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比较与选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08:4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求、教学方案、教学组织与设计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但是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合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劣,对常见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参考因素,以期使教育者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依据现实条件,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比较;选择

本文引用格式:李君,马海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教育现代化,2020,7(40):144-147.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I Jun1,MA Hai-yang 2(Correspondence Author)

(1.Social Science Teaching Department,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2.School of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ABSTRACT: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main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which has been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Many factors may affect teaching effect,including teaching demand,teaching plan,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but high-quality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each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is paper compares common teaching methods,analyzes main reference factors of teaching methods sele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educators can hav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and make appropriate choice in teaching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ethods;Comparison;Selection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从实际来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育理念、适用范围也存在差异,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伴随着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做出科学的选择,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体验教学法:一种互动的交往方式

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导致了教育的外在化和对人心灵的模式化,从而导致了教育的空心化,这是近代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和深层次动因。

基于此,体验教学法应运而生。体验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习者亲身经历教育过程,感知、体会教育内容,再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从而使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它以交互式活动为主载体,强调学习者的主体需求、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会。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于1971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应是基于体验的学习,而体验学习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构成。学习首先应是来自于日常的经验之中,这种经验有直接经验,但直接经验并不能涵盖所有内容,学习者还需要不断的接受间接经验。学习者在碎片化经验的基础上,对经验进不断地“反思”,“反思”的过程是对经验的归类和整理,进一步使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然而,有一定理论概括能力和理论背景的学习者并不止步于对经验的整理,而是将条理化的经验进一步“理论化”[1]。学习者通过对文本进行复核后再行反思,得出预期结果。结论证实为“学习圈”第四阶段,即对个体已获得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即“行动”阶段,学习者将所获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

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PBL教学法英文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顾名思义,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更注重教学目的的实用性;教学通常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在教育者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注重学习者的积极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兼顾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路等;从效果来看,更容易培养学生在专业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交往及其知识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上。

PBL教学模式主要基于问题导向和团队协作。在学习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作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学习过程。以学习小组等为基本单位,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项目式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的团结协作,逐渐将零碎的知识点,构架知识框架,梳理条目类别,构建能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通常情况下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呈现。教育者在听取学习者汇报发言后给予点评,就相关的概念、原理、具体的方法等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提出重点,并针对各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补充解答。

\

 
三E-learning教学法:教学方法的彻底变革

E-learning教学法即electronic-learning(电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网络化学习)[2]。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其归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技能学习、虚拟化数字化教学平台合作机制;在资源内容上,囊括卫星广播、互联网、交互式电视、音频和视频等诸多内容。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中证实,将该类教学法总结为“数字化学习”恰如其分;在技术应用领域,依托Internet、新媒体生诸多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展开,极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高教学方法以其全新的沟通机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学习环境,为进一步促进教学变革,根本上实现教学结构本质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价值[3]。

从对E-learning内涵的不同解释我们不难发现,E-learning教学法不只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等数字化手段的学习载体的变化,更是一种由新技术而引起的教学方法的变革。其E-learning比之传统教学法,以其跨空间、网络化、时间自由化、内容整合化、个性化主体以及交往的平等化等特征。教育者由“传道、受业、解惑”的管理者角度,转变为优势教学资源创建者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营设者、体系的组织者、运行的管理者。学习者由知识的被灌输者、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为互联网适用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变为线上、线下的学习和指导。E-learning将学习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彻底变革。

四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线索的对话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发起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是采取一种基于案例真实管理情境或事件的主动参与者及其课堂的执行者,使用效果颇具成效。案例教学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或事件,通过模拟或重现的方式,使学习者纳入其中,进行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对案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研讨案例发生的原因、运行机理、现实影响等理论因素,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理论或理念,也可以使学习者通过思考来拓宽自身视野,从而获取知识。

案例教学具有开放式和互动式的显著特征。案例并不是拿来就使用,而需要在教学前对教学进行周密的策划部署,并制定特殊案例引导学生提前预期,方便学生阅读,组织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形成平等的、对话式的教学互动,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积极探究。在案例教学中,应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观点的碰撞,以实现思维的启迪和理论的获得。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因素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各有千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提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因素考虑。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许多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特性有一定要求,如纯思想政治理论性内容就不太适合选择体验教学法,因为理论的抽象性限制了体验情景的构建,很难设置全面合适的体验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来实现教学目的。受该学科教材内容影响,教学方法不尽相同。无论是讲读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法,还是实验法;实际教育教学方法中,均离不开练习法和训练法。受教学内容不一,教学方法选择不尽相同。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主导,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教学过程,应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应根据使学习者获得思想政治知识、综合能力或道德情感的类型,选择能够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便应该实现知行合一的要求,不能单纯选择教授式等单向知识传播型的教学方法[4]。

每节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法。例如,要使学生挖掘新知识,采用讲授法或演示法;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采用练习法;要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则采用谈话法或讨论法;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则采用实验法。

