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6:39: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底部过大、顶部过小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分析当前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顶层设计、内涵建设、激励保障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适应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的体系,解决学校、人才和企业三方对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提升卓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高学勤,等.信息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6):38-40,6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alent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Specialty

GAO Xue-qin,SHAN Jia-l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Aiming at the contradiction that the bottom is too large and the top is too small between structural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utstand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starts with three aspects:the top-level design,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centive guarantee,and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It solves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colleges,talents and enterprises,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outstanding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security;Outstanding talents training;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一引言

长期以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计民生各领域的深入推广应用,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滞后,进而导致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并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的深入应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据统计2018年,CNCERT全年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过1亿个,全年计算机恶意程序传播次数日均达500万余次[1]。2018年瑞星“云安全”系统共截获病毒样本总量7786万个,病毒感染次数11.25亿次,病毒总体数量比2017年同期上涨55.63%[2]。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加大对信息安全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的培养也刻不容缓。我国目前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达到70万人,但我国累计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仅10万人[3],信息安全人才供应短缺情况较严重。特别是目前信息安全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更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运营维护的底部人员占比过大,从事渗透测试、安全设计与开发的顶部信息安全卓越人才严重不足。对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需求缺口更多集中于金融保险、涉密单位、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等对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基本原理、渗透测试、安全加固、防护及研发等各项技能,并能为组织机构提出网络安全规划与建设的专业性意见[3,4]。总之,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培养比一般学生的培养对知识要求更深,能力要求更高,相应的其培养方法和体制也要有所创新。针对近三年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实践,本文提出了提升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为信息安全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设思路。

二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高校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从当前各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程规划设计为导向,将专业知识通过由低到高的编排进行统一的讲授[5],这对大规模教学实践虽然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经济性,但从培养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角度来看,这种培养方法只能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既无法满足对优秀学生的拔尖培养需求,也难以适应高校急需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参赛夺奖的现实需求,更无法解决社会企业对信息安全卓越人才渴求的突出矛盾。其次,常规专业教学中对卓越人才的选拔面过窄,可能无法真正找出有潜能的学生。当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专业之间跨度大、专业区分过细等问题,新生入学常常无法在开始就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特长,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也不得不坚持到底的问题,如果能提前发掘这类学生的兴趣,反而更容易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第三,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问题。高校虽然普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由于授课老师实践能力的缺失,实践课程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非常有限,甚至达不到预设的目标,这与当前高校普遍缺乏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师资息息相关[6,7],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一大障碍。第四,对学生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充分。对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当前讲求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体制下,如果仍然沿用平均分配甚至是发扬个人风格的分配策略,显然无法真正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其他的制度安排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总之,上述几个问题影响了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培养质量,导致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底部过大、顶部过小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两年多来,我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支持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三 信息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培养信息安全卓越人才需要从顶层设计、内涵建设、激励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旨在消除现有体制的壁垒,疏通卓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障碍。

(一)以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护航专业建设快速发展

为培养出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必须从顶层进行优化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从而更好为专业发展保驾护航。首先,针对我校各院系开设专业过多,资源过于分散,专业发展不强的现状,我校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和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创建为基础,2018年我校组织相关校外专家论证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压缩淘汰了10多个缺乏专业特色、不符合市场需求或发展潜力较弱的专业,针对计算机学院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专业为支撑打造信息安全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将师资与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优化整合,充实了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夯实了道路。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引入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2016年我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被立项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获批为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立项成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目前已有200多名现代学徒制学生毕业、或在校、或于合作企业实习。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本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创新信息安全卓越人才选拔、培养、卓越人才输送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宝贵经验。再次,以创建一流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增加对信息安全专业等优势专业群的扶持力度。两年多来学校先后投入近500万元用于信息安全专业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升级,建成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3个,校外省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为本专业建设的发展升级和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

