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3:27: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学作为学生培养的基础阶段,属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甚至厌恶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结合学科、小学生、教师教学方式等特点,深入探讨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学习主动性,为以后各阶段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学习主动性;策略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王利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4):137-140.

Strategy Research of Cultivating Learning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Li-juan

(Education Science School,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ABSTRACT:With putting forward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ociety concept,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students.As basic training stage,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s key period of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However,mathematics has strong abstraction and logic,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ten show low enthusiasm and even disgust in learning process,which restricts their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seriously.Therefore,based on teaching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the paper explores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mathematics learning initiativ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and constructs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heir mathematics learning initiative,to improve mathematics learning initiativ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ffectively,improve overall learning initiative,and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initiative in each future stag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er teaching;Learning initiative;Strategy construction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性是使人不断更新,不断超越自我的重要条件,在课堂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如何保护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人的一生,要想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首先要具备主动学习的惯性思维、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系统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较多的学习习惯,认知方式均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因此,从此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新时代下终身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小学学习阶段,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导致数学学习具有枯燥性和易挫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另外,数学学科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要发挥其在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来促进学生提高整体学习主动性,成为终身学习型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育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目标,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通常情况下,因为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点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水平往往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效果可以综合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动的对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利用,合理地对趣味性教学活动进行开展,以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增强。同时,若想进一步的对教学课堂实效性进行突出,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抵触学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中,全面促进以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无论是在学生方面,还是在教学层面,都发挥着非常大价值和作用。

二 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分析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积极迎合新课标改革需求,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并有效地强化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力求其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课堂活动进行组织期间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

\

 
(一)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1]。数学学科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逐渐抽象,富有逻辑,联系生活。小学的数学虽然没有那么复杂难学,但正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初期和关键时期。例如在小学四年级已经引入用字母代替数字的公式,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含有未知数的方程,这些内容均是抽象难以理解。初始接触很容易使部分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抽象的数学规律进行掌握,合理对学生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以及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来看,教师并没有制定良好的教学目标,模糊性较强,不能给予学生认知领域目标的重视,不具备深入分析学生情感领域的关注,致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自控力较差,对于枯燥、难度较大的事情很容易放弃,需要家长、教师的监督和督促。另外,小学生还未形成稳定的学习认知[2],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家长、老师,属于被动的学习以应对考试。这些因素造成小学生的主动学难度较大的数学效果较差。并且,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而,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智能化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必备品。但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因为其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故而,在面对较为丰富的网络环境下,其常常不能严格的对自我进行控制,过度的依赖电脑以及游戏等,无心学习,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不高。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传授法,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知识点,希望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教师还会采用“题海战术”,这对一个处于好奇、好胜、爱动阶段的小学生,千篇一律的无休止做题反而会增加数学的枯燥性,进一步降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具有较强的滞后性,缺乏创新性。并且,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致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在学习期间,经常会产生一种压力感,从而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阶段,主导性很强,并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最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更是会被严重削弱,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学习主动性十分薄弱。

