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如何建设乡村教师队伍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3:07: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乡村教师的流失,已成为各地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乡村教师不断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不利于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相关文件,探究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从而积极寻求完善乡村教师队伍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乡村教师。

关键词:乡村教师;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李硕,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如何建设乡村教师队伍[J].教育现代化,2020,7(35):120-123.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大决策。这个举措将对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教育振兴,而发展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为《计划》),出台了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措施,为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打下了良好基础;2018年又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意见》,强调“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事关民族复兴伟业的优先位置,通过为乡村地区的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以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补充需要。乡村教育的振兴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还是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发展动力[1-10]。

二 乡村教师流失原因

教育部曾公开一项数据,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下降到330.45万,乡村教师流失率为30%。目前为止,乡村教师流失的现状也仍在持续。原因分析如下。

(一)乡村教师薪资待遇不高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需求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人们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能向较高层次的需求迈进,而对乡村教师而言其生理需求即为生活保障、工资水平等。如果不能满足乡村教师基本的生理需求,这会影响他们对工作投入的程度以及削弱了他们向更高需求层次发展的机会。虽然政府在近几年努力提高新教师的收入水平,发放了一定的生活补助或福利,但实施成效与进度却不尽如人意。

(二)个人发展机会较少

长期以来乡村教师无法与城市教师在薪资等方面进行比较,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很多差距如:编制、职称评聘等。乡村教师上升渠道狭窄,增长空间不足。和城市里的老师相比较,乡镇老师职称晋升难度更大,如表1所示教师职称晋升所花时间可以看出在职业初期大多数乡村老师的职称晋级较城镇教师而言花费时间较少,但在接下来向更高等级的职称晋升所花费的时间就会比城镇教师要多,这些都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国家虽然在职称评定方面有向乡村地区倾斜的规定,但由于所给岗位比例不高,在实际操作上很难体现出对乡村教师的照顾。同时,乡村教师也缺乏较为系统、专业的培训机会,不利于提升其业务能力,无法看到未来可期的职业前景。


\
 

(三)乡村教师在校生活条件较差

根据中华人民中央人民政府网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乡村教师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8.3%,而这部分青年教师现在面临的是“成家立业”的问题,因此会考虑到家庭以及家人的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工作环境等等问题。农村30岁以上的教师没有成家的比比皆是,尤其是男教师,现在的年轻女性比起物质更注重时间上的陪伴,可乡村教师工作量大且任务繁重,很少能抽出时间满足其各方面的条件。这些都使得乡村教师逐渐流向城市,走向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好条件的地方。

(四)对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地位和声望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显然,乡村教师在这三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其社会地位较低,冲击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虽然农村地区曾经刮起当教师好、当教师神圣、当教师受人尊重等浪潮,但是随着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面前,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让“向钱看”、“优秀的教师都到城镇,没本事的老师才留农村”以及“学而优则仕”等想法再度回归到乡民脑中。一些年轻人在择业时也认为学成回乡教书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种种落后的固化思维导致部分村民对乡村教师有较低的认同感。教师的社会地位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预示着一个国家的兴衰程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 对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计划》指出到2020年,要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逐步形成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这就为乡村教师的对于建设和培养提出了方向和目标。而要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就必须稳定乡村教师,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一)拓宽补充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让乡村教师“下得去”

我国目前出台了有很多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就业的政策诸如:“国培”、“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情况基数较大,应多方拓展大学生补充。首先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引领者,不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对乡村有充足的热情,要对乡村抱有积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可以让有乡村情怀的大学生回乡村反哺乡村教育,让走出乡村的年轻人,带上专业技术、带上优良资源投身于家乡的乡村教育事业,助力于家乡的乡村振兴。其次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下发达国家的做法,像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会开设“职前乡村教师体验课程”可以大学生在毕业择业之前提前体验一下乡村教学的生活,这样也有助于消除他们脑海中对乡村的文化、环境的误解,通过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以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乡村教学生活。还可以扩大招募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师范类毕业生,可以将范围扩大到学校的教辅人员和社区中有教学天分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帮助他们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以便他们能够成为更加专业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增添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

(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留得住”

1.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


乡村地区要想留住能够为乡村教育起到良好发展的教师,尤其是能够促进乡村现代化进程的优秀教师,应积极采取能够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的措施。首先各地区要对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予以落实,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保障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可适当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根据乡村教师从其任教学校到城镇地区的距离远近或按照乡村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具体标准等因素,按照特定比例核定农村任教津贴;其次,完善乡村教师休假制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可根据教学年限来划定休假标准,以缓解乡村教师疲惫的状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中;然后,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除工资以外的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子女教育以及日后的养老等要充分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准,可以从教育财政经费中拿出一笔资金专门作为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以便解决乡村教师日后出现的忧患。再次,应该加强乡村教师与城市的联系。知识和人才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乡村地区可以每隔5年或10年将掌握当前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师引进来。对于那些退出乡村教师队伍的教师要为其之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若其日后要考公务员或参加考研等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的方式,应为其提供像加分或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的政策倾斜[11-13]。

