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08:4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音乐是这颗明珠中耀眼的部分,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民族音乐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具有深远意义。民族音乐教育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通过学习,不但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独有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世界一体化的来临,各种类型音乐形式来势迅猛,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一名艺术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深知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就当前民族音乐所面临的处境,还面临诸多问题,下面就将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入手,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根据其现状探究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策略,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自信

本文引用格式:陈楠.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20,7(47):171-174.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Folk Music Education

CHEN Nan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Kunming Yunnan)

Abstract:National culture is a bright pearl in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Folk music is the dazzling part of this pearl and a bright name card of China to the world.In music education and teaching,folk music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Meanwhile,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olk music.The education of folk musi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folk music.Through learning,i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folk music,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patriotic feelings and build confidence in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unique na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However,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adv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various types of music forms come rapidly,mak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music face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The music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art,that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national music and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as a positive role,but in the current national situation faced by music,also faces many problems,the following will be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s characteristic,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and based on this comprehensive,deeply analyze the Chines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to explore the Chines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the typical personal advice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Folk music;Cultural inheritance;Innovation;Cultural confidence

一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五千年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精神支柱,我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所谓民族音乐,指的是能够表现出中国文化思想、民族信仰的整个社会所共同拥有和继承的音乐文化总体。学生通过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1],不仅可以获得多样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能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人文风貌、历史、情感、习俗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当代教育是以“德智体美劳”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定目标。这一目标中,音乐教育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唱好自己的歌。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当然要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深刻地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2],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爱国情怀的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手段。其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音乐教育早已融化于民族的血液中,儒家“六艺”中就包括了“乐”的内容。曾经,孔子听韶乐喜爱到了极点,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有人将“乐”理解为“乐趣”,也有人理解为“礼乐”--礼仪与音乐。在音乐中得到教化,这样的认识古今都是认同的。

\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音乐在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不但是很多人修身养性、放松身心的重要媒介,更是人们体会美妙生活的一种选择。音乐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在很多时候都能影响到人们的心情乃至思想情操。慷慨激昂的音乐往往能够振奋人心,就像是给人注射一支强心剂一般;而消极的音乐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与天地同悲的情绪,甚至有时会使人会心大笑,有时让人潸然泪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音乐特有的魅力,它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四)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众所周知,中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和民族音乐等文化特征。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其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一方面无疑增加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另一方面,无论内容与形式,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加丰富更加多样,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提供给多种路径。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音乐领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教育除了要教授给学生最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更高、难度也更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不但融合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同时还对中国历史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与独特性。因此,民族音乐作为民族发展过程的产物与结晶,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此外,我国不同民族间的语言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无疑增加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时代飞速发展,世界一体化的来临,各种类型的音乐形式来势迅猛,现代青年对民族音乐即认可又嫌弃,使得民族音乐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家都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但耳朵听的嘴里唱的全是各种流行音乐,欧美、韩日流行音乐占据了我国庞大的音乐市场,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的市场越来越狭小,很多优秀的民族传承人随着老音乐人的逝去而得不到传承,只能留存在少数人的记忆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传统民族音乐的生存岌岌可危。

中国民族音乐与一般的流行音乐有很大的不同。流行音乐更像是一种“快餐文化”,虽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社会,但大多生命力却并不长久,有时就像昙花一现。每一位民族音乐教育者都要要足够的信念及勇气,清醒地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历史、作用及地位。民族音乐一般都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考验,由于条件限制,大范围的影响比较小,但在原生地却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有的历经百年却世代传唱,不管老人与小孩,都是民族音乐的铁杆粉丝,也是宣传者及传播者。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地区所包含的特色特征,对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并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在新时代下,音乐教育要通过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

