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职业教育生源优化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4:00: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体现国家战略,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完整体系的教育类型,其以“应用”为目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并必须植根于产、学、研一体化基础之上。实现其生源优化,首先应站在全球视野角度,提出国家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其次,要从教育的战略定位层面解决教育畸形发展问题,使教育“学术”与“技术”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职业倾向性”,走“职业化”道路,并持之以恒,实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同与重视。其关键在于国家教育的战略性决策及有效措施的有效执行:建构独立的职教高考制度,打通职教系列中职、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人才培养通道,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实现职业教育自身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优化;生源

本文引用格式:刘海文.浅谈职业教育生源优化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42):174-177.

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LIU Hai-wen

(Changsha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Hunan)

Abstract:Education embodies the national strategy.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type of educa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Its purpose is"application".The transfer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abil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must be rooted in production and learning.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its students,it should firs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goals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secondly,it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education,integrate education"academic"and"technology",and cultivate talent In the process,pay attention to"professional tendencies",take the"professionalization"path,and persevere,so that the society generally recognizes and values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key lies in th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measures:construct an independ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open up multi-level talent training channel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ies of vocational,specialized undergraduate,and graduate students,and build a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production,learning and research,and realiz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elf.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optimize;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教育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教育的功利性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任何类型、任何层次、任何形式的教育,其结果必须接受社会的检验,即教育结果应体现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与适用性大小上。当然,社会检验标准也应是国家层面的,是符合国家、民族发展战略需要的。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但目前无论是在职业教育理论上还是职业教育实践上,仍均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究其根源,既有政策落实不够,也有社会舆论偏见以及职业教育本身不规范等。

优化职业教育生源,应从职教的社会认同途径与职教的国家政策层面上整体布局,其关键是制定遵循职业教育独特规律的切实可行的且社会多部门集体联动的操作措施并推行。

\
 
一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

(一)应用型教育用于解决社会生活、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从教育的功利性来讲,任何教育均是应用型教育,因为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必须服务于社会。正如所有类型的教育均有“职业性”倾向一样,所有人毕业后都走向就业岗位,只是岗位不同而已。

从狭义的教育观来说,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较普通教育更突出和更直接,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直接参与基层社会生产或社会服务,成为基层技术工人或服务人员。普通教育的“职业性”只是在思想认识上被有意无意淡化了。

(二)专业(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呈螺旋式上升态势

职业教育不是反复机械式训练成绩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两者密不可分,教、学、做合一,学、做、悟融通,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没有纯理论的课程,也没有纯操作的课程,如果割裂课程的理论传授与能力培养,那么职业教育便演变为普通教育或单纯技能培训,而单纯的技能培训只是落实在“技能点”上,其时间上是短暂的,内容上是割裂的,项目上的孤立的。

(三)必须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发展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必须建立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建设真实的、高水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职业教育育人的关键。对于公办职业教育,政府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应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型来确定重点投资建设项目;二是应出台有利于促进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常运行并扩大生产与服务的相关财务政策;三是应鼓励生产性实训基地尽可能实现或部分实现“以教养教”功能。

(四)完整体系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其主要职责是培养低、中、高端各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建立独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各层次各类型应用人才的需要。

基础层次的职业教育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具备现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大多面向于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性岗位,在产业发展的一定时期较大程度上解决部分学生将来社会生存问题。所以,从学生个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

中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即专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市场或岗位的管理及引领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不仅是现有岗位的适应者,更是一定范围内一定层度上市场领域或岗位流程的完善与改进者。

高层次职业教育:即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担负起技术改良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历史责任。

二 站在全球视野角度把握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处于弱势群体的生存教育层面上,其培养目标基本上仍是“适应现有岗位的需要”。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不能只注重于取经于外,更应站在全球领先的高度,提出自己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必须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瓶颈。

二是顺应经济发展策略。战略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力资本市场,在广阔的国际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给我国教育界提出了最直接最迫切的难题。据统计,经济战略是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走廊,沿线总人口达44亿人,经济总量约23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我国应遵循经济战略,顺势完成从职业教育大国到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转变。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超九成的国内媒体和网民支持国家加强人才建设。人们普遍认为,人才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而最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的十类人才分别是语言、财务管理、法律、教育、金融、文化产业、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

三是顺应现代化强国的人才战略要求。国家要腾飞,科技理论与科技实践是一对翅膀,缺一不可,没有庞大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高科技的理论设想很难真正落地。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只有跳出国际目前职业教育模式的束缚,才能建立起最符合我国发展战略的职业教育模式,从而站在国际最前沿,抢占国家教育最高位。