三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探讨

鉴于数学特点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客观存在且不可逆转,本文拟立足于这两个特点,从教师教学视角构建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被动“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鉴于数学学科知识重理解、偏应用,现阶段教师需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入主动学习数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逻辑,剖析学习数学学科的诀窍。同时教师要积极营造与学生平等、尊重、融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二)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使得所讲知识通俗易懂,以增加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数学不仅是为了学习公式、理论,更重要的是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小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毫无疑问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所遇到问题与数学学科的紧密联系,并引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给予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主动学习的目的。另外,教师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雨课堂、慕课、私播课等先进多媒体技术来多元化地解释相关知识[3],增加课堂趣味性及丰富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实施过程性评价,助力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预测,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对学生准确,全面的评价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在众多的评价类型中,过程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化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曲线,采用过程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强度、课后表现等方面做出相应评价;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计划、调节、引导和促进等方面的学习支持。教师在采用过程性评价时不能局限于对错、分数高低,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王冬青设计的基于e-portfolio(电子文件夹)的过程性评价系统,用来收录学生的课程学习信息、学习评价信息和学习活动信息,同时记录、储存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提出反馈评价[4]。此外,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宜的原则,对学生客观评价,鼓励每位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最大可能地发挥评价的效益,助力个人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四)科学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确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全面增强,为后续系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第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基于新课程改革下,其对于启发式教学十分倡导。经分析,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启发式教学具有较强的优势,特点十分明显,能够不断的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增强。因此,为了能够让启发式教学实施的更加顺利,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通常情况下,对于问题情境,其主要是指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学习情境。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规律,对性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挖掘,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数学严谨性以及抽象性等属性进行明确,并采用较为巧妙的手段,科学的将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以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得到激发,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比如:教师在对加法应用题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出示相应的问题,诸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群山羊在吃草的画面。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在画面中,一哄有多小只山羊呢?学生在看到有趣画面时,通常会不自觉被画面吸引,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到情境当中,再加上学生的细心观察,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最终会获得很多种结果。①右边的2只山羊,右边有7只山羊,一哄有9只山羊在吃草。②画面上有3只黑色的山羊,6只白色山羊,总共9只山羊。当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种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会不断思考,大胆的进行表达,能够借助较为新颖且巧妙的形式,学会更多的知识点,快速且精准的解决问题,提升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强化。

第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实践得知,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针对课本上的内容,在呈现过程中,很多都与实际生活有关,这与学生的的年龄十分符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生活情境进行创设,能够对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合理的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在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应该深入的对学生的个性以及特点进行了解,确保情境创设能够更好的迎合学生发展需求。

比如:教师在对“时、分、秒”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知识点,可以为学生小时两个时间表,让学生进行对比。其中,小丽每天起床的时间是5:30,洗漱时间为10分钟,吃饭时间为15分钟,收拾书包时间为5分钟,最后去学校。而小明每天6:00起床,花费15分钟的时间洗漱,20分钟吃饭,10分钟收拾书包,最后上学。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和小丽在时间安排上,谁更加合理。在对比研究之后,学生能够意识到时间安排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对时间进行利用。

(五)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注重教学的结果,而针对教学过程,则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致使教学质量以及效率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借助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过程中,主观意识较强,常常硬塞给学生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机械,缺乏创新性,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和枯燥,没有任何生机。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对这一弊端进行改进,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从而主动的进行知识点学习。此外,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明确本章节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以及引导学生自主的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对“圆周长计算公式”内容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提问,诸如:同学们在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于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在本章节的教材中,小朋友绕着圆形花坛转一圈,到底有多少米呢?学生如果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通过不断的探究,能够自主的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紧接着,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画几个大小不一的圆,然后将圆的直径标注出来,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准备好的线,围绕着严良出圆的周长。测量完毕之后,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圆的周长除以所在圆的直径,最终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三倍多一些。此时,教师需要适时将圆周率相关知识点引出来,并让学生依照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最终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学习阶段,如果学生能够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进而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此外,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针对重点以及难点,引导学生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可以得到综合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照教学内容,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保证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化,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广度进行拓宽。例如:在讲解“统计与概率”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活动,让学生当小家长,并将父母每个月给自己的零花钱作为收入,将自己日常的花销与收入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列成表格的形式,并将对应的信息填写进去。之后,统计出消费情况,将收入与消费进行合理的对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处。

\

 
四结语

学习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习主动性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小学教育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基础阶段和数学学科的复杂性给学习主动性造成的困扰,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进行探讨。首先,从“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和“教师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主动的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然后,提出“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采用过程性评价”等策略来解决困扰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助力于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进而为个体实现终身主动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研究不仅可丰富小学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而且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史宁中,马云鹏,刘晓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与主要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3):50-56.
[2]  方初辉.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0-131.
[3]陈丕亮,吕昆.小学数学教育引入微课的应用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0-141.
[4]王冬青.基于e-Portfolio的过程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8(08):97-100+96.
[5]张春芝.游戏化教学在南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1):67-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