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发展之困境与突破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6:5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相关部门职能的分化、人才培养初心的淡化以及教师发展理念的滞后,造成了当前高校教师发展中的困境。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由大众化向高质量的转向,良好的顶层设计对教师发展的引领、浓厚的教学文化对整个教师发展过程的浸润、精心的教师发展项目对教师发展的淬炼,必将为教师发展困境的突破提供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学文化;信息技术

本文引用格式:卢健.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发展之困境与突破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40):81-83.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ath of College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Era

LU Jian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Center,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

ABSTRACT:Function division of of relevant departments,dilution of original inten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concept lag of teacher development has caused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llege teachers.However,with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urning to high quality from popularization,it is possible path of development dilemma breakthrough for teachers to lead their development with good top-level design,infiltrat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strong teaching culture,refine development with elaborate teacher development projects.KEY WORDS:Teacher development;Teaching culture;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建设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要求“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最新教育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国家教育部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关注,其核心指向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推送到了我们面前,“互联网+教育”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而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和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及其分析应用,直接关照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即时体验和学习成效,推动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MOOC(慕课)浪潮引发了世界性的高等教育革命,这种革命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引发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是规训与教化还是支持与服务?当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已经难以驾驭慕课课程,它必然对高校教师产生根本性地冲击和巨大地挑战,“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它意味着更少的灌输,更多的交往与互动,由此引发高等教育关于教师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一高校教师发展之困境

高等教育的职责主要是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师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和相对理念滞后的教师发展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被分化的教师发展服务

高校教师的发展眼下并未形成一个全面统筹发展的态势。大多高校将教师发展的具体项目分列到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人事处负责新进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竞赛方面的培训,由国际交流处负责组织教师国际交流方面的培训,由学工部门组织教师心理咨询、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等等,这种各自分散到不同管理部门的教师发展工作,其主要弊端在于:一是不同职能部门均有各自工作的重心,教师培训只是其中的一项,因此存在被边缘化的处境;二是造成了管理上头绪多、效率低,难以形成促进教师成长的整体合力,因此培训的效果及其对教师的影响均不尽如人意。

(二)被淡化的人才培养初心

回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成立之初的职能主要在于人才培养。自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开始,高等学校逐渐衍生出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初,大学还应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被鲜明地提出来。伴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预见,高等学校的职能还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些新职能的产生,彰显了高校鲜活的办学能力,展现了现代大学在时代变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或是将来出现的新职能,这些职能都是在人才培养这一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并分化出来的。在高校,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层次的提升[1]。如果忘却了人才培养这一基础工作,而仅仅只关注科学研究,则无异于将高等学校等同于科研机构,失去了高校安身立命之根本。同样的,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是在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之后,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需求,通过服务各种社会机构,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滞后的教师发展理念

高校教师发展未能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导致了教师发展理念的滞后。首先,受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发展机构开展活动时,其出发点仍然重在指导教师如何将“灌输式教学”效果做得更好,关注的是具体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分享,在理念上没有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关注点在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将知识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纳入重点范畴。其次,在发展对象上仍囿于传统理念,重在对新聘任的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对于其他发展阶段教师的教学发展发展的关注明显不够。

\

 
(四)陈旧的教师培训模式及内容

从形式上来看,现有的教师培训主要是邀请知名专家就教育与课程研究方面做专题理论报告,或者是聘请资深教师就课堂教学方法做一些经验分享,较少考虑受训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困难该如何处理,以及最新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结合发挥其最佳效应等。此外,在培训后跟踪调查与研究方面,很少涉及,这种自上而下开展的培训活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导致受训教师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差强人意。

二 突破教师发展困境的可能路径

目前的教师发展项目普遍缺乏对教师教学持续不断地支持。不少高校开展教师教学专项活动频次太少,一年甚至几年才组织一次,活动过后又无后续系列活动项目跟进和研讨,形成了一时热热闹闹,过后冷冷清清的局面。另外,尽管很多高校多次呼吁“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将科研项目做大做强作为第一要务,“重科研轻教学”之风盛行。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全面地渗透到高校课堂之中,为突破教师发展的困境提供了可能的路径[2]。