三 整体布局,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生源优化

中职教育处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底层,当然不能是“断头”式教育,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应是一盘完整的棋,棋局博弈,关乎国家未来。

(一)重视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家长现实期望的尖锐矛盾

一方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处在“弱势群体的生存教育”层面上,并一度陷入恶性循环中,“考不上普高才读职校”已长期成社会共识,也成为大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无奈。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规格的提升,也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培养期望值的提高,让小孩接受高等教育是人之常情。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已远远落后于社会期望,这一点在城市区域体现尤为明显。

\

 
(二)从教育的战略定位层面解决教育畸形发展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的目标是在确定“为谁服务”的前提下,培养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在我国目前教育的金字塔构架中,畸形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等教育“学术至上”理念极端化。高等教育不能没有学术研究,但更应提倡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更应鼓励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术研究,要防止学术研究空壳化。

二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畸形化。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倾向性”比较淡化,培养目标容易与市场岗位脱节;其二是普通高等教育社会舆论地位远远优于高等职业教育;其三是本处于弱势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追求脱离实践的学术化倾向。总之,学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未能真正得到足够重视。

三是“职业教育便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便是不能上大学的教育”的误解“深入人心”。

上大学成为普高生的专利,这是教育的畸形现象,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巨大风险点。究其根源,是由于长期的政策导向所导致的社会认知偏差。

所有教育都应该是职业化教育或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只是就业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即便是从事学术研究,其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工作岗位。

(三)国家应着力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建构独立的职教高考制度

一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含本科及以上)的对接,应重点在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向上进行探索,在“教、考、录、培”四方面探索中高职教育链接的有效途径,减少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

二是高考是指挥棒。确定“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真正影响到“教什么”“怎么教”。基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多样性,职教高考可采用“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技能考核”方式,其中技能考核可以从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技能现场考评等多途径来综合评定成绩。其分数占比以5:3:2为合理。

三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的高校专业,可以也应该尽快走向职业化。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动一大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此方案的推行,无疑将彻底打破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生源

优化生源的现实有效途径在于优化生源的在校培养模式与毕业出路。

一是中职生源的优化是整个职业教育提质的起点,吸引优质生源的最佳途径是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强势介入。

二是打造职教系列的“双一流”大学、中职。大学一流专业建设考虑学术应用转换率;中职一流专业建设注重“产、学、研”三者的结合、就业满意度及向高校输送人才等情况。

三是在“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中,政府应下决心处理好中职学校经济实体运作模式难题,学校与经济实体之间的管理可以参照医科类大学与直属、附属医院之间运作模式,或政府介入学校实体店经营,采用比例分成模式,在培养成本上鼓励以校养校、以专业养专业。

总之,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学生入校后,将来不论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有良好发展出路。而职业教育要得到真正发展,培养的人才要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不从源头上解决生源问题,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from=singlemess
age&isappinstalled=0.
[2]樊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社会背景与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2):380-381.
[3]程海博.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与对策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2):210-212.
[4]李茂林.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0,8(02):86-90.
[5]梁赞,吕春丽.高职汽车专业扩招生源分类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179-180.
[6]梁赞,吕春丽.高职扩招生源实施“分类培养”教育模式的应对之策[J].科技视界,2020(09):11-13.
[7]温霞.扩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福建茶叶,2020,42(03):177.
[8]秦川,付慧宇,王泽来.高职扩招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09):21-25.
[9]于明旭.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成效、问题和改革路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9-11.
[10] 汪治.高职扩招应随机而变[J].江苏教育,2020(20):72-73.
[11]张宏亮.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54-60.
[12]刘伟.乡村振兴驱动内蒙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46+319.
[13]樊维聪.职教改革背景下思政课与公民教育的结合——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0,8(01):25-29.
[14]李珺.高职扩招“生源结构多样化”的新解读——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视角[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06):36-40.
[15]胡静.某高职院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科技与创新,2019(24):16-17+19.
[16]汪兴.基于“校政企”三方合作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措施——以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14.
[17]许兵,吴旭锦,熊忙利,等.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9,17(04):45-46+56.
[18]薛峰.论百万扩招与新时代农民工学历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9(24):19-25.
[19]邵沁源.职业教育扩招视角下供给侧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6):30-34.
[20]刘聪,黎明虹.职业教育“走出去”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招生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38.html
本文标签: 职业教育 ,优化 ,生源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