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培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1:21: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微媒体也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从这些微媒体中获取信息,但是微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参差不齐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那么对于我们人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鉴别是非信息的能力,同时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也应该善于借助微媒体自身的优越性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文主要探索的就是在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针对微媒体教育不足之处的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微媒体;高校;德育

本文引用格式:燕永敏,赵霞,周云岩,等.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培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20,7(37):178-18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Micro Media Environment

YAN Yong-min 1,ZHAO Xia 2,ZHOU Yun-yan 3,ZHAO Si-xuan 4

(1.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2.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3.Hebei Media College,Shijiazhuang Hebei;4.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

ABSTRACT: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update of the Internet and electronic products,our life and work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Micro media including microblog and wechat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our life and learning.Now more and more people,especially young people,receive information from micro media,but micro media is full of all kinds of uneven information.Without good identification ability,it is no good for development of our lif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training talents,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moral literac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mprove theie ability to identify right and wrong information,at the sam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dvantages of micro media to educate students during 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micro media environment mainly,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based on shortcomings of micro media education,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better.

KEY WORDS:Micro media;University;Moral education

在我国,德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党和国家要求当下的高校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且我国高校也正走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文化课的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育,越来越多的教师会选择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先进的教学和培育手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对当前的高校德育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微媒体辅助德育教学,拓展高校德育教育的平台和手段,进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 微媒体的特点

(一)信息传播速度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高端。微媒体是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发布,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介。因为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转发信息,所以一条信息可以在瞬间引爆网络。由此可见,微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有时候甚至无法掌控一个爆炸性消息的突然出现。

(二)信息内容丰富多样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不再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体或者是新闻媒体接收和发布信息,相反人人都是媒体。微媒体使用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使得人们传播信息更加方便,传播的信息也是丰富多样,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这其中可以包含多样的信息量,人们传播的信息也不仅仅只有新闻,还有可能是一个新的观点等。

(三)参与广泛、互动性强

微媒体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互动性,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运用,使得当今社会上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同时,各类APP软件简便的操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各个年龄层的人几乎都在使用,尤其是大学生的使用最为广泛,学生们在网络中可以互相讨论观点、发表看法等,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相谈甚欢。可见,微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

 
二 微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有文化内涵和修养的文明国家,不仅需要高科技的人才,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才,这同时也是现当代我们开展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充分贯彻教育以及时代的要求和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和教育[2]。

(二)学生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毕业之后步入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学生的德育素养参差不齐,同时大学生受网络上的观点影响颇深,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行为,例如,有些学生缺乏时间和规则意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层出不穷;还有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过分追求名牌,而去借校园贷,最终步入不可挽回的境地。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培育,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国民素质越高,社会也会越安定。因此,培育国民的道德素养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定是至关重要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主动担负起这个重任,让即将进入社会的每一批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素养。纵观社会现状,即使整体上保持着稳定,但其中也有很多的负面事件,比如乘客与公交车司机的冲突、列车霸座事件等,都反映了我国一些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低下。因此,为了使我国的文明程度更上一层楼,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高校必须要紧抓德育教育任务,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三 当前高校德育培育现状

通过分析和了解当前高校德育教学现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社会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学校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因为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其在校成绩是面试官所关注的重中之重,这就导致学校大力紧抓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培养,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达到社会的要求。在这个环境的引导下,很多高校就出现了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但是通常作为学生学习的公共课或者非重点课,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在上课学习时也只是走个形式,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通过考试也可以了。可见,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忽视现象很严重,这不利于学校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内容体系混乱

当前的高校德育教育中,仍然只有一小部分相关的课程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或者是依靠辅导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没有一个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和固定的内容,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这会导致学生认为书本上道德修养的提升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而对于辅导员的班会教育,一个学期也开不了几次,教育的内容也是不固定的,不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体系,虽然辅导员列举的都是身边的例子,但也脱离了理论,不具有说服力[3]。综上可见,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缺乏一套系统的合理的德育内容体系。

