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零零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主体的情况下,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学生工作现状,通过介绍学校社会工作概念,分析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高校学生工作相结合,旨在探索出更多的学生管理方式,更好地助力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陈盼盼.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2):152-
155.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hool Social Work Methods in College Student Work
CHEN Pan-pan
(School of Music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becoming the main body of university campus life after zero,counselors fac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arrying out student work.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 work,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work,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chool social work,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school social work methods,and combines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methods with university student work.More student management methods help better students'growth and talent.
Key words:School social work methods;College counselors;Student work
一 引言
千禧一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主角,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具备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其专业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对于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 社会工作概念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以助人自助、平等待人、注重运用社会环境资源为基本特征[1]。
(二) 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应用领域,学校社会工作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融合相关学科理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方法技巧,为学校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特别对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指导,以此帮助学生获得适应今日和未来社会生活能力的专业服务活动[2]。
三 将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3]。学校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工作理念,坚持系统的观点,注重“人在情境中”来分析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服务育人,能够弥补传统学生工作的不足,提高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注重群体发展多于个人引导
传统的学生工作“抓两头、顾中间”的方式,更多的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群体之上,加之辅导员工作繁多,因而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很少有更多的精力来因材施教。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理念,看到每个人所处的情境,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专注当下,每件事的发生一定不是偶然和孤立的,一定是基于一定的情境,更加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及时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所处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提供合理的引导,增强育人针对性,从而提高育人效果。
(二) 约束性管理多于内在成长性
传统的学生管理,更多的是约束,很多管理者以维持纪律和不出问题为目标,强调权威和服从,惩罚多于创造和激励。社会工作的理念注重“人”的内在感受和成长,唤醒学生的内在意识,从内心明白辅导员所做工作的意义,真正的认可学校的管理,发自内心的想要改变和成长,唤醒他们的家国之情、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就是通过一个个特质小组,发挥朋辈引导的作用,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唤醒他们的内在成长需求。
(三) 注重短期成果多于长期育人效果
学生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的压力之下,尤其对处于生存期的辅导员来说,各种评比和考核,很多时候让辅导员不得不注重短期成果的体现,然而很多时候学生的变化是长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一些特殊学生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他们来说,一次两次的活动并不能改变什么,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次次的谈心谈话、一次次的耐心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他们还会犯错,但是要看到他们的进步。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成长的动力越来越足,这就是进步,成绩上没有进步,但是品德比以前更好了,这也是进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放眼于未来,专注于成长,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社会工作就是把人的主观感受放在最前面,注重案主自决,注重人本中心。
(四)“救火式”多于“预防性”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加速度变革,学校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各种危机事件频发,给学工人员工作带来许多挑战,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的学生工作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以事后补救的方式,较为被动。随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学生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则是将重点放在危机事件的预防上,前置工作计划和预案,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习得性无助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引导学生寻求个性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
(五) 事务性工作繁多导致个人成长不足
辅导员工作繁多,党团、班级建设、公寓管理、学风建设、评奖评优、困难生认定等等,将辅导员的时间分离的支离破碎,很难再拿出充足的时间去进行个人的学习和沉淀;学校开展的培训大多集中在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可以让辅导员在开展上述工作时有章可循,为学生赋能的同时,学生内在成长为有能力的人,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也可以更好地成长为辅导员的助手,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学习。
四 将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能性
(一) 角色目标的一致性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学校社会工作为全体学生提供普适性的成长服务、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人文关怀,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努力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如何培养人”方面,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借鉴,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方面,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也体现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目的,增强和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 价值理念的一致性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价值理念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学校社会工作强调“案主中心”,高校辅导员强调“以人为本”,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人”这一价值取向上,都注重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注重人的平等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主体性,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问题的态度向更为有利的方向转换,帮助提高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内在潜力的全面发挥,促使其达到自我实现,使个人与社会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这同样也符合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 手段方法的互补性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有其先进的、专业的服务理念,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尤其是高校还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毕业于各种专业,开展学生工作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工作的界限有时也难以把握。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其提供思路和借鉴,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更多的经验来源。学校社会工作除了关注学生本身和学校外,还会统筹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讲究系统和联系,这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中实现校内资源整合、家校联合、社会实践等提供了理论基础,更加注重三全育人的合力和成效。
