,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一步步从关注自身转化到人生、国家的高度。
(三)更新思维方式,拓展纵横视野
当前在学生思政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都存在滞后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同时,原有的知识体系也不能胜任复杂多变的学生思政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理论,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方法[9],运用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与研究,实行更为完善有效的思政教育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应该积极解放思想,及时关注学生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前景,不断拓展个人视野和提高指导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10-1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只有积极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运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提高拓展视野,有效开展工作,才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辅导员也应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线下教育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功能,利用易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拓宽教育方式,及时为学生提供新资讯、新思想,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12-13]。
(四)将思政教育核心落在实处
高校思政教师应以提高思政科学化水平为基础,并对现阶段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详细的研究。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改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发挥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引导和促进作用。
例如,在当前全国打响防疫战疫的关键时期,高校辅导员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遵守中央和国务院的命令,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讲话,把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全面动员起来,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则需要向学生我党在特殊时期的工作态度与定位,号召师生响应党的政策,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实际清理打造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确保防疫期间防控机制有效运行,同时高校还需要制定出应急预案,逐级落实思政教育责任,加强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出“六要”的实际作用,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落实,确保疫情意见思政教育的有序推进。思政教育需要高校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根据当下社会热点现象开展教学指导与帮助,在心理方面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在家学习期间形成自律、高效的学习状态,明确疫情期间我国政治主张,奠定稳定自信的生活、学习态度。
五结语
辅导员的工作是立德树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也必须在学生身上。辅导员工作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14-15]。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领悟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武装思想,指导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将六个要求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做一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关心、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霍达.试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才智,2019(24):176-177.
[2]程威,冯立.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理念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11-112.
[3]董羿芳.主体间性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57.
[4]文妙虹,张多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渠道分析——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19(16):127.
[5]孟广娟.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7):36-37.
[6]丁亚青.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和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9(26):64.
[7]刘晓媛.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才智,2019(26):179.
[8]刘彤,戴丹.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4):206-207.
[9]黄雪松.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智库时代,2019(35):132+136.
[10]刘京.探讨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9(36):42-43.
[11]邵宇博,杨冬伟,王海青.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0):127-128.
[12]顾抗.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97.
[13]苗慧.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决策探索(下),2019(12):45-46.
[14]罗瑶瑶.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数据通信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159-160.
[15]王斯琴,姚远耀,刘姸.“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