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日益融入到高校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文章从高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出发,开发了学生工作量制考核系统,并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对系统所采集的育人工作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管理提供重要决策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生工作量;信息化;大数据
本文引用格式:刘雨潇,等.学生工作量制在高校育人工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6):26-29.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Student Workload System in College Education Project
LIU Yu-xiao1,LI Xiao-hua1,ZENG Huai-ning2,WANG Heng1
(1.Computer Schoo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HuBei,XiangYang;2.Student Work Offic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HuBei,XiangYang)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big data era,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develops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student workload system,and uses the related technology of big data to min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 of educating people collected by the system,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udent workload;Informatization;Big data
一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湖北文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办学理念,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建立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七育人”长效机制,以学生工作量制考核系统为信息化管理手段,鼓励并倡导全校教职员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完成一定的学生工作量,并纳入年终考核。
二 现有高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工作职能不清晰
在高校育人工作管理中,教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育人内容和目标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统一的规划,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调动老师和管理部门的育人积极性,无法促进高校育人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育人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够高,缺乏调控。随着经济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不少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时间,出台了各种相关规定和措施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在课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对课外育人的效果无法做到量化,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三)缺乏相关的数据挖掘和管理手段,对现有育人相关数据的利用度不高
在育人工作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目前没有被有效的利用起来。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相关部门领导可以根据所挖掘出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育人活动设计和创新,从而使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三学生工作量制的相关内容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将学生工作量制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设计育人内容包括班主任、社团指导、心理辅导、网络育人、联系学生班级、联系学生寝室、团队指导、阳光帮扶、共同读书、参与考研指导、参与就业推荐、开放交流平台、参与学生活动、党课、团课、讲座等。根据各项育人工作的任务及内容情况,通过移动端采集相关数据,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
四系统总体架构
学生工作量管理系统集工作日志的上传、审核、工作学时预警、学生问题反应、数据可视化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分为表现层、应用层、实时计算层、数据层,如图1所示。
应用层完成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日志管理、负责和Spark实时计算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实时计算层是系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平台,大量的数据通过服务端写入数据库和Kafka消息中间件,Spark Streaming从Kafka消息中间件中读取流式消息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进行展示。数据层采用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用于数据挖掘,对教师及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工作量的预警以及对育人工作所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挖掘与分析。
五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模块分为:用户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学生工作量预警模块等,系统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用户管理模块完成用户的增加、删除、密码找回、工作岗位转移等功能。日志管理模块完成工作日志的填写、修改、删除、上传、审核等功能。算引擎采用Spark Streaming与Kafka消息中间件结合进行分布式计算,最终计算结果通过应用层的逻辑服务实现接口返回到客户端展现给用户,如图3所示。预警模块可对育人工作效果和质量未达标的教师进行提醒。通过学生工作量日志的历史数据中进行特征选择与样本训练预测出育人工作未达标教师。对将教师的本月日志提交次数、工作学时、工作内容记录完整程度、日志审核情况进行特征抽月当前教师提交的数据概率预测,对达标概率过低的教师进行预警提示。
六 育人工作效果及优势
目前,学生工作量管理系统在湖北文理学院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基本全部参与,除了国际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最高参与率100.00%,最低参与率63.00%;2018年人均参与学时最高46.3学时,最低11.0学时。全校教师总参与学时:29212学时,全校教师人均参与学时25.01学时。并且在提交的日志中工作岗位选择更加规范化。参与学生工作岗位数据统计如图5所示。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学生工作量制在湖北文理学院的协同育人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协同育人有效性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育人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育人工作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育人工作管理的建设与应用,提高协同育人有效性,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二)信息化技术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决策科学化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采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来描述育人工作管理中的问题或现象,使用量化研究范式的方法来发现数据背后的本质规律,进而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为科学的高校育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参考依据。
七 结语
信息化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育人工作对高校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不仅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与逐步形成,同时也将促进高校协同育人工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子勇.高校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科学性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129.
[2]许皓.论高校学生工作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以五邑大学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79.
[3]梁毅,刘飞,常仕禄.Spark Streaming中参数与资源协同调整策略[J].软件导刊,2019,18(1):45.
[4]陈鹏.基于Spark的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