(一)以良好的顶层设计引领教师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实教师发展工作,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学校层面的师资队伍规划中,将教师发展纳入重点,注重将学校、院系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对教师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发展目标、发展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制度,教师的发展制度的制定要与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充分联系,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并达成预期效果,提升有效性;还需要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学有所获,而且能持续改进。再就是应该要将分散到不同职能部门的教师培训统筹起来,以教师发展机构为核心,创设并提供丰富的教师发展项目,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鹄的,兼顾教师科研能力、综合素养、国际视野等。

(二)以先进的教学文化浸润教师发展

我们必须理清发展与培训的区别,培训一般是技术、方法与技能方面的浅层次、短期的提升,而发展则涵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次、长期的改变。因此,教师发展中心最重要的工作应着眼于“唤醒”,唤醒教师从浮躁的追名逐利迷雾中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业的内涵与意义:高校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大学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服务。大学教师通过教育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经验的分享、知识的碰撞、生命的互动,教师在发挥个人创造性时不断地寻求自我突破,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时不断超越自我,在帮助学生成长时,也获得自我成长。这种教学相长的职业幸福感,是作为高校教师所独有的,它既是大学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大学教师社会价值的体现[3]。

外在的物质奖励在短时期内能达成一定的促进效果,但这种动力是短暂的、片面的、行之不远的;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浓厚先进的教学文化,让每一位教师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引导教师自我唤醒,“教师在自我唤醒与超越中提升自我生存的质量,不断地从‘实然的我’向着审美境界的‘应然的我’迈进,实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地成长。”只有当这种发自内心的追求成为习惯,这样的发展才是长久的、全面的、持续不断的[4-5]。

(三)以精心的项目设计淬炼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各高校专门推动教师发展的机构,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特有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微信平台,及时传播最新的教育理念,分享教育改革系列研究成果,高屋建瓴地为教师提供最前沿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并及时地给予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满足教师们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开发的需求。

其次,可以将教师发展中心打造成教师校内外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发一系列教师发展项目夯实教师成长,这些项目既包括针对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也需要考虑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期的教师需求,为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低落期等不同阶段的教师以适切地发展规划和指引[6-7]。

(四)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也有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方面,高校和教师方面就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师方式,可以邀请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或者骨干教师来我校进行讲座的形式,向教师传授教学方式,在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研讨会来共同商议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弊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8-9]。

(五)重视实践操作

在上述论述中也提到教师在实际的培训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基于这一情况,在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根据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专业素质,对于一些要求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专业的教师,制定专门的实践操作培训,能够让教师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实践能力的培训中提升自身的能力[10-11]。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际练习来更加直观的体验所学的内容,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发展中心需在统筹服务的前提下,敏锐地把握信息技术对当今课堂的冲击,牢记高校人才培养之初心,立足为大学校教师营造浓郁的教学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教师们主动研究教育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积极进行互动交流,着力开展课堂革命,努力打造“金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并最终达成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之鹄的。

\

 
参考文献

[1]吕翠俊.信息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新模式[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115-117.
[2]董秀,王淳,王晓波,王梅,等.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5-6.
[3]盛敏.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4):110-111.
[4]佟颖.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309-310.
[5]刘贻超.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0):286-287.
[6]李俊,郭美玲.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9(08):59-61.
[7]黄海群.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福建省1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04):110-116.
[8]陈治强.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4):74-77.
[9]罗儒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3):76-83.
[10]张卫静,康玫.地方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实困境、阻碍因素及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5):71-74.
[11]王妍妮,蓝春亮.困境与出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转型发展探究[J].高教学刊,2019(07):154-156+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