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0:24: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围绕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论述了其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教学;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付红岩,等.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46):92-94.

一 引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是专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1]。

为适应食品工业发展及国家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黑龙江东方学院于2004年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开始进行本科生的培养,2014年成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摸索适合应用性职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二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院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虽然都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大多数实践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理论强,而动手实践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一)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还仅限于校内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效果无法保证。其实习还仅停留在送学生到企业去,而真正能进入企业的检测部门的学生还只占少数,实习没有针对性,实习的效果并不能保证。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选择的实习单位还主要集中在是食品及相关的企业,忽略了食品检测机构、研究所等行业资源以及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中学校、企业、行业之间应该形成“资源互补,联系实际,互惠互利”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2]。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

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数以单纯的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为主,到专业食品检测机构实习的机会较少,同时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质量普遍不高,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食品标准制定方面的实习实训内容基本为零[2]。实验及实训教学主要偏重于食品成分及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能培养,而关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力度不够[3]。

(三)实践教学硬件不达标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国内大多数院校往往在校内实训方面比较重视,而忽略了校外实习,导致校外实习效果欠缺,不够扎实。虽然与食品企业合作,但学生的实习多数情况以观摩为主。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参与管理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真正体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风险分析、控制、预警、预报等工作,本科层次的学生基本接触不到[3]。目前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还普遍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的多数都以参观认知和短期实习为主,学生会由于时间段或接触机会少等原因难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针对目前国内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还无法满足对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的综合要求[4]。

(四)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是并重的。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安排不合理会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培养欠缺[3]。

(五)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食品及相关产品的企业、食品流通领域、食品检测机构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国外相比较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

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的现代化产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食品质量分析检测等多方面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及食品安全标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分析检验、标准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安全性评价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

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确立与课程设置也应该以此为导向与引领,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把实践教学置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4],重视食品成分及污染物分析检测、食品快速检测、食品标准制修定及食品企业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1]。

\

 
(一)知识目标

学生需掌握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毒理学、食品加工工艺等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熟悉国内外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国内外食品相关的法规标准以及食品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食品分析检验、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食品标准制修订、食品安全性评价与质量认证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与一定的综合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职业伦理、职业沟通素养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风格,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5]。

四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逐级递进的方式将课程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技能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就业实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构建出以食品分析检测技能实训为核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链,分阶段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包括课程实验、校外集中实践、校内集中实践、科研培训四部分[6]。

(一)课程实验

包括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方向实验。部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与校内的实训基地(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完成,使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大型食品分析检测仪器的原理操作,熟悉食品检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级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二)校外集中实践

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在大一下学期设置了一周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导论课程,这对于刚入校门的大一本科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认识实习主要到一些食品相关的企业或者检测部门进行参观,同时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讲解企业的文化历史、主要产品以及工艺等,参观后学生再进行总结讨论;专业导论课程中会邀请食品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7]。同时专业还与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等省内多家食品检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保证学生都能进入到食品检测岗位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食品检测的实践中进行应用,全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项专业技能。

(三)校内集中实践

包括军训、课程设计、技能实训等。专业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后,分别在第五、六学期设置食品质量管理与认证课程设计、食品标准制修订课程设计。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编制其企业标准,借此提高学生对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标准的熟练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技能实训包括安捷伦食品分析检测技能实训和食品检验员综合技能训练,通过为期四周的安捷伦食品分析检测技能实训,对学生进行大型食品分析检测仪器的原理、操作、维护等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科研培训

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开放实验室等。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成团队,积极参与完成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6]。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尽量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坚持每人一题。毕业论文包括实验、调研、综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等形式,保证实验性论文所占比例在25%以上[6]。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查阅及整理、撰写开题报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数据处理以及论文撰写等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变的能力等[1]。

五 实践教学体系的保证措施

(一)借助校内第三方检测机构,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课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学校,给本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借此了解我国食品检测的实际状况、实验室的要求、实验操作规范等,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专业的部分实验课程可以结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际检测项目来完成,比如食品分析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检测机构提供的样品及检测要求,查找相应的国家标准,参与到样品实际检测过程中,了解样品的检测程序以及检测报告的书写方式等,获得学校实验室里学不到的知识。

\

 
(二)加强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训效果

为了使学生了解食品检测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提高学生食品检测的实验操作能力。学校尝试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将世界500强企业——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请进来,共同建设黑龙江东方学院-安捷伦分析技术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全方位深度合作,在学校建立分析技术实训基地,打造专业技术培训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安捷伦食品分析检测技能实训,可以获得安捷伦大学颁发的食品分析检测的培训证书,提升检测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赢,保证实习效果

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黑龙江秋林格瓦斯饮料有限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黑龙江)有限公司、完达山乳业、哈尔滨北大荒豆制品等省内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前,企业会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纪律、企业文化等的系统培训,在实习中安排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将学生安排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尽量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专业精神和提高专业认同感[4]。

(四)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专业实习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借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较快融入到工作环境,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等多家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机构合作多年。这些科研机构都是专门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的研究机构,每年的检测任务都比较重,这即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检测机构工作量大、任务重的问题,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六 结语

食品的安全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8]。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终坚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专业立足地方、面相行业、定位准确,适应食品工业发展及国家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致力于培养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及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具有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技能,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的专门人才。相信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院校的共同努力探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定会不断完善,并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8]。

参考文献

[1]闫师杰,刘金福,张平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49(4):65-69.
[2]刘志明,张丽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91-93.
[3]段旭昌,葛武鹏,等.基于社会需求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革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127-128.
[4]李雅琪,李冰冰,等.“新工科”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21):166-167.
[5]胡选萍,张志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食品工程.2012,4:7-10.
[6]王惠琴,郑大威,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224-226.
[7]彭湘莲,付红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食品工业,2015,36(5):216-218.
[8]马宁,裴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155-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