\

 
当前,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影响对民族音乐造成较大冲击,各种各样的的流行音乐层出不穷,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表现出中国音乐创作领域蓬勃向上的生机和人们对音乐创作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使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岌岌可危。而与此同时,与中国民族音乐相比,那些流行音乐更容易受到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现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和感知力,民族音乐就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听众,最终化为历史的尘埃,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此,我们要立足民族文化,站在不同角度,用新时代发展的眼光发现、挖掘不同种类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其与国际音乐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符合时代审美要求,满足国际音乐文化发展对民族音乐的多方面需求;另外,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民族音乐再创作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差异,对其所形成的音乐种类进行收集整理,充分体现出不同音乐所表达的特色风格,加入现代审美的创作手法进行二度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音乐教育机构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对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民族音乐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授课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而民族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对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很多民族音乐并不是单纯娱乐,而是为了歌颂或者用歌曲演唱的形式来宣扬自己民族的特点,有的民族音乐是源于田间地头、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这需要对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人文风貌具有深入地了解,这是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然而,很多民族音乐教师只习惯教授给学生最为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于这些民族音乐的起源或者创作背景基本上都是一句话带过,并未做深入了解研究,在教学中就没有给学生做仔细讲解,导致学生只能接受传统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未在学习中去发现民族音乐的起源、产生的背景、民族的特点,造成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内容不生动的情况出现;其次,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总是错误地认为学生就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得不到保证,也降低了学生学好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再次,民族音乐教师一定要具有时代气息,不要让学生感觉民族音乐教师就是落后、土气的代表,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时尚元素、现代流行手段融入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所以,提高民族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不但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让民族音乐根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才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二)教学方式老套

民族音乐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过程,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从侧面学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特征。与单纯地学习某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更能引起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也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民族人们安居乐业、积极向上、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民族音乐教育效果,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民族音乐教育缺乏兴趣,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这个方面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其也就是不可能真正地感受到这些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和思想。但事实上,民族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时似乎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习惯于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只知道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三)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次数太少

民族音乐教育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工作,不能像教授学生专业知识那样太“死板”。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互动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生最为真实的想法,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优化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种温暖,使学生知道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他们当中每个人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信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他们能够学好民族音乐的重要保证。然而,部分民族音乐教师都未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或者说互动的次数太少,而且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向学生提问问题,而不是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互动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份,学会换位思考,即使学生的观点或者看法与自己背道而驰,教师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四)缺乏完善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差异都非常大,要想发展民族音乐,使其在大众之间得到普及和发展就需建立音乐教育体系,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突出每个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是现代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项弱点。

三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开展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提高他们未来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当然,现代民族音乐教育与传统的音乐教育工作既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民族音乐教师就不能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来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否则必然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也会降低学生对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其除了要珍惜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以外,也要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出谋划策,为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使民族音乐深入人心

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学校要积极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建立起自主的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多方面、多层面地进行宣传。支持民族音乐方面师资力量的引入和培养,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其次还要根据实际民族音乐理论水平,组织民族音乐教师编写出优秀的音乐理论教材,保证民族特色的不流失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5]。最后学校需要积极营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定期举办音乐赏鉴会和民族曲艺比拼大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6]。

民族音乐教育的重心最终要放在学生能力教育上,通过教授给学生民族音乐知识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保障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7]。作为教育基地,学校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民族音乐教育当成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提高师生群体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研究,建立师生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成为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

(二)改进教学方式,彰显民族特色

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教学活动去弘扬、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带领学生通过学习各民族的音乐,去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资源,在民族音乐中体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呈现的不同文化特征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在学习民族音乐的技能技巧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魅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学习环节,从而推动现代化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后,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逐渐拉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课下时间的利用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学生也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让教师增加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因此,音乐教育要善于在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根植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结合自己新时代的音乐理念,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授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要将中国民族特点和音乐文化传递出去[8],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精神高度。当然,民族音乐教育往往会受到教育工作本身特征的影响,所以这是民族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考虑的特点。

(三)加强形式创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立足各民族的音乐特征,将当下的时代元素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用现代审美观将民族音乐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进而开发与当代教育教学相吻合的民族音乐教育教材。使音乐教材。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材中应收集突出民族特色的戏曲、民歌、说唱、器乐曲以及根据民间音乐创作的现代音乐等,将这些音乐结合相应专业编写成教材,突出各个民族的特色,并且适应时代的需求,使其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需求相结合,打造出完善的具有民族特色和音乐教材。

四结语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依然,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但时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人们的观念变化也前所未有,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作为民族音乐的教育者、传承者、学习者,都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既要学习国外的优秀艺术文化,也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探索改革创新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使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艺术相互融合、学习、借鉴,丰富它的内容与形式,进而有效地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姿媚.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林产工业,2019,56(10):80.
[2]权美兰,徐慧颖.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132-136.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谭启霞.谈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5(42):384-385.
[5]骆天天.我国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251-252.
[6]魏超新.探讨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科教论坛,2013.
[7]曾幼君.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建议[D].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
[8]钱韦岑.多元文化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当代音乐,2020(02):3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