(三)教育者能力

教育者能力决定着教育者可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指的教育者能力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能力,即掌控教学节奏、营造教学氛围、熟练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二是以教学理念和理论为核心要旨,避免教学方法流于表面,对教学理念和理论掌握不好,即使方法运用的多么娴熟,也只能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初级功能。

教与学均需要满足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与智力发展水平发展要求。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只要在讲解中通过语言描述方便学生理解;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以演示法或直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

 
(四)学习者情况

学习者情况主要指学习者的个体情况,如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自律能力和情感接受度等客观依据。有一些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个体情况有一定要求,如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需要学习者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否则就会出现网络迷航等负面影响[5]。

(五)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指教学的客观环境,如场地、硬件设施等。一些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的教学方法如E-learning、体验教学法等自不必说。虽然许多教学方法对教学环境没有必须的要求,但良好的教学环境却是提升教学方法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难以忽略的条件。教师条件受后天对必要知识的掌握影响,需积极地学习、练习,积极创造多元教学条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体量

在这里所说的教学体量主要是一个阶段内教学内容的总量和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体量。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经常受到诟病,但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大体量的教学时,教授法、灌输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效率更高,而一些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下,用的时间显得多的多,因此,教学体量在教学现实中也成为了不得忽视的因素。

六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夯实其在教学环节的基础地位。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此,基于积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改革多元并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快实践教学机制创新改革、以现代化技术为教学革新形式、以探寻教学绩效考评综合机制为研究关键,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环节的核心议题。具体改革策略分析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方法观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反映在教师教学和教育观念的层面上。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之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特殊性,有必要在教学方法选择上立足学生具体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德行教育效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长久发展。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必须将其与运用和评价相结合。澄清教学方法改革的规律,确立正确的教师教学方法观。清晰地辨识“教与学”、“教师如何促进教”等教学基本理论问题并,进一步积累其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经验与能力[6]。

在教学方法观上,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精彩性”、“活跃性”,忽视对学生的引导性;简单地将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移植”到大学课堂,忽略了二者在本质上的教法差异;将新媒体技术“过分”应用到教学,导致教学技术化倾向严重。

(二)提升教学效果,打造教学改革时效性

教学思路上,以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扭转或改变这种局面,完全达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为,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效果,确保教学实效“立竿见影”。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上“择优推广”;教学方法选择上,综合其他教法,共同致力于教学环节相互配合,避免单一教学法脱离教学实效目标。教学方法改革上,通过提高教师运用教学活动、知识讲座、学术研讨、教育咨询、档案记录与留存、教师成长性分析研究、新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项目扶持计划等等新式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方法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7]。

(三)确保教学适应,教学方法改革迁移性

教学方法改革中亟须澄清教学方法适用性问题,也是多元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理性认知的体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而言至关重要。一种教学方法并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由此决定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环节具体考虑学术特点,在学生耐受程度下合理选择用体验教学法、PBL教学法、E-learning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法。创新夯实现有资源,与校本问题解决途径相吻合,教学方法成效最优化。树立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的观念,以专题式教学法为例,综合应用多种具体教学方法,杂糅讲授、案例法、PBL引导教学、互助讨论法等的内涵精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8]。

(四)教育技术为上,教学方法改革时代性

随着新媒体时代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慕课、微课、在线课程、智慧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教学方法均对新技术产生了依赖性。为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纵深发展,需重新审视时代性问题;确立教学方法改革中教育技术应用的“目的理性”思维;将教学改革的时代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层面;综合考虑学生生活的时代性,教学文本的时代性,社会的时代性特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大化[9]。

(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比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偏重讲解、不注重师生合作教学方法影响,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保持浓郁的教学合作氛围的有效举措。通过具体的改革与创新思路,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具体路径为,由传统讲授式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启发性教学和PBL教学,在教与学额之间构筑“互助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桥梁。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多维课堂教学的参与,在知识框架的运用实践效能中,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同步强化大有裨益。在开放式教学场景中,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均纳入教学制度范畴,综合提升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扩展学生知识面。变单一教学方法为复合教育内容,为有效解决教学观点偏差,通过引导式、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以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情感教学的学术氛围中,以立足学生情感、丰富教学形式、多维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方法,变革旧有教学思想和错误认知,更好地促使学生获得感知理论知识的能力。

七 结语

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中应用体验教学法、PBL教学法、E-learning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五种方法的基本应用环境和特点,进一步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因素;还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五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和对比选择进行了分析,以为整合现代优势教学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大化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霞,李宁辉.体验,教育的转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1.
[2]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5):14.
[3]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9.
[4]张卓然.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3):85-86.
[5]许薇.深化高校外语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17):206.
[6]马俊军,汤先萍,王贞贞.新疆民、汉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0):1068-1072.
[7]赖恩明,王春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与中班教学的比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54-959.
[8]陈禹名.独立学院讲坛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14.
[9]赵启迪.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选择及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133-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