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区域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是基于数据对学校做出的全面评测,为学校改进提供了数据的支撑。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四年来基于数据的学校改进,从存在问题的分析,聚焦教师发展这一关键,借助专家力量,提升办学理念,改变课堂形态,开发校本课程,教研专业跟进,质量检测报告反映了改进的成效。
[关键词] 测评数据; 教师发展; 学校改进; 淮河路小学
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目前已连续四年拿到了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以下简称 “中心”) 反馈的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学校报告”( 以下简称 “报告”) 。
如图 1 至图 4 所示是报告中呈现学校连续四年影响学生指标发展因素的雷达图。
对比雷达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 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各项指标由 2013 年部分低于区 ( 市) 平或略高于区 ( 市) 水平,到 2016 年所有指数均高于区 ( 市) 水平且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四年测评数据的对比令每位淮河教师欣喜不已,数据的变化反映的是学校从薄弱学校向一流学校的迈进,反映的是学校四年来基于数据分析改进的成效。在郑州市测评反馈会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把郑州市 200 多个学校中,各项测评指数高位均衡的学校称为“幸福学校”。
短短四年时间,学校从近半数测评指数低于区 ( 市) 常模,到 2016 年的各项指数均高于区( 市) 常模,这背后的 “幸福密码” 是什么? 我们基于测评数据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呢?
一、立足 2013 年测评数据,深度查找聚焦问题所在
我们将 2013 年学校报告中影响学生学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了汇总,发现以下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2013 年本校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亲子关系、教师教学指数。
结合上述数据,我们看到教师教学水平虽然略高于区 ( 市) 平均水平,但整体数据偏低; 学生普遍缺少自信,学习动力缺失; 亲子关系堪忧。这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学校迅速成立了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的调查小组,专门设计了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亲子关系的学生调查问卷以及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的调查问卷。经过对问卷的统计、数据梳理及汇总,我们开始了追根溯源、归因分析。
( 一) 教师教学水平指数偏低分析
学校从 2005 年建校归属伊河路小学教育集团,与伊河路小学分校共用一个校园,到 2010 年成为独立法人学校,到 2013 年伊河路教师全部撤离,淮河路小学的师资面临严峻考验: 原有 43 名教师,新入职教师 20 名,平均年龄不到 28 岁, 年纪轻,缺乏作为中坚力量的骨干教师的引领, 缺乏团队凝聚力。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飞速发展,新分配较多年轻教师,这部分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教学理论虽丰厚,但实践经验较欠缺,对于如何备课、上课等活动还处在一知半解状态。部分青年教师通过招教考试进入工作岗位,自以为进入保险箱, 由招教时的紧张立刻变得对自身放松要求,追求进步的动力不足,“半杯水思想” 充斥大脑,也是影响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 二) 学生学习内部动力不足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还处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学习,缺少学习主动性,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课中自然不敢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就变得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 三) 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分析
孩子承载了家长太多的希望,再加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错误思想,大部分家长盲目为学生报课外班,填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相反大多家长却没有好好研究如何教育子女,忽略了亲子交流和沟通,忘记了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些都是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结合归因分析,无论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学校要发展,必须对症下药,寻求最根本的解决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对于学校, 犹如太阳对于宇宙,其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可见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教师的专业高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学校锁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根本, 开启了打造 “幸福淮河” 之旅。
二、聚焦教师发展,历时三年分析改进
( 一) 幸福专列第一站: 高端引领明方向
2013 年,郑州市教育局遴选出首批五所教师发展学校试点校,设立专项资金助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淮河路小学是其中唯一的一所小学。学校借力教师发展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为期三年的合作项目,从学校办学理念、核心文化的顶层设计到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行全方位整体性包装打造,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三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有多位科研名家、教学名师、学术专家等莅临学校指导。北师大教师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携原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参与淮河路小学的理念文化研讨,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最终形成了 “润” 文化核心理念系统:
北师大每月派一名教学名师到校进行听课、教研指导,学校借这样的机会安排不同的青年教师执教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课,然后进行专家评课指导,以课例为载体,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专家的科学指导下,更多的教师从中有所领悟, 并将听课收获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
与北师大合作的三年,全体教师犹如踏上快速飞奔的高铁,把握着最前沿的教育动态,更新着科学的教育思想,领略着大师的风采,拓宽了眼界, 开阔了胸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逐年提升。
( 二) 幸福专列第二站: 立足课堂注活力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经历 “发现—质疑—探究—解决问题” 的真实的自然的学习过程,而实际课堂上更多呈现的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偶尔有个别学生充当配角。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结合 “灵动学子 沁润教育”的办学特色,积极尝试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灵动课堂,逐步形成了 “课前预学,感悟新知” “思维碰撞,合力探究” “反馈交流,灵动生成” “延伸迁移,激扬潜能” “回本溯源,创新提升”灵动课堂五步曲。
这一课堂形态,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课前通过小研究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课堂; 课中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学生交流得滔滔不绝、教师点拨得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还学于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延伸迁移、创新提升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发现的快乐。
