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科技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样,就生物科学而言,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生物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为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各大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本校教学模式,简要探讨了当前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关键词:生物科学;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王卓.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8):14-17.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of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Zhuo
(Tacheng Normal School,Tacheng Xinjia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competition in 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e world.In the final analysis,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is actually the competition among talents,especially among innovative talents.Therefore,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of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Similarly,in terms of biological science,innovative talents ar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talents,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of Biological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our university,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 in normal colleges 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Biological science;Innovative talents;Personnel training
一 引言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生产力,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更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政府也曾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此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平台,肩负着为国家、为民族提供人才的重任,为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基本的教学任务。就生物科学而言,是很多高校新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对于该专业并不十分了解,对于未来发展缺乏认知,本文就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二 生物科学简介
生物科学和传统的生物学研究是有所区别的,生物科学是针对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生物起源、进化等进行研究,是一门比较前沿的学科,涉及专业是比较广泛的,如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等等,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当前很多高校开设有生物科学的这门学科,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较好科学素养、科研能力或是教学能力的人才,以期能够胜任科研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生物科学方面的职务,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三 生物科学的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科学的理论越来越深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今我们生活已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能源、环境等等产业,甚至连电子技术都与生物科学有一定的关系,可见,生物科学对于社会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并支持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科学对于人口、疾病等相关问题的贡献
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人们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平均寿命不断增加,婴儿出生率显著提高,这对人类而言是好消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倘若人口数量无节制的增长,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却未必是好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迅速增长对于地球而言是个很重的负担,因此人口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共性问题。避孕药品的就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成果,避孕药品的出现,有效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计划生育,使得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遗传疾病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大伤痛,遗传疾病对于人类造成的伤害不计其数,很多家庭因为遗传疾病而悲痛一生,当前的医学对遗传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生物科学中对于遗传病的研究,找到了其病理所在,虽然暂时还不能有效根治,但是能够对遗传病相关患者进行有效指导,判断胎儿是否身体健康,以有效避免患病新生儿的出生,相信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通过基因治疗有效解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
(二)生物科学对于能源应用方面的贡献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对于人类生存周期而言,这些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随着人类无节制的使用,总会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能源方面的问题?生物科学对于这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生物资源的发展,自然界中拥有着众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这些纤维素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加工再利用,将纤维素转换为酒精作为能源,同样,沼气也是一种废物利用的方式,我国广大的农村区域就有不少利用废料转换成沼气再次利用的方式,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能源,除了沼气利用,还有太阳能的利用等等多种方式,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科学对于能源方面的贡献会更加卓越。
四 当前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缺乏、陈旧
如今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经济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一些差距,国家的经济基础还不是十分雄厚,这就造成了我国在生物科学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生物科学教学仪器价格不菲,导致很多院校缺乏资金来完善硬件设施,造成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重理论轻实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科都是单纯以分数来评判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样生物科学专业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可否认,生物科学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这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很多高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不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仍然重理论而轻实践,当然这也是很多因素影响造成的,最终的教学成果自然可想而知,没有高超的实践能力,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对于学生以后工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生物科学健康、稳定发展。
(三)与社会生产脱节
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大众的,因而高校的教学应该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但当前人才的培养方式往往仅局限于学校学习,学生很少能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中去磨炼,自身所学得不到实际的运用,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而企业也招不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人才,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同时,作为高校教师,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只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知识层面,应多关注行业发展创新,紧跟行业前沿信息。
(四)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的优秀人才,但当前高校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培育的人才难以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作为高等院校,应担负起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模式多样化,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倘若一直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高校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五)师资力量不足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其相关的培养、奖励措施并不完善。比如高校招聘人才在学历方面要求较为严格,这就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具有高水平的能力型人才,理论固然重要,但其实际能力对于创新型人才更为重要;同时在教师考核机制上,一般高校比较注重考核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学术方面,而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等指标方面比较轻视,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老师比较注重学术研究而轻视工程实践,这对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五 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当前社会发展现状,鉴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校方应及时确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这也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趋势,就生物科学而言,该专业涉及课程较多,内容丰富,但教学模式却比较单一,往往采用传统讲解的模式,这对于以实践为主的生物科学来讲,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是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改革。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而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校方通过对社会中生物科学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征求专家、学者的建议,确定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深化生物科学的教学深度,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若有条件还可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协作,让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够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让学生对最终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概念,对以后的工作规划、行业前景有清晰的认知。