五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基本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工作方法,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方法的实践路径。
(一)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流,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帮助案主提升潜能,整合自身与外部资源,来解决案主问题,以努力实现其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4]。个案工作的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和跟进七个步骤,其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是尊重个体,承认人的独特性,承认每一个人都是平等、有价值的。接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辅导员谈心谈话、结对子、组织谈话、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都是个案工作在学校的运用。较之谈心谈话来说,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关系建立的技巧
当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学生在认同的前提下,很多问题也就相对容易处理一些,这就需要辅导员掌握关系建立的技巧。辅导员应对学生个体性表示理解与认同,接纳所有的学生,但是,接纳不等于赞同,而是视学生为独立个人并与众不同,当学生有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回应学生的需要;有目的的情感表达,承认学生有自由表达情感尤其是负面情绪的需求,能专注倾听而不加责难或者批判,以尊重、温暖及接纳的态度引导学生抒发情绪;适度的感情介入,对学生抒发的情绪给予适度支持及同理心,以增强其安全感,从而获取信任;有足够的敏锐度,能够掌握会谈的过程和主动性,适时回应学生,及时引导学生。
(2)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强调学生具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付出代价,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提供支持、帮助和引导的角色,满怀信心,灌注希望;留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积极鼓励,关注学生的正确选择,认同他的正面表现,表扬他的积极言行。
(3)持续性的服务
要意识到学生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因为他们是不断犯错和成长的,要树立持续性教育学生的意识,要在不断的教育与引导中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所以要做好持续性服务的准备,耐心引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资源整合的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宿舍成员、任课教师等多方合力,关注学生,巩固已经解决的问题,避免反复解决同一个问题。
(4)完整的个案资料夹
在新生入校之初,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手册,把学生的基本信息记录在册,及时更新档案袋里的内容,将学生获得的奖励、参加过的活动、何时何地的变化、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发生过什么样的转变及时记录在册,也可以让学生每学期写上自己这一学期的变化和感想,将学生大学四年的点滴成长记录成册。在学生遇到成长的困境时,这个记录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作用,也是社会工作赋能和增权理念的实践运用。
(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它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到小组目标,促进社区与社会发展[5]。小组工作的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空间较大,通过发挥朋辈群体的相互影响,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达到与环境的良好适应。当然各类小组并不是相互排斥且独立的,而是大部分小组应是两种及以上的混合。
(1)成长互助小组
主要包括适应性小组、人际关系小组等,新生入校伊始,由于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更多的自主性的要求等,很多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适应性问题,辅导员在此时可以通过新生入学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成立互助小组,开展破冰之旅等,适应角色转换,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恋爱、交友、入团、入党等都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成长互助小组来引导。
(2)学业指导小组
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专业性的活动,为遇到困难的学生建立社会支持小组,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保驾护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使之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立求职指导小组,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辅导等,也可以归属于学业指导小组。
(3)兴趣小组
在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多种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生活。依据学生的特质、性格、爱好,可以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潜能的最大化激发,学生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兴趣小组的有益尝试。
(4)任务小组
当学生出现危机事件时,辅导员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应的学校资源、学生干部及时妥善的处理危机事件,当危机事件过去之后,辅导员要有相应的学生来密切关注相关同学的状况,此时,可以成立危机干预小组,守住学生安全的底线。宿舍管理小组,小组工作中订立小组契约的技巧帮助有需求的宿舍建立宿舍公约,调节宿舍生活,减少舍友间的冲突。另外,还有社交小组、自信心小组等;主题班会、组织生活也可以看作任务小组。
(三) 社区社会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6]。
(1)传统社区
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区。将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扩大,注重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利用社区资源,宣传学校政策,开展社区活动,了解社区人士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学校政策的看法和建议,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争取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
(2)微社区
学生宿舍在本质上也可以看作一个生活社区。运用社区争取资源的理论,学生宿舍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运用社区工作培育社区组织和争取人力资源的技巧,在宿舍内建立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举办宿舍内务大赛、赋权与增能等新途径,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借鉴培养社区领袖的方式,对宿舍内有领导才能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培养,使其能够引领宿舍内的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借鉴社区发展模式中大众参与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六 小结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有实现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方法,在指导实际工作的时候,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实用价值,真正实现服务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2]程勇,陈天柱,苏祥.学校社会工作概论[M].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3]陈宝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OL].2017.
[4]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0.
[5]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6.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5-136.
[7]崔琬茹.对新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之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6,3(22):154-155.
[8]古松.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2):260.
[9]郭子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工作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83-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