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7:46: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以及学院实际事务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套可应用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的评价体系,并提供了该评价体系的结果应用。该考核体系与教育部相关文件相契合,指标清晰,能够避免立德树人考核流于形式主义或者空泛化,其考核过程以及考核结果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行为有一定的引导及规范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徐潇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初探——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5):4-7,1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Talents by Graduate Tutors

——Taking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Xiao-y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Hubei)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and the practical affairs of the college,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structs a set of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Fostering Morality,and provid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The assessment system is in line with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nd the indicators are clear,which can avoid the formalistic or generalistic nature of the assessment,and its assessment process and results have a certain guiding and normative role for the behavior of graduate tutors.

Key words:Graduate tutor;Foster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一 引言

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到了201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教育部下发新的文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在该文件中明确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师风师德与研究生道德培养之间的关系及责任。到了2018年,由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教育部出台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将研究生导师与立德树人两个概念明确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强调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出了七项职责,这七项职责分别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

一方面,是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呈现越来越高的要求与关注;一方面,是研究生教育由于前期对于立德树人要求的缺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负面社会新闻与现象。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如何从松散的口号式要求到建构易操作、易实践的,并且具备引导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变得十分重要。

二 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

(一)立德的概念


“立德”的概念可追溯至春秋末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来自于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不朽进行了争议,叔孙豹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认为,立德在三不朽中位于首位,在立功与立言之前。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里反映了对道德的一种内省的需求,由内而外,追求内在力量对人的充实与完善。

陶行知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主张教育就是要求真务实,学做真人。这里应该是近代教育中对“立德”行为的一个较清晰的诠释。

放在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来看,德在能力之前,德为行先。德是方向,如果方向不正,则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方向正确,在正确的轨道上,能力和行为都能够培养与成长。

\

 
(二)树人的概念

“树人”的概念也来自于春秋时期,管仲辅助齐恒公使齐国成就“春秋五霸”。《管子·权修》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而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立意来自于此,寄托了长辈的期望。树人,意指培育人才,为国所用。从春秋至今,其意基本不变。

(三)立德树人与研究生教育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及社会主义国家对接班人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与立德树人应密切联系在一起。“立德”与“树人”这两个概念也缺一不可。根据“立德”与“树人”概念的剖析,立德树人的意思应该是培育符合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三 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一)必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今中国,正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现阶段,人才的培育,离不开立德二字。只有大量的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与民族复兴。当今社会,处于外部和内部都位于发生剧烈变化的十字路口,如何培育大量以德为先、以德为引、具备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坚人才,是摆在社会教育面前的迫切需求。

(二)实现路径

(1)如何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最关键之处首先在于明确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没有这个条件的明文化、规范化,研究生的有序培养、立德树人等均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

在原先的研究生培养中,由于并未明确地以政策或者条文清晰地指出,导师为第一责任人。这一缺失环节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存在着一小部分研究生导师缺少主观能动性,认为研究生思想道德包括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日常生活等均应该由研究生管理部门或者辅导员负主要责任。一旦研究生出现思想品德问题或者学术失范、心理危机等事宜,首先想到的是将责任推诿给学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或者辅导员等。与此同时,由于研究生管理部门或者辅导员平时与研究生的接触远不及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天然联系,就会产生责权定位不清晰而引发的矛盾,给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以及难以调和的矛盾,增加管理成本。

由于在确定研究生导师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是履行了特定程序,确定了固定的师生关系。这种通过一定的仪式感和程序化确定的师生关系,已然产生了一定的隐性契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出韩愈“师说”。这句话已经诠释了为师者应该有着的功能,即“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为师者的基本要求。有部分研究生导师,仅仅履行了“授业”的功能,而对于“传道”“解惑”的功能自动过滤,或者认为于己无关。在这种认知缺失的前提下,产生了矛盾,即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值,一方面是导师对于自己应该具备的责任和义务认知偏差。

以现代语言来进行解释,“传道”,蕴含老师言传身教之义。在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去引导和培育学生,使其具备符合当前社会模式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实际工作中认为自己唯一应该去做的事情。

