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同党建工作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基于高校辅导员主体性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还存在着高校相关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辅导员工作角色冲突和主观认识存在误区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高校辅导员创新意识不够和政策和制度条件的不足。不断提高高校认识、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加强党团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追求入党是科学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李彦军,陈梅梅.浅析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20,7(37):174-177.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ar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LI Yan-jun,CHEN Mei-mei
(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Shijiazhuang,Hebei)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related to party building with differen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m based on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ar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such as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research,conflict of counselor's role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subjective knowledge.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lack of innovation awareness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policy and system conditions.It is scientific strategy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e releva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strengthen work of the Party and League,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pursue joining the Party actively.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arty construction;Integration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高校育人总目标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同党建工作各具有怎样的内涵,二者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者融合现状如何?怎样创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新格局?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研究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的概念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精神,界定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为,高校辅导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方法,积极引导所带班级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进行党的知识宣传,不断坚定他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逐步培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内涵包括:党团教育、日常思想管理、危机事件应对和问题学生思想疏导等内容。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委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统揽学校全局,团结凝聚广大师生,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保证党的教育事业永葆活力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前者涵盖的层面和对象规模要比后者大得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界定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的概念为,在党组织和院系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向所带班级大学生宣传党的知识,引导他们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他们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按照党组织要求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推优”、预备党员的培养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等党务工作。
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同高校党建工作不同,高校党建工作是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高校党委统揽党、工、青、妇等部门积极开展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日常党建工作的党务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又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一般说来,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同共青团工作部分内容相重叠,具有模糊性和泛泛性特征,其宣传和教育的对象基本覆盖全体大学生,而高校党建工作对象明确指向向党递交了申请书的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
从概念的辨析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在概念内涵上有着高度相融性,它们有着相同的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也基本相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是指,基于高校辅导员主体性角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辅导员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把辅导员党建工作视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轴线和评价标准。
二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局面焕然一新。但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依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
(一)高校相关认识和研究严重不足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是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制度保证。当前,部分高校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的必要性还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教育的理念、机制和对象规定等内容同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需求存在的差距;没有认识到受市场经济功利性文化影响和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而引发的大学生择校、缴费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所导致的辅导员党建工作对象的结构、层次和规模发生的明显改变。同时,高校普遍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还没能成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域别摆上高校工作议事日程,还没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独立范畴纳入高校学术研究视野。关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概念内涵、内容范畴、工作过程和规律的对比性研究,关于二者相融的主体性研究、工作机制和考核方法的研究都亟待于在实践中探索和发掘。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冲突,主体性体现不够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工作极具复杂性和繁琐性,工作实践中往往充当着多重角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领域,辅导员身份隶属于院系,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同时,高校辅导员往往兼职学生党支部委员角色,接受并执行党口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高校管理的模式中,行政工作和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存在着不同的工作机理和制度,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和空间条件要求。因此,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有着高度相融性,但是,辅导员却因不同角色的冲突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突出辅导员主体性角色,就是基于高校辅导员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融合机制,积极打造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色和党建工作角色相统一的“两位一体”新格局[2]。
(三)高校辅导员主观认识存在误区
囿于对辅导员工作的传统认识,部分高校辅导员主观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对立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画地为牢”、“各行其是”,最终,“自乱阵脚”,难于形成合力。主要表现为:部分辅导员对党的知识宣传和教育全员化和全程化认识不到位,认为越过界进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甚至存在抵触心理;部分辅导员把大学生非主流群体和专业社团的教育同党的教育相脱节,党的教育主动退场,畏手畏脚,不敢鼓动和鲜明引导,导致潜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创新意识不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各扫门前雪的认识还没有被打破;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政策指导和制度建设条件还不成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
三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制度建设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新视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党建理论研究的创新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高校领导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和研究的开展。高校领导要积极谋划顶层设计,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的制度和机制,并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加以逐步完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专业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推出理论成果,不断开拓研究的新境界。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融合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角色优势,自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融合的实践尝试,主动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切实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工作的效能[3]。
(二)突出辅导员主体性,积极指导共青团工作
高校辅导员同大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是最为了解大学生的人。班级共青团工作是高校辅导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也是辅导员工作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和理想信仰等内容同中国共产《党章》相关规定具有高度一致性。经过中学或大学阶段共青团的培养,大学生共青团员已经是具备初步共产主义信仰的先进青年,团的教育和党的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对象等方面不存在绝对矛盾,党团教育具有相融性。而且,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团员青年已占在校生的95%以上,也就是说,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色和党建工作角色所承担的职责具备高度一致性。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团组织建设,指导团支部把政治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融入“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纪念日活动”等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培养大学生团员政治意识和对党的追求意识[4]。
(三)把党建工作上升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检验标准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大学生团员,党团工作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故而,用党的先进性要求和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衡量和检验标准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都是成立的。当代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尽管大部分在中学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是,他们的政治意识和对党的追求意识很不成熟和理性,甚至十分淡薄。有些大学生团员根本不懂的入党时怎么回事?不知道怎样才能入党?看到别的同学成为积极分子了,成为预备党员了,才开始关注入党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走出对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不宣传、不引导的认识误区,剔除畏手畏脚的思想顾虑和犹豫心态,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把宣传党的知识、讲解入党程序,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等教育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内容,努力实现积极入党大学生教育培养对象上的全员化,时间上的全程化。同时,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甄别入党动机,纯洁动机,树立正确的入党观。
(四)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学生入党培养的各个环节
在学校党建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充当着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大学生入党培养人等角色,是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承担的主要职责。少数高校辅导员参与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以个人主观好恶为标准进行“推优”、只注重程序化培养和形式化入党忽视日常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只管入党不论监督的问题,导致少数学生带着问题一路入党,动机不纯、信念不坚、自律不够,最终出现“党票到手、气松一口”现象。有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认为,周围的学生党员在入党1年后,其先锋模范作用明显下滑,由35%的大学生在入党后学习成绩滑坡。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严格按照党章和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入党各个环节,特别是要加强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5]。
四 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一项崭新的教育实践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效性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融合极具复杂性,其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共同推进,需要有识之士坚持不懈,执着探索。
参考文献
[1]邵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12-13.
[2]李文斌,苏娟,王双蕊.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动力与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90-94.
[3]刘道平,马前锋.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07):83-85+93.
[4]张靖妩.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培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朱丽云,王振波,孙治谦,刘兆增,李强,巩志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流态化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8):36-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