(三)学生自身德育素养低下

高校中学生的来源广泛,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校就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道德修养,不同文化之间在碰撞中容易产生冲突或者是做出错误的选择,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可见,在高校中,由于学生们自身的道德修养程度还有待提升,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四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培育对策

通过对当前高校的德育教学现状以及微媒体时代下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重视高校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众多的高校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有效地策略提高高校的德育教育质量和水平,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为以下几种策略:

(一)完善高效德育培育队伍建设

由于当前的高校中缺乏专门的德育教育团队,只有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学科的教师以及辅导员在进行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有待完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中应该组建一支专门性的培养学生德育的教师团队,并开发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德育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和教育,进而形成本校的特色课程。

\

 
例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可以专门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师抽调出来,组建成德育队伍,成立德育小组,一起讨论和开发德育课程,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一方面给予学生熟悉感,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内涵及修养。德育队伍在讨论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体,从微媒体中获取信息和案例,然后运用教材中的理论加以解释,进而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4]。

(二)创新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作为整个学校的公共课,往往是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大的教室中上课,很多学生聚集在一个教室中,首先环境是非常嘈杂的,不利于管理,其次,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也非常有限。鉴于此,我们应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将微媒体手段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5]。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社会上的道德修养低下导致的严重后果的事件的视频。播放视频的优势在于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辅助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课下,教师可以在网络课堂中上传一些视频、知识、社会新闻等,学生可以在课下随时随地的下载观看,将德育培育渗透在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接受德育的熏陶,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6]。由此可见,改革微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将微媒体因素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新型的德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在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推进微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反应出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是学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统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并结合微媒体时代背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延伸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7]。

在微媒体环境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构建一个主流媒体,紧紧抓住话语权,有效连接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加强微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形成一个以网络、手机等微媒体与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主流媒体矩阵。在校园网络上开辟多个专栏,让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了解学校以及社会的重大时事,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8]。此外,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育校园主流文化,注重对学生正确的大学精神的培养,比如可以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历史等。同时要应该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约束学生的行为,进而培育出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的人才。

(四)发挥微媒体环境下学生组织的作用

学生组织是高校校园中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同样也是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长期的发展中,学生组织渐渐的形成了数量庞大、活动丰富的自我组织和管理模式,学生组织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微媒体的兴起,更是为学生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每一个学生组织官博、官微也都相继出现。由于参与学生组织的学生数量庞大,所以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因此,学生组织可以在自己的官方微媒体账号中发布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比如优秀的人物介绍、典型事迹、优秀学生风采等,让学生在浏览其他学生的优秀事迹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此外,学生组织还可以将举办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的简介、照片、视频等上传到官方微媒体账号上,供学生们传阅。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借助微媒体的力量使得德育素养传播的更快[9]。

(五)创新微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服务的方式

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学生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学生们一些好的想法我们可以采纳,但是学生们从一些微媒体中浏览到的负面的信息我们也应该加强管理并进行制止[10]。因此,我们要完善学校的信息管理服务,比如开通智慧校园平台,将学生的信息、微博、微信、专业内容以及校园生活等绑定在这个软件上,以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对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约束,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健康良好发展[11]。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中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从学校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入手,探索出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并有效结合微媒体手段,将德育内容有效地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成长符合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黄月细,黄锦波.创新素质培育视域下高校德育课的价值、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1):103-105.
[3]周艳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36-37.
[4]黄月细,黄锦波.创新素质培育视域下高校德育课的价值、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11):105-107.
[5]蒲曦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2-13.
[6]黄月细,黄锦波.创新素质培育视域下高校德育课的价值、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31):105-107.
[7]任福全,王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71-74.
[8]蒲曦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2-13.
[9]佟玲.“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对策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1):43-46.
[10]唐琳,陈慧敏.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96-99.
[11]张颖.研究生教育视域下高校微媒体德育工作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31):44-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36.html
本文标签: 微媒体 ,高校 ,德育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