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建筑产业化技术人才紧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以培养建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装配式建筑人才为目标,构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产教相融、合作培养方案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装配式建筑
本文引用格式:樊烽,孙伯儒.校企合作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7):29-31.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FAN Feng1,SUN Bo-ru2
(1.Keyi Colleg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Shaoxing Zhejiang;2.Zhejiang Xiang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Shaoxing Zhejiang)
ABSTRACT: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and there is shortage of technical talent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As talent training base,colleges should have goal of training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alents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and construct training program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alent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raining mechanism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alents from aspec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cooperation training program mainly.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中指出:(十四)推广装配式建筑,坚持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装配式建筑将在建筑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成为主流方式。
国办发〔2017〕19号中指出:(十一)加快培养建筑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建筑业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有利于解决行业发展对应的装配式人才储备不足问题。高校作为理论教学、人才培养输出的基地,而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生产具有很大优势[1]。校企合作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装配式建筑人才在校企环境中,促进专业与理论的相互转化、融合,培养出理论扎实且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装配式人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专业行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主要的生产工序及人才岗位职责如表1所示。
在设计阶段,设计院按照常规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拆分设计、构件设计等深化设计。设计人员未引入装配式设计理念,缺乏标准化设计思维,不能有效组织各专业间的协调,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机电线管、线盒预埋等问题[2]。因此设计人员装配式技术培训,及其迫切。
在构件生产阶段,厂家按深化设计构件图配模具,BIM专业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匮乏,影响预制构件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在施工安装阶段,缺乏技术娴熟、工种全面的装配式施工团队,没有配套的产业化工人培训基地,施工队伍技术不熟练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及安装质量;严重影响装配式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产业链上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快速有效的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走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是解决此问题的优先选择。
二 校企合作培养装配式人才的探索
(一)完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首先要制定有针对性和满足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设计、生产、施工等为主线,并有完善的实施方案及评价考核标准,结合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培养。培养方案体系见图1。
(二)校企融合、一生双师,定制培养
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装配式建筑人才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建立“一生双师”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3]。高校增设有针对性的专业核心课程(BIM、拆分设计、装配式施工等);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通过BIM仿真模拟、AR虚拟模拟和装配式实训中心,提高学员认知、动手能力;高校教师主导装配式教学方案开发,企业导师主导制定装配式实习标准、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等,双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建立“专业课+教学实训+双师考核”的培养模式[4]。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通过和高校定制培养专向班的模式,培养符合企业深度需求的学生,使产教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三)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下简称:科艺学院)与浙江祥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生建设)深度产学合作为例:科艺学院和祥生建设签订产学研框架协议,并同步开展产学研课题研究,通过学院科研支持和企业技术服务推动,重点学院BIM实验室、建筑实验室培训学员的理工能力,同时对祥生建设在建项目全过程参与,从深化审计、构件生产、现场安装给予理论指导,并对项目技术人员进行PC构件安装理论培训,从而快速培养出了基本技术骨干力量,为企业链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5]。
具体以绍兴上虞区祥生明玥府工程为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万㎡,高层单体20幢,最高90m,项目装配率为20%,采用叠合板设计。针对装配式建筑外脚手架与现浇结构差异大的特点,科艺学院与祥生建设联合攻关,深度合作,成功研发出适合该型装配式建筑的拉杆式悬挑脚手架,服务好现场生产。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具体设计如下:
1.工艺原理:可调拉杆式悬挂脚手架施工工法是在传统型钢悬挑脚手架的基础上,对悬挑方式加以改进,通过穿墙螺栓和可调拉杆与建筑结构形成有效连接。悬挑层楼面边梁或剪力墙结构内预埋套管,型钢支座一端通过穿过预埋套管的螺栓与建筑结构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可调拉杆拉结。可调拉杆由套筒组件和两段拉杆组成,套筒与拉杆在连接处设有方向一致的螺纹,上节拉杆和下节拉杆端部螺纹方向相反,上节拉杆通过穿墙螺栓与结构拉结,下节拉杆与型钢支座拉结。
2.工艺特点。可调拉杆式悬挂脚手架结构形式独特,上节拉杆和型钢支座的端部通过穿墙螺栓与墙(梁)侧面连接,墙(梁)内预埋套管,型钢支座无需埋入剪力墙处,拉杆拉结也无需在模板上开洞预埋拉环,不存在后期补洞过程,消除因补洞引起外墙渗漏水隐患,保证工程质量;型钢支座一端通过穿墙螺栓(或预埋钢板)与墙(梁)结构进行连接,悬挑支座无需锚入1.25倍的悬挑长度,可节约型钢用量;拉杆拉结无需在模板上开洞预埋拉环,可减少模板损耗,提高模板重复利用率,降低成本;型钢支座和上节拉杆通过预埋穿墙螺栓与墙(梁)结构连接,除角部外,拆除时无需切割,不会对螺栓造成损耗;同时,拆除后的可调拉杆可周转利用,拉杆、螺栓等构件重复利用率高,节约成本;由于悬挑层楼面上无型钢支座锚入,可穿插进行砌筑、地面抹灰等工序,后续工作施工方便,节省工期;由于拉杆、套筒组件、型钢支座等构件可在工厂定型化生产,构件尺寸精度高,质量可靠,可减少劳动力投入,缩短施工工期。
三结语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装配式建筑则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部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借此机遇以培养建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装配式建筑人才为目标,从产教相融、校企合作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建筑现代产业化的发展,为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素丽.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3-224.
[2]马庆平,钱晓旭.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装配式建筑实验室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10-12.
[3]包蜃.基于校企合作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4):75+77.
[4]程军生.基于校企合作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居舍,2018(35):161.
[5]王痛快,韩晶晶,王亚东,蔡军,苏莹,程昀.地方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0):213-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