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高校积累有师资和科研资源,企业能提供学生创新的实践环境,利用校企协同的优势,分析校企协同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合理方案。从制定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过程中深度合作的思路和计划、保证校企双方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让企业深入到项目教学过程和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合作模式,并给出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施案例,为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良性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与企业;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项目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黄旭红,等.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合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50):19-21,39.
The Construction on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uang Xu-hong1,Xie Hong-fei2,Ye Qing-zhou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Fujian;2.School of Humanities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Fujian)
Abstract: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each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and enterprise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innova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alents b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explores the reasonable scheme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b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work out the idea and plan of deep cooper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in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b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ensure the investment of both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let enterprises go deep into the process of project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and gives the implementation case of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enig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Cooperation;Innovative talents;Project teaching
一 引言
当前我国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急需的资源,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1]。应用型高校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教育;而企业拥有研发设计和生产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环境。校企双方如果能够很好地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可以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目前校企协同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2,3]。因此,为形成合理的并易于实现的合作模式,需要深入研究解决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的问题。
二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协同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与企业的实践工作环境不相适应
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措施主要是让高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发现了许多问题。比较普遍的一点,大多数学生如果只通过前三年学习,还无法达到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甚至对很多企业来说,接收实习学生成为一种负担[2],致使有的学生在企业中无工作可做,只能充当流水线工人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这些不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让学生与企业要求相适应,充分利用好企业环境锻炼创新能力,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深入学生培养环节的深度不够
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大三到大四,而在前三年学习过程中企业参与度就比较低,学生将理论应用于行业实践的机会很少。而要利用企业优势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就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国外一些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企业深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全程的深度合作,甚至派企业代表参与选举校长[3-5]。但中国的体制与国外不同,这些做法不能照搬,而是需要我们根据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一部分国外经验,创新思维,寻找契合点,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加深合作。
(三)忽略对除专业技能以外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创新创业,除了需要创新所需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而目前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工作重点主要落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项目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不出来,或即使孵化出来了,也长不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往往只有形式,最后落实的极少。
三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合作模式
从制定计划、保证投入、加深合作的深度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合理模式。
(一)制定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过程中深度合作的思路和计划,贯穿大学工程教育的各阶段
除了实习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环节,企业可以参与课程与实验建设,并提出意见,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符合企业实践要求的能力。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实践训练,以获得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与企业要求相适应,在实习过程和以后的工作中能充分利用企业环境锻炼创新能力。
(二)保证校企双方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
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企业实习不应理解为高校为企业输送免费劳动力,也不能单方面理解为企业义务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双方都应对人才培养有一定投入。例如,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并配与学生指定的企业导师,给予学生实习过程中各方面的指导,同时也给学生一些适当的补贴;另一方面,高校应有一定的实践场地和设备条件,包括教室和实验场地、相关设备和软件等。双方投入的不仅是设备物资,还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开发实验项目等进行实践锻炼,这样企业也可以从高校得到创新资源。
(三)企业深入到各个教学环节
为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分别在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工程实践等不同培养环节分类实施多样化的校企合作。特别在改革教学法的同时,让企业加入到项目教学中[6]。项目教学的课程项目、工程实践项目、毕业项目都邀请企业参加。课程项目在专业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一般分布在3-6学期的,这样企业从第3学期开始就加入到教学中,参与项目课题的设置和过程指导。工程实践项目是校企合作最充分的环节,学生第7学期全程到企业内实习。学生在实习期内在企业导师的指导和校内老师的监督下,在企业中完成指定的工程实践项目,从而保证学生不会单纯地成为免费劳动力,并且切实地在完成工程实践项目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毕业项目主要配合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部分在第7学期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会选择一些企业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些学生在企业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选题、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设计、测试等工作,完成毕业设计。企业参与项目教学,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得到大量课堂上所没有的工程实际资料,提升创新的所需知识水平。同时,企业参与所制定的项目课题更切合实际,使学生的创新点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企业在这样的合作中也可以获得好处,利用不同大小的项目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获得企业内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6],同时预定优秀学生,获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资源。
(四)校企合作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还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等综合素质,以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所需的管理能力和发展眼光。另外,邀请企业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发挥企业对实际项目的把握能力,使学生在设计锻炼中,提升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通信工程等专业实施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合作,与企业一起拟定校企协同深度合作的思路和计划,共同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横向分层—循序渐进、纵向多径—并驾齐驱”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实习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环节,邀请企业参与课程与实验建设中并提出意见,以使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企业要求的实践能力。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实践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利用企业环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一方面共建校内企业级的实践平台,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设实训项目。与ge、西门子、福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投入大量工业级的实验设备,涉及自动化、工业网络、移动通信、半导体等领域。保障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对接,保障学生通过校内实践可快速平滑过渡到校外工程实践,保障校内基地可以满足对外培训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自制仪器设备23种,504台套,自制设备在多个实验室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基地,联合开展横向课题。与中国移动等多家企业合作建设多个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结合实际企业项目进行训练。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成指定的工程实践项目,联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对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其中,2个校外实践基地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教师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资金总额达到800多万元,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生产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师本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工程实践等不同培养环节,与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与东方锐智等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和实施多项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利用企业资源和资金实现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课程项目配合《接入网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等一些较重要的专业类课程进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根据行业发展实际为这些专业课设置的项目课题,学生组成小组团队并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课题。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的技术指导,提供课堂上所没有的工程实际资料,使学生的创新设计更切合社会需求。在校企合作工程实践项目中,企业根据自身企业需求,为学生设定的项目题目。在学生完成工程实践项目过程中,企业工程师负责指导,期间由企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项目结束后,由校内教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就学生工程实践项目成果进行考核并给出答辩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企业和教师共同确定,使其反映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工程实践项目,使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提升。在第7学期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完成工程实践项目后,如果企业对其表现满意,同时学生对该企业的项目感兴趣,第8学期可以继续留在该企业进一步实践,完成毕业设计。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各选择一位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来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和企业导师根据企业需求提出,然后和校内指导教师商议后确定。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进行毕业设计,在企业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研究,解决切合行业需求的实践问题,获得创新成果,其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6]。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的接触,获得实际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很好地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观察近几年在企业毕业设计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看出其内容更具有实践性。由于设计题目、设计数据均来自于实践,这使其论文成果更具实际创新意义。
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邀请合作企业在课程讲授、竞赛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各方面深度合作。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参与讲授《新技术专题》等课程,介绍企业进行的新项目。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目前的新技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培养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同时,请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加强对系统集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还邀请企业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发挥企业对实际项目的把握能力,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和福建省各类设计大赛的奖项。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获得创新设计的锻炼机会,对自身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合作模式实施期间,平均每年有约200人以上参与竞赛培训。
在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合作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在校内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获得10项国际奖,2项国家级特等奖,10项国家一等奖以及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工作,获得多项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有76项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有6家学生创业公司孵化成功,其中3家入住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
参考文献
[1]于海琴,庞秀梅,等.“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学生科学创造力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75(2):54-58.
[2]徐金河,等.破解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之困:借鉴德国的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2):54-58.
[3]徐理勤,等.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6-99.
[4]王淼,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毕业设计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2):102-109.
[5]宗亚妹,李建启.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3(11):44-46.
[6]黄旭红,叶轻舟.项目教学中高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61-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