\

 
2.灵活设置和调整职称评定标准

长期以来,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着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因地区特色和实际情况单独设立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审。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宽一些评审条件如将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不再作为硬性的评定指标,可依据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量等方面,据此制定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这会给乡村教师服下一颗定心丸,不仅是对其辛苦工作的肯定,也为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

3.改善乡村教师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保证乡村教师安居乐教

青年教师是组成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部分,也是集聚乡村教师雄厚师资力量的主力军。若要稳定青年教师不至流失,就要先帮助他们解决好现实问题。首先,为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可打造“六有”公寓,即公寓内部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以及有线电视、网络,坚固的防盗门。通过此举可极大地提高乡村教师的居住舒适感。让广大乡村教师能够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对于需要在家与学校两处奔波的老师,可为其安排通勤车,负责教师的安全问题。其次,各地区应按照自治区相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内,以便青年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回馈于教育事业。还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为乡村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就近县城的心理咨询专家以开展讲座或设立固定咨询时间的方式,为乡村教师排解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教师因生活条件不佳的问题而导致的人才流失,使乡村教师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以便乡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

4.增强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乡村教师扎根基层,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我国教学落后的偏远乡村。但是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济水平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对于提升其社会地位迫在眉睫。首先,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和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通过教育,转变“远离农村就是成功”、“留在乡村的教师就是水平低下的教师”等的错误观念,让乡村教师真正感受到被重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芬兰就是国际公认的教育强国,通过教育和倡导使得在芬兰人的脑海中教师就是最神圣的职业。在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就是教师,中小学教师要比国家总统和大学教授更加受人民尊重。其次,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体现在对乡村教师地位的提升还应体现在精神奖励方面。《计划》指出“要从多方面肯定乡村教师额辛苦付出,为乡村教师建立相应的荣誉制度,对于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给予省级表彰;对于有10年以上从教经验的乡村教师予以县级表彰。”对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良好、尽职尽责的教师给予荣誉称号等奖励,如:“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都可向乡村地区倾斜,形成先进事迹最为典型对其无私奉献精神进行宣扬,带动和感染身边教师积极工作,让社会更加关注乡村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同时增强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使其带着荣誉继续教学。习总书记说“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这个人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一个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一群优秀的好教师是民族的希望。”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以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乡村教师行业[14-18]。

(三)提升职业能力、多方培养人才让乡村教师“教得好”

通过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并规定参与培训的时长,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便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首先,对乡村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导,有利于乡村教师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活,使其能更好适应农村教学工作顺利度过任职初期阶段。其次,对于已经参加工作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有效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切磋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增进。通过对比所听评的优秀教师课程,可以挖掘自身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再次,应开设乡村教师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帮助乡村教师提升心理辅导能力。乡村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以便能够疏导部分因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适应独立生活,甚至有些还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的乡村学子。

应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及时有效地对乡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以及系统性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专业教学水平和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前沿知识,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乡村学子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19,20]。

四结语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通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增强乡村教师认同感等措施,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地区流动,推动乡村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云,李方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的机制与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8(09):56-60.
[2]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J].中国农村教育,2018(15):15-18.
[3]吴冰.地方师范院校农村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4):118-122.
[4]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4):75-83.
[5]程方平.教师保障: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8,39(07):84-86.
[6]王中华,熊梅.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1-3.
[7]王聪.关于乡村教师发展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8(08):175.
[8]杨小敏.以教育优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J].紫光阁,2018(04):48-49.
[9]朱永新.切实提高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1-4.
[10]朱永新.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J].同舟共进,2018(04):20-21.
[11]乡村教师难题,发达国家怎么解?[J].乡村科技,2017(20):13-14.
[12]明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30(03):16-19+27.
[13]王艳玲,李慧勤.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3):134-141+173.
[14]如何“留住”300万乡村教师[J].中国农村教育,2017(05):4-5.
[15]吴春丽.我国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3):32-33.
[16]冯佳佳.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质师资——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123-128+143.
[17]精准施策,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J].人民教育,2016(16):30-33.
[18]邓伟,钟尚润.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乡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2):100-105.
[19]范先佐.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05):146-154.
[20]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02):162-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