“解惑”,除了知识的积累与价值观的培育,老师需要及时释疑解惑。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的人格并使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何将“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只能是通过文件或者规范明确: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只有落实导师是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才能从政策及法理上实现导师的社会角色、社会期许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统一,厘清学院内部管理脉络。即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管理部门及辅导员对研究生培养起到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2)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在确定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导师需要明确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只有明确“立德树人”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哪些基本素质,方可进入到下一步,根据脉络建立起立德树人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个合格的,经过导师充分培养的当代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以及中国发展大势,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具备学术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学术创新工作。具备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推动产学研的工作,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具有辨别学术不端的能力与行为,能够识别出学术不端行为,并且恪守学术道德。

具备抗压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相当程度的挫折与逆境。

(3)因此,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应该是,在确定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的研究生:他们应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恪守学术道德、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在此实现路径的前提下,我们方可以构建一套有理可依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 当前高校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浅析

目前,有关于立德树人考核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高校的“立德树人”考评考核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除了增加无意义的工作量,对于实质性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素养并无根本性培养和提高。

2.部分高校建立起来“立德树人”考评体系,并实质性进行了考核。但由于考核体系考虑不周全,不仅未将有德之导师考核出来,反而成为另外一种官僚主义,衍生出新的权力寻租方式。其造成结果,可能激化学院内部导师之间矛盾,增加了学院内部的管理成本。

也就是说高校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很难构建一个适当的体系去考核教师。如果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易于操作、结果适宜的考核体系,则很难进入到下一步,将考核结果“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要将“立德树人”这一环节的考核纳入到研究生导师实现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体系当中,这一环节必定是前置环节。相当于在原有的研究生导师考核体系中凭空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极大地改变了原先的相对稳定的研究生导师考核体系以及结构。因此,这个环节必须是温和的,但也必须是确实能够遴选与淘汰出不具备基本师德素质的研究生导师,并且具备一定导向性,引导研究生导师采取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与措施。

如何确定相关措施与行为,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得到具体实现手段,即七个维度: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和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但是,这七个维度的方法和路径,是否能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还缺少一个逻辑环节。即采取这七个维度的方法和路径,是否能够实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根据倪国栋教授利用SPASS和AMOS软件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问卷调查的365个有校样本的结果分析,上文所述七个维度的方法和路径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不宜有任何短板。利用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将这七个维度作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的主干部分。

五 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以七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的主干部分,并列出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具体指标释义,便于进行考核,免于空泛化或者概念化考核。参考《三峡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相关规定,在其基础上构建了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

(一)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立德树人考核评价指标


\



(二) 评价结果分类

评价结果应分为四类,即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由学院研究生教学视导组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优秀比例不应超过参评研究生导师的 10%,如果均不符合优秀条件,则不强行评优。

对于研究生导师其行为涉及一票否决项的,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对于研究生导师涉及基本合格项,其它常规项目均达到要求的,判定为“基本合格”。无一票否决情况的,以及基本合格情况的,均为“合格”。

(三)评价结果应用

立德树人考核结果是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有师德失范、禁行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

立德树人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由研究生院会同导师所在学院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约谈,并通报批评,视情节轻重,停止导师招生资格1至3年,取消当年年度各种评优资格。

立德树人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给予撤销导师资格;两年内取消各种评优资格。涉嫌违纪违法的,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另作处理。

立德树人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具备正常参加职称(职务)评聘、研究生导师岗位上岗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的资格。

参考文献

[1]倪国栋,王文顺,高富宁,等.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J].教育评论,2019,7:102.
[2]三峡大学.三峡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Z].宜昌:三峡大学,2018-12-24.
[3]李杉,等.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63):149-153.
[4]骆莎.论立德树人中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J].实践研究,2018,11:108.
[5]胡绮.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的路径[J].德育研究,2019,5:4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Z].2018-01-18.
[7]褚艳新.“立德树人”视野下研究生导师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2:16-18.
[8]刘志,韩雪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需要突破的三重瓶颈[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0:13-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