其次,确定课堂实验教学比例。以往的生物科学教学比较重视理论轻实践,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校方有必要增加实验教学比例,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当然,这也需要校方增加生物科学方面的费用,增加实验设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条件亲自动手来进行操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首要条件,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高校可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于教学、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与奖励,鼓励教学高水平的老师进行科学研究,同样对于科研人才鼓励其进入教学团队,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发挥团队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氛围,也让年轻教师得到成长、学习的机会。同时,在生物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结合当前前沿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生物科学创新的意识。
其次,课程内容的变革。当前的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紧跟时代最前沿信息,课程内容不应一成不变,应适应时代发展做出变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探索多模式的教学模式,力求教学效果得到最佳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任何学术的研究都不应闭门造车,应多一些交流、沟通,互通有无,因此,作为校方,应尽量多开展一些学术、教学的交流会议,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了解到当前生物科学最新研究方向、成果,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准。若有条件,校方还可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报告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教学政策真正落实的有效保障,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教师是否能够潜心教书、钻研学术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教学管理机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校园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校方可从资金费用、教学研究、对学生的服务意识等几方面来完善管理机制,极大限度的发挥校方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资金费用专项专用,做到公开透明;教学研究、学术研究做到有奖有罚,对于优秀人才加以奖励,对于不思上进予以惩戒,打造良好的校园管理氛围;同时,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增强相关教职人员的服务意识。
其次,完善教学监控体系。从教职工的招聘方式、教学效果监督等多方面来完善教学监控体系。真正让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得到落实,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就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为社会、国家提供优秀人才。
最后,完善对于学生的考核机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生物科学的部分课程是采取选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很多学生因为课程不进行考核就放松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最终考核一般都是依据学生的作业和相关的报告来进行评判的。对于选修的这类型课程,高校应完善对于学生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模式为主,所谓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然后演示,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实验,在这种模式,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受到了限制,同时对于教师、教材比较依赖,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所在,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显而易见,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高校有必要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生物科学这样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实验教学的变革,首先应删除一些陈旧式样的验证式教学,多构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实行学生的创新计划,政府也是大力扶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力求为学生多搭建一些创新平台。同时,对于一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树立其榜样的作用,激励其他同学加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从而营造出以“创新为主”的校园环境、创新型的学术氛围。
(五)素质教育的拓展
素质教育是全球教育的潮流,目的就是帮助当前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遏制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因此,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广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我国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也在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当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不够彻底,尤其是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也朝着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需求高素质的学生群体,不是理论基础好,实验能力强就可以的,其他方面比如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样重要,因此,校方可安排大学课程增加素质教育拓展教育,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努力,适应社会需求,落实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战略。比如,在一些交流活动中,可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回母校分享其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到创业的艰辛,了解到成功并非偶然,成功是和一个人自身素质息息相关的,从而完善个人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以后步入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六)完善教学方式
当前生物科学是一门发展比较迅猛的科学,但是当前各大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陈旧,理论跟不上发展的节奏,而且实践部分比较缺乏,因此,完善教学资源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好似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当前互联网发达,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教师可依据互联网的优势,将课程内容电子化,如制作微课件,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习惯运用网络获取知识,拓展个人的知识面。
其次建立练习题库。学有所才是教育的目的,教师可采用自建或是借鉴的方式建立练习题库,让学生有机会更多的运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
(七)课程体系的优化
依据《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校可自行设置课程体系,这给了高校很大的发挥余地,一般而言,专业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如地理优势、经济特色等因素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在教学内容方面,组织相关学者、专家对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的知识模块进行梳理,确保专业知识不会出现重叠或是盲点。具体而言,生物科学知识体系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植物学等相关生物基础学科,这些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科学的理论基础。专业理论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专业课涉及科目较多,除了必须的科目,高校还可适当增加选修科目,如省里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都是专业必修课,另外高校还可依据自身特色开设选修课程。
总之,世界范围内各国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创新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自身创新意识,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是基本的教育任务,这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体现。大学生物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经过近些年的努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生物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岚,王来兵,郭慧卿,等.少数民族地区药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药学教育,2019,35(01):9-11+27.
[2]徐新娟,张晋玉,宿琴,等.基于“慕课”的生物科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构建探析[J].内江科技,2018,39(01):84-85.
[3]申鑫.生物科学的应用前景[J].科技经济市场,2019(02):151-152.
[4]苏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3):261-262.
[5]林松柏.转换高等教育范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3):1-5.
[6]王君,张兆英.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7):35-37.
[7]肖云丽,项俊,钟玉林.地方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40):12-13.
[8]钟其旺,吴晓玉,胡颂平,等.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34-35+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