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及组织效能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0:3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创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院校教学质量与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对其管理模式与成效进行研究,得出提高教学团队组织效能需重视学科建设、发挥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关键词:管理模式;组织效能;教学团队

本文引用格式:吴桦,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及组织效能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5):145-147,162.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odel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ea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WU Hua1,SHEN Ke-yin2,3

(1.Graduate Department,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orts,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3.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novate the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Using the methods of logic analysis,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the teaching team of sports management in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its management mode and effectiveness.It is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team requires attention to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eam leaders.The role of the young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Management mode;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Teaching team

一引言

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校回归育人为本的重要路径。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高校应以院系为单位,加强建设课程模块教学团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1]。由此可见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组织的效能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教学团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对于提高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与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体育教学团队的结构、内涵、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综览已有研究体育教学团队的文献,发现存在研究的盲点与不足。为此,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借鉴管理领域团队研究较为丰富的成果,紧密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案例对教学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效能提升的管理模式,不仅在专业体育院校推广,还可以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二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优化的意义

对体育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及组织效能进行研究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特色、学科建设发展趋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更是促进高校体育发展,承担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的社会责任[2]。通过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优化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突破现行体制,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

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加深,使得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旧时的教学模式、体系构建等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体育人才需求,体育教学体制急需改革,优化教学团队管理模式使革新教学体制成为了可能,这一点对于如今的体育院校教育体制尤为重要[3]。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的优化有利于突破学校现行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使得团队产出最大化,整合教学资源,促进体育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让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得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展开。

(二)增强沟通交流,有助于完善体育课程和学科建设

优化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可以助力学科建设、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团队学术科研实力,形成学科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高校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的地方在于,高校教师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术研究,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的优化有利于团队中成员之间交流研究成果,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使得教学内容和体育课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成员来自不同的院校,擅长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教学团队管理模式的优化增加了成员间沟通频率与效率,通过这种互补式的整合与积累,填补了体育学科建设中的空白领域,完善体育学科建设体系[4]。

(三)增强师资水平,有助于团队成员专业化发展

作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根底,团队中教师的教育程度、科研水平、整体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优化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既可以通过调整团队中人员的变动使得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更加合理化,促进体育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因为优化管理模式后建立了精准的奖惩机制,激发了团队中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团队的工作效率,带动体育师资队伍整体业务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三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

(一)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创建于1985年,1998年,在教育部公布的新专业目录指导下,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1989年体育管理学被原国家体委确定为全国首家重点学科,1999年在全国率先获得体育管理专业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授予权,2004年该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刻骨钻研为体育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孵化的进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二)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及成效

1.团队重视学科建设管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以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为指导,通过不断积极参与国家和湖北省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探索和凝练体育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建设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在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周期规划中,严格完成了周期内须达成的目标。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相辅而行,互相提携。

2.团队重视领头人领导作用,打造一流教学队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重视团队领导人“帮传带”,充分发挥了骨干成员的“领头羊”作用,领导和帮助团队教师朝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努力,积极促进了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进一步壮大了团队骨干教师的队伍,为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根基。

3.团队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管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非常重视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确定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与学缘结构的优化,其教学团队始终保持良好结构。例如,团队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集中展示活动,通过课后专家评课、同事评课、学生评价结合的考评活动提高团队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团队重视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与进修,参加了The 2 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The 2 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研讨会暨第八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全国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研修班等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4.团队制定绩效量化考核对成员采取动态管理。为规范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的发展,强化团队成员的教学职责和科研意识,使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办法》有关要求,结合经实际情况,制定了《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个人绩效量化考核实施细则》,采用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生评教与督导组评教、教学团队评教结合,学期总结和年度汇总结合的方法,激发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科研潜能和教学激情。

四 提升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组织效能的有效策略

彼得·德鲁克认为效能是包含管理者在内的知识劳动者的一种技能,是指实现适当的目标的能力[5]。通过对武汉体育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与成果的探析,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作为从事知识劳动的群体,其管理模式的组织效能评价应该体现在教学团队运行过程中学科建设的贡献力、团队领头人的领导力、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团队奖惩机制作为衡量的基本标准,因此提高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组织效能就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

 
(一)加强学科建设,增加团队建设意识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应根据教学团队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管理,扩大学科的影响力,拓展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领域,指导队伍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水平提高等若干方面取得新成效[6]。譬如,团队积极申请各项教学研究项目,与省内外有关院校联合开展研究,提升研究能力,在教学与科研中加强创新性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作为课程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夯实基础、重心下移”的培养方式,精准培养人才。

(二)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增强教学团队建设

发挥导师制的“传帮带”机制,促使团队成员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骨干培养方面,注重内涵发展,以培养道德素养、理论水平、实际能力兼具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为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富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教学骨干。这些培育的教学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要积极组织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研究项目。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指导队伍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力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创新团队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领航前行。

(三)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团队人才质量

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寄希望于团队中新生力量,他们的师德修养、学术素质、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改革精神,与团队的建设息息相关,发挥高校主体作用,重视人才培养战略[7]。全国高校扩招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衡,若干高校为减轻教学压力,极短时间引进青年教师,导致团队人才的质量下降[8]。为此,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通过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青年教师严谨治学、艰苦创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脱颖而出,为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发展及组织效能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

(四)完善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成员个人的努力,所以需要关注成员个体绩效,将团队工作行为融入到个体绩效评价中,并在团队的背景下考虑个人工作的绩效。因此在完善团队绩效考核体系时,注意团队的激励措施不同于教师自身的评价的激励措施,除了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业绩进行考核和激励以外,还应糅合团队的奖励方式与绩效评价,进行团队激励,完善教学团队激励约束机制,提升教学团队的合作效率,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 结语

高校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始终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教学团队的健康运转更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其稳健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革新和提升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教学团队为例,分析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得出提升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组织效能,需增强团队学科建设意识、加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团队管理、发挥领头人“帮传带”的作用、重视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以及完善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以上有效提升团队组织效能的策略不仅可以在专业体育院校内推广,也可为全国高校提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2]汪全先.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及其维度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35(04):61-69+2.
[3]张昆.论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J].新闻与写作,2019(08):68-74.
[4]唐大鹏.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运动精品,2018,37(06):10-11.
[5][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M].2009:75.
[6]雷文艳.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澳洲高校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借鉴——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4):203-205.
[7]沈克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J].体育学研究,2019,2(05):56-64.
[8]王丹.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5):155-156+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