 
(二)以完善的内涵设计提升专业建设的软实力

为推动专业建设和卓越人才培养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融合对接,我校联合广州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广东工贸--蓝盾信息安全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成立为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我校和产业学院相关企业联合研究出台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卓越人才培养的水平,校企合作以产业学院为基础配套出台了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框架,建立了滚动式的年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学生不超过40人,体现了小班教学和精英教育的理念。从师资队伍、生源选拔与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首先,从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优秀的教师指导人才的培养,只有将高校老师科研与教学能力和企业老师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并相互借鉴,才能缓解高校老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突出矛盾,从而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设学校与企业携手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实行教师与师傅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的相关制度,协同指导卓越培养计划的教学活动不断深化。其次,扩大潜在优秀人才的选拔范围。单纯从每年校招的本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的种子范围过窄,为此,框架设计了在每年的计算机各专业学生甚至在少部分的跨学院学生中进一步加以推广吸收,从而挑选出有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加入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有效解决了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队伍供应不足的问题。近两年来,卓越培养计划中近40%的培养对象来自于外专业的学生。实践证明,只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兴趣和爱好,其效果并不比常规专业培养计划下的培养效果差。最后,从卓越人才培养对象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突出的特点出发,建立了符合小班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正反馈中得以强化,学习周期和时间也更加灵活多样。总之,近两年的实践表明,卓越人才年度培养计划的引入和完善的内涵建设打破了原有常规固定计划的学生培养模式,教学弹性机制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更促进了信息安全卓越人才的快速成长。

(三)以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卓越人才培养各方的积极性

卓越人才培养需要老师和学生投入比常规班教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师生积极性的调动需要认真研究,妥善处理。如果仍然沿用常规教学中的分配机制和奖励机制将直接削弱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为此,我校针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和特点,联合广东工贸——蓝盾信息安全产业学院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多次研讨与交流,旨在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卓越人才培养分配方案。首先,明确培养老师的选拔标准,严格实行报名参选,择优考核录用,年度目标评估的项目化动态进出机制,从而选拔出具备优秀素质的教师加入到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中。同时对入选教师强化其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每年安排1-2次的外出学习和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也进一步体现了项目对教师的激励和素质提升的价值。其次,制定区别于一般教学过程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授课系数比一般教学授课提升30%~50%,同时对获奖的各类项目按照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几个标准分别给予教师最低2千元、最高3万元,学生最低2千元、最高1.5万元的不同奖励,这一标准比旧标准提高了近1倍。对项目的投入与师生的收入进行直接挂钩,极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减轻学生和教师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的压力,彻底为师生减负。为营造卓越人才培养项目良好的教学氛围,免除日常教学对师生可能带来的额外压力,学校出台了学生学分互换和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互换的相关制度。参与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的教学任务量、科研工作量和学生获得的学分,以及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的成绩均可按特定标准转换为学校规定的师生相关学习和工作量标准,从而解除了参与项目师生的额外负担。实践表明,这一正(增加绩效)一负(减轻负担)的措施确保了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的顺利开展,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激励效果。

四 结语

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两年多来,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群建设不仅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教师科研成果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8至2019年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立项省级课题5项。各类竞赛成果从原来的年平均1-2项提升至5项,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从零开始至目前已实现完成和在途培养60多人的目标,毕业的第一批的学生均被知名信息安全相关公司录用,比普通学生的薪水平均高出近2千元,既实现了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又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跨越,更实现了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信息安全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效益,取得了三盈的丰硕成果。

当然,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仅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这其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需要完善和解决,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机制对于激发优秀学生的培养,提升学校的综合能力和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在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完善各项举措,全面促进信息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

 
参考文献

[1]数说2018网络安全[J].信息化建设,2019,(4):38-39.
[2]吕云峰.2018年瑞星网络安全报告与趋势展望[J].信息安全研究,2019,5(3):186-191.
[3]崔继馨,楚荣珍,张江波.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7):223-224.
[4]谢日星.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15):160,162.
[5]张天明.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187-188.
[6]钱闻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8,(17):79-83.
[7]许海峰,石伟平.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7,(20):1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