学校的 “灵动课堂” 形态,彻底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随即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改变, 学生不但乐学,而且好学,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 三) 幸福专列第三站: 研教结合促提升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是淮河路小学打造品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2016 年10 月,学校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年轻活力的师资队伍、卓有成效的成绩通过评选,成为郑州市教科所首批教育科研基地校,与市教科所实行捆绑式发展,立足本土精准设计、跟踪指导,聚焦课堂改进教学。
学校 2017 年启动与河南大学深度合作的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项目研究, 每月一个主题,聚焦课堂,通过教师课堂切片诊断,精准选取教师优秀课堂教学片段,结合文献总结推广,同时对课堂不足之处进行问题提炼, 结合文献研究制定标准,以一个课例的不足之处的改进带动同类课堂教学环节的改进,以此优化课堂教学,探索研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培育一批在郑州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为塑造学校品牌储备坚实的软实力。
在魏博士的专业引领下,学校先后多次以课例为载体,借助切片诊断技术,把脉课堂教学, 梳理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核心技能,并在一次次的研课、汇报过程中,形成了切片诊断学习团队, 学校发挥学科中心成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学校优秀教师召集在一起,成立不同学科中心,将中心成员分为课程设计团队和课程实施团队,形成工作机制,每个团队成员承担具体的切片研究主题。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同时开启了新型的研教结合之路。
切片诊断技术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听评课之不足,还能突破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地研究课堂教学。教师懂得了如何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突破自己,如何寻求工作中的幸福,提升生命质量, 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此外,学校五年以内教龄教师近 20 人分别参加郑州市张贵民主任名师工作室、郑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中原区语文学科中心组、数学梯队工作室、英语学科中心组、科学和综合中心组教研活动,在学科教研员带领下围绕学科核心问题的解决研课、磨课,回校与校内骨干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大胆尝试突破难点问题, 提高教学能力,在岗位上不断成长,感受到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职业价值,职业幸福感满满。
( 四) 幸福专列第四站: 课程开发促发展
学校借助校本课程开发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换,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更大的选择权和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能动性,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建设者、评价者,通过课程实施,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价值,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淮河路小学的校本课程中,90% 都是由学校教师承担,大家围绕学校核心文化 “润” 和 “德高、体健、行雅的灵动学子” 育人目标,开设了六大类共计 80 门 “润根育人” 校本课程,分别是语言与人文、品德与社会、身体与健康类、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技术与创造,每类课程都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经历了三年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校本课程设计奖。2014 - 2016 年,学校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健康体检数据持续保持高位,指数达到 100,教师教育满意度指数高出全区平均指数 27. 13% 。
学校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发展,学校归属感指数高出全区平均指数 12. 15% 。
随着学校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拥有了健康幸福的心态,逐步形成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的课堂幸福观。通过 2016 年学校的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大数据呈现学校聚焦教师发展之后带来的可喜改变。
教师: 教师教学高于本区指数 19. 25% ,教师满意度高于本区指数 27. 13% ,教师教学水平高, 对学校具有很高的满意度。教师通过专业引领、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同伴互助等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提升,体验被人认可、受人尊敬的幸福感。教师通过学生的点滴进步、精彩发言、幽默动作、创造性的作品等来感受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并为此感动———感受成长的幸福, 为成长努力———享受追求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淮河路小学的教师是 “幸福的”。
学生: 本校学生的学业达标指数为 95. 98% ,高出本区该项指数 7. 57%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高于本区指数分别为 5. 55% 、1. 81% 、8. 89% ,学生具有较强的内部学习动机; 学生主观幸福感、学校归属感、学生满意度高于本区指数 9. 52% 、12. 15% 、14. 53% ,学生对学校有较强的归属感、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强。由于教师专业教学技能的大幅提升,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随即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显著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兴趣、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十足,分析数据不难发现淮河路小学的学生是 “幸福的”。
家长: 家长参与高于本区指数 9. 9% ,家长满意度高于本区指数 8. 32% ,家长较高的参与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高,分析数据不难发现淮河路小学的家长是 “幸福的”。
学校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高于本区指数 13. 62% 、10. 39% 、6. 31% ,分析数据可以说淮河路小学是 “幸福学校”。
( 五) 幸福专列未来站: 着眼未来谱新篇
数据驱动变革,淮河路小学的发展从通过经验、表象判断到依据数据求得实证,抓住教师发展这一关键因素,制订策略,找到规律,开启幸福学校的绿色通道,让每一个生命在学习共同体中绽放光彩,以品质教育成就学生的未来。
当今世界各国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都要求重视学生高层次能力的培养,高层次能力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全面而准确地预估和分析问题、能够自如地储存和提取所学知识、能够发散思维并联系生活实践给出合理解释、能够与团队合作并创造性解决问题。今后,在学校中重要的不再是学知识,而是学思考。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理解: 学习就是学思考。这里的思考和思维就是我们要培养的 “高层次认知能力”。
因此,今后淮河路小学将继续依托数据驱动学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 “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不断创新 “综合素质评价” 方式,继续构建和谐幸福的校园,让淮河路小学这趟幸福专列幸福地驶向教育彼岸,再谱教育新篇。
《基于测评数据聚焦教师发展的学校改进之路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6/2018122604345680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