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完全学分制对学风的促进作用及保障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3:48: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学年制,完全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主体角度考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切实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足够的条件。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风现状出发,对完全学分制对学风的促进作用,以及其保障措施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风;完全学分制;自主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魏昭辉,等.浅谈完全学分制对学风的促进作用及保障措施[J].教育现代化,2020,7(44):102-104.

Discussion on the Promotio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to the Style of Study

WEI Zhao-hui,ZOU Jia-ou

(Harbin Cambridge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chool year system,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fully embodies the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 of“people-orien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main body,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tter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creat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tudents’independent learning.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styles,especially tho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on the learning styles and its safeguard measures.

Key words:The style of study;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Autonomous learning

一 引言

学风是校风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衡量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一个好的学风可以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可以说,学风即质量[1]。因此,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努力打造出优良的学风,一直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 当前学风现状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并做了大量工作,以寻找解决学风建设的根本途径,现在已经基本杜绝了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逃课、相互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等问题,但在学风建设上的促进作用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我们认为,优良的学风不能只限于学生被动的为考试、为毕业而努力学习,学生自身有目标,为了一个专业目标而主动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其中包括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才属于优良的学风。学风建设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学习方式不适应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学生接受的往往都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开始一股脑地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主观能动性,只是像海绵一样被动麻木地吸收老师教给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都与高中存在明显差异。大学没有明显的学习目的,也没有老师跟班似的管理[1]。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学习中逐渐表现出散漫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上不散漫,但没有转变多年以来形成的学习方式,依然只单纯依靠课上老师的讲解,没有有效的预习与复习,更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有效的思考,导致对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认识不足,不善于总结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处于被动应付考试状态,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六十分万岁”的观点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大一入学时每个专业都开设有专业导论课,但很多学生仍然认识不足,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因此,在大学的四年中,学习目标不明确,进而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对自己未来的清晰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学习是为了通过各个科目的考试,获得毕业证书,还有部分学生具有从众心理,报了各种学习班,以考取各种证书为目的,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研究。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在刻苦学习,忙于应付各种考试,但也不能称之为一种优良的学风。

三 完全学分制的优点

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2]。完全学分制打破了原有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真正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更好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完全学分制具有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自己决定发展方向[3]。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选择修读课程。

2.增加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完全学分制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因个人计划、学习能力和学习内容等因素提早或延长毕业时间,以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不同需求。

3.侧重于目标管理。完全学分制下,侧重于目标管理,淡化过程管理。考试合格便可取得相应的学分,总学分修满即可毕业。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根据自身水平,合理选择修课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4]。

\

 
4.可以解决科学技术知识迅速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日益增加,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必须解决科学知识快速膨胀与学时有限的矛盾[5]。完全学分制以选课制作为基础,专业课程之间差异明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方向性的选择学习某些课程,不用面面俱到。

5.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传统专业为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虚拟现实技术等的融合也在不断出现并且迅速发展,因此,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而采用完全学分制,就可以开设大量的不同专业方向或相关专业、新兴技术等方面的选修课,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

四 完全学分制对学风的促进作用

完全学分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背景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必须转变一直以来的“被安排”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1.完全学分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能力[6]。传统学年制管理体制,学生被动接受学院所安排的课程,被动的学习,教学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这种管理体制简便易行,但其缺点显而易见:学生仍然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无法形成对专业系统的认识,导致其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不到学以致用。而完全学分制的管理体制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选择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必须自己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或兴趣爱好来选择修读课程,这样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在选修某些课程的时候,如果相关的前导知识没有学习,那么,为了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学分,就必须自学相关知识,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会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其他情况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为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完全学分制更好地接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6级的一名同学,缺乏对电气类专业课程的兴趣,在专业课课堂上表现较差,课程考试一般都不会一次通过,但该名同学是我校电子协会的会员,其在软件程序的编制能力方面超过其他同学很多,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得到了很多公司的极大认可。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和智力因素有关,也和非智力因素例如对事物的原动机、兴趣等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学分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7]。当前,我国的战略转型和经济结构升级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7]。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包容性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更有利于国家建设。而从一个学校来讲,当所有的学生都在有目的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着,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只浮于表面的良好学风。

五保障措施

当学生有权利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时,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比如对知识的渴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消极的一面[8]。例如,学生若无法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懂专业方向,就会胡乱选课;或者,有些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放在首位的也许不是该课程的内容,而是别的因素,例如课程的难易程度、授课教师的严格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结果和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1.实行专业导师制。实施完全学分制,一方面,在选课和学习上,学生具有了充分的自由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因为懵懂和无知而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导致学习散漫、学业无成。因此,在完全学分制下,就需要有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给与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少走弯路,顺利、出色地完成学业。因此,专业导师制是实施完全学分制、指导学生选课的重要保证。加强导师指导力度,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主线的课程,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做到在专业领域方面的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职业兴趣。我校实行的班主任制度即可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2.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培养计划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确定等方面,均需要有合作企业的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体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好要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融合一方面帮助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使教师能够迅速了解科技前沿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生产实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课程设置上要有分类有层次。一方面,学生的生源地、兴趣爱好等等不同,都会决定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因此,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要有大量不同方向的选修课,例如,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自内蒙古的学生多数的就业方向是电力系统,其他同学的兴趣有的在于传统电气控制,有的在于楼宇自动化,有的在于新型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因此,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兼顾各个方向,任课教师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强化型的专业课程满足其学习需求,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理论程度较低、应用型更强、课程难度较低的课程,保证其学习的有效性。

六结论

完全学分制的推进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如果实施效果好可以达到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优良学风的目的,但保障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参考文献

[1]李爽.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探究[J].智库时代,2018,(25):90.
[2]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3-118.
[3]贺展.选课制与学分制的关系、现状及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9,(06):2-2.
[4]韩保根,刘宪忠,张少卿.试论完全学分制下大学体育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167-168.
[5]杨和庭.谈专业课课程的综合改革[J].交通高教研究,2000,(02):29-30+42.
[6]刘昕.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郭亚娟.中美日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学分制模式选择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8.
[8]唐亚娟.完全学分制下的逆向选择及应对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8,5(03):276-2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