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日常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其授课效果和质量对于新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探讨研究新时代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探析,有利于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和融入大学生活,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董文伟.新时代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47):179-181,185.
An Analysis on the Way of College Freshman's Entranc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ONG Wen-wei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Abstract: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dail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ffect of freshman entrance education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freshman's college lif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but also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 and smooth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helpful for new students to know universities,adapt to universities and integrate into university life,and provide solid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ode of admission education
一 引言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工程,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新生辅导员来说此项工作内容更是尤为重要。新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根据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针对刚刚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的新生在政治思想、日常生活、专业了解、心理适应等内容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使高校新生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更好完成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成才成人[1]。作为高校日常教育的起点,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新生的大学生活质量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新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教育对象,他们面临着如何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进行过度转变的问题,如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高校的入学教育承担着承前启后、引导新生迈好第一步的重要使命,而如何更好的实施入学教育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二 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高校大一阶段处于人生最自由和最易受影响的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一个阶段,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利于为新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供保障。其重要性和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奠定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良好基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学生大学生涯的重要一环,新生入学教育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基础工程。与高中全身心完成学习任务相比,高校学生需要塑造自身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很新鲜也很具有挑战性,高校积极认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帮助新生渐渐熟悉陌生的新环境,及时修正调试自己的心态,以积极良好状态迎接今后的大学四年生活。高校一些列的大学生调研访显示,新生入学教育的前一年的认知和学习会带来“首映效应”,即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效果会直接影响他们大学期间学习生活质量[2]。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能有效解决大学新生由单一的学习为主的高中生向综合发展的社会人过度问题,为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做好充足心理准备,从而努力达到高校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有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科教育的中心,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证,影响着党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衰。新生入学教育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是引导学生思想、心理正向发展的重要机会。进入大学后,新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个性化凸显,情绪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思维视野开阔发散,但其对于社会和未来缺乏充分的了解,理性思维能力欠缺,经验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社会中多种因素的诱惑,极易产生迷失自我的现象。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贯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和爱校荣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正确认识自身实际,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三)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面临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陌生的同学和事物,都会使其产生距离感;紧张的高考后学习压力大大减轻,大学素质、专业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偏向应试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理想缺失、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和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动力不足等不适应的状况,入学教育成为了满足大学生内在需求的第一课。大学新生作为“00”后,他们独立自主,有较高的自我预期和求知愿望,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也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需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的途径进行加强引导教育,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4]。
三 新时代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育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学生后续成长的作用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安排影响较大,是一项常规性和系统化工作,但当前各个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各地方、各高校及各学院的做法不一,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要求不一的问题,导致各地各高校重视程度和开展实效难以衡量,难以从持续性和长久性开展以达到学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四年教育的初始奠基阶段的作用。高校各院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校级部门监督评价,使得实际教育实施方式存在差异,活动效果难以衡量,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缺少较为科学的奖惩机制,使得部分院系因领导不重视而轻视入学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影响也只停留在入学后的较短时间内,学生也难以领会和接受,在大一后半阶段遇到问题时仍旧无法避免产生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问题。如当面临可办或可不办的活动自由选择时,部分学院往往由于事务性工作选择放弃或者笼统地将活动合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5]。
(二)教育多元主体缺乏合力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涉及学生规模较大且涉及教育主体部门较多,包括校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实验室、后勤部门、保卫处、教务处、宿舍管理中心等校院级工作部门。现实工作中各个教育主体、各类教育内容和各种教育机制缺乏相应的协调与沟通,未能形成强大的新生入学教育合力,缺乏系统性的组织性,未能真正发挥入学教育的引导作用。如学校团委往往注重于学生的第二课堂发展,时常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安排上与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任务安排发生冲突,反而因协调不及时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教育内容泛化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一般集中于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适应性和发展及学习经验交流等方面,教育内容安排上较为单一和泛化,缺少针对性和时代性。而对学生入校后较为关注的“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等内容较为缺乏。在常规性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未能结合学生入学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开展相应主题活动,也缺乏系统的规划性和针对性设计与活动安排。比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新生,还缺少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除了普适应教育之外需要更多的关注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否则难以很好适应大学生活,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也会产生众多难点和困境[6]。
(四)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高校教育的普及率提升,新生人数众多,以致当前的入学教育模式多以集中开会、专题报告会、主题讲座、年级大会等形式,虽然集中性较强,但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多样性,教育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育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导致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中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当一场活动人数过多时,学生的参与主体性就会降低,且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教育活动实效大大降低。
四 新时代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认真统筹,制定入学教育方案
为提升入学教育活动持续性和常规化,应统筹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教育长效性机制,注重活动内容的持续性影响。学校需要从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全局考虑,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主要力量为抓手,既要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问题,也要未雨绸缪加强服务引导思考,帮助学生探索大学真正的打开方式。学校可按照“十大育人”体系工作要求,在入学教育内容上进行设计,如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社会责任,培养爱国爱校情怀,合理规划人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专业认知等方面。为有效实施方案,高校应在每年新生录取报道工作之前按照相关部署要求,成立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结合学院学生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计划开展了各类入学教育活动。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学院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及校内外之间的多方联合联动,优化整合育人资源,科学合理分工。将新生入学教育持续贯穿于大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和适应[7]。
(二)整合多元主体,形成教育合力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此,高校应该推动全员育人动力与保障机制,使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就业指导老师、朋辈人员等育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学教育合力。各开展入学教育主体的学院在学校整体活动开展基础上,应当积极引入院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各专业分管院长、各年级辅导员、班导师、专业行业内企业导师、优秀高年级学生等多元主体,发挥校院级各个部门、学生组织等各种力量的作用,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新生入学教育的合力。
各高校在开展新生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细化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案,落实责任主题和权责分明,主动承担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责任。另外还需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沟通机制,加强多方沟通和交流,善于发挥各类主体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提供保障。院领导老师、各年级辅导员利用新生见面会引导新生了解学院发展概况;各专业分管院长借助专业认知大会使新生认知专业培养要求与未来发展方向;各班导师利用主题班会与新生加深认识,增进学院归属感;优秀高年级学生及助学学导师等朋辈力量利用专业学习交流会及日常活动交往引导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节奏;专业行业内企业导师借助生涯规划教育启发新生开启生涯探索、确立未来发展目标,院领导及辅导员深入新生宿舍,了解新生入学状况,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通过整合以上各种师资朋辈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新生教育实效[8]。
(三)循序渐进,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根据前期设计和开展思路,从自我认知、专业探索、生涯规划等方面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有主题有特色的入学教育活动。
在增进自我认知、提高适应能力方面,认真开展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参观校史馆、体验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和图书馆等活动基础上,学院应当以开学迎新为契机组织院领导与辅导员走访宿舍为契机,引导新生增强对学校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引导专业探索、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方面,可以结合“破冰-我的班级”、第一次主题班会基础上开展了专业认知大会暨学长经验交流会,使新生尽快了解本专业的特色优势、课程设置、发展现状、职业前景、学习方法,强化专业归属感,激发学习动力,助力学业发展,牢固树立新生的专业意识。
在唤醒生涯意识、尽早做好规划方面,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梦想公开课、创新思维公开课基础上,可以邀请本专业行业内企业导师和人力资源管理师举行生涯规划教育讲座,引导新生认识专业就业现状,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和规划。
(四)形式多样,注重分类指导
当前“00后”高校新生是伴随网络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是网络原著民。他们主体意识强、个性鲜明、好奇心强烈,对于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容易大打折扣。因而新生入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平台和载体。如适当结合相关主题举办各类文艺实践活动提高其积极性,在整体活动中发挥纽带引领作用,形成良好辐射效应。二是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拓展如微信、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创建教育载体,提升教育的个体性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活动特点和目的,切实加强教育实效,学院在入学教育活动形式安排上采用了包括集中授课、分专业认知、分班级见面、宿舍个别谈心等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对于大多数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统一通过新生见面会等加强指导和答疑;对于专业知识学习与发展,采用分专业认知的方式分类指导,实现精准教育;为加强归属感和整体和凝聚力,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和社会工作方面的关系,还采用小班方式开展主题班会;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通过深入寝室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新生教育中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五)主次分明,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生涯教育
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和要求,学生极易在今后的学习中迷失自我、放松自我的特点,因此在入学教育中,要融合专业学习导论、教育教学规定、专业学习兴趣、专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加强新生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使新生了解、热爱自己的专业,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目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和勇气,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创新创业自信心,正确对待在校学习和未来就业将遇到的现实问题。
作为高校日常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其授课效果和质量对于新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它承担着承前启后、引导新生迈好第一步的重要使命,而如
何更好的实施入学教育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考题。高校应注重新生入学教育的持续性机制建设,实现教育方式的丰富和教育内容的全面供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此外,高校还应加强监顶层制度设计和各类督管理机制建设,切实实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董卓宁,孟宪博.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04):94-96.
[2]单璐.试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2016(06):44-46.
[3]王建跃.高校入学教育浅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3):105-106.
[4]郭文波.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26):76-77+82.
[5]吴彦宇,张佳丽.优化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风,2018(07):28+30.
[6]王冠,于蕾.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途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01):126-128.
[7]张浩.00后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0):271-272.
[8]黄贤君.新媒体视阈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6):140-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