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育人背景下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以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16:30: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新的发展前景给机械制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械制造专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转专业学生比例逐年增加,2017级学生中转专业52人,2018级学生中转专业124人,转专业学生人数较多,造成学院学风下滑。而大二、大三阶段正是学习专业技能、考取技能证书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学风有松散趋势的背景下,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这需要树立数据意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剖析了学风下滑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认可度,增强学生对专任教师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关键词:专业教育;工程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引用格式:王曼曼.课程育人背景下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以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9):18-21.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Take 2017’s Student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uq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Man-man

(Suqian College,Suqian,Jiangsu)

Abstract:One side,the new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automation,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s called the“equipment department”of national economy,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from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to transfer major in Suqian universit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re are 52 transfer majors in 2017,124 transfer majors in 2018,The number of transfer students is large.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the college is declining.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s of university are the key period for learn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btaining skill certificates.How to stabiliz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as and understand students’interes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ose study style,it needs to establish data awareness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learning styl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We ne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need to enhance students’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We need to enhance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full-time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education;engineering education;Career planning

一 研究背景

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大二)学生学风下滑问题显著,学生转专业比例大幅度增长,学生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认知不足,认可度较低,在课程育人背景下,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认可度,增强学生对专任教师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深化课程育人理念,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 调查问卷的设置与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查询,我们发现学界对“大学生学风”概念大都是基于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总和而加以界定的,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维度。因此,我们从学生个体对“学风”的初步感知、学生个体专业学习源动力实际影响因素的分析、学生个体对专业认知度以及学习过程中获得感的体验等三个维度设计了“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在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包含学生个体基本情况、班级学风感知、任课教师满意度、个人生涯规划、实际学习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度、专业技能的储备、专业竞赛的参与度、专业学生获得感等方面。

对2017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达不到“有些了解”的程度,只能比“听说过”稍微好一些,他们专业认知总体水平较差,也显示了对他们进行专业再教育的必要性。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只是趋于“有些了解”程度;对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同专业课程类型以及专业技能证书了解程度仅仅比“听说过”稍好些的位置,显示他们不太明晰这些,如某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某类课程、某项技能证书所在学涯中重要性以及对其学涯规划的意义。其中,对专业技能类型的了解程度最低,指向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引导教育。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课程规划满意度,发现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和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是趋同于“较满意”的,从学生的兼职情况、学习计划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分析发现,2017级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加兼职,且每周兼职的平均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左右,且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大部分同学属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他们花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的时间也很少。就学习动机分析,发现“找份好工作”和“报答父母”这两个因素占据一半以上比例,部分学生认为动机不足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学习氛围有着同等的影响比重。最主要影响17级学习效果的因素被学生们主要归结为“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做好针对专业学习特点的专业学涯规划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找份好工作”在学习动机分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说明要在2017级学生学涯教育、职业规划辅导教育上大力下功夫。

\

 
三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一)加强专业再教育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认知度较差,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达不到“有些了解”的程度,只能比“听说过”稍微好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只是趋于“有些了解”程度;对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同专业课程类型以及专业技能证书了解程度仅仅比“听说过”稍好些的位置,这些都说明专业再教育的必要性。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导论课、专业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使学生了解我们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了解我们的核心课程,了解有哪些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同时与当代的形式与政策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我们制造专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向智能制造,“机器换人”转型,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给我们智能制造、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此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树立工程教育理念

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参加兼职,且每周兼职的平均时间在10小时左右,同时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大部分同学属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最主要影响17级学习效果的因素被学生们主要归结为“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做好针对专业学习特点的专业学涯规划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找份好工作”在学习动机分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说明要在2017级学生学涯教育、职业规划辅导教育上大力下功夫;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新的发展前景,给我们专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属于制造科学和自动控制技术高度交叉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度高,因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专业教材修订编印、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管理,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从事专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有效培养自己的工程科学思维能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要求我们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坚持人才为本,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我们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四个一”培养工程,进行一次学业规划、参加一次大创项目或者横向项目、参加一次学科竞赛、获得一项专业技能证书,并将“四个一”培养工程理念贯穿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

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们一般分三段式教育。第一阶段,大一刚入学是生涯规划的探索期,引导学生用生涯规划的思维思考自己的现在与未来,通过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自我,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类型,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探索自己未来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和愿意培养的方向,帮助自己更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分析兴趣与专业、职业之间的关系,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第二阶段,大二、大三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辅导员需要与专业教师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过程跟踪表,包含计算机二级报考及通过情况、通识教育类课程学习情况、公共选修类课程学习情况、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学习情况、可考专业资格证书类别、拟参加学科竞赛类别、是否立项“大创项目”、是否参加学院“产教融合锻炼”。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项目如: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双足仿人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窄足竞步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光电搬运赛、第九届华东区CAD应用技能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四足防生机器人循迹赛、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组、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医疗服务机器人组、无人机项目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创建社团,学生在建立并经营社团的过程中,掌握了沟通技能、领导能力、适应能力、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研究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赛”、创业模拟对抗赛等,以赛代练、以赛代考,培养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信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第三阶段,大四阶段是一个分化的时期,大四是前三年的总结,是前因后果的体现,需要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明确方向。大四学生面临着继续考研、求职就业、出国留学还是自主创业的必要抉择,大家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

(三)加强“中国制造”的“中国梦”教育

中国制造业新的发展前景给机械制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械制造专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向来看机电工程专业有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学院实际情况来看,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转专业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较差,如何利用好这一机遇,让外因作用于内因,调动学习专业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认可度,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特别是“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机械制造业的行列,同时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建构起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调责任机制、协调交流机制、协调互补机制、协调育人机制,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历练心性,提高层次,增长知识和智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用“工匠精神”筑实中国梦。

\

 
参考文献

[1]马阳.学业生涯规划视角下“三段式”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8(17):30-33.
[2]张晓慧,胡青善.制造业城市的企业人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东莞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86-90.
[3]高路.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本土化构建研究: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D].浙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孙亚洲.导师制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6(3):129-130.
[5]刘小张.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调查研究:以江西S学院为个案[J].江西师范大学,2011.
[6]谭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多元育人教育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12):61-62.
[7]肖娜娜.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J].营销界,2019(47):137-138.
[8]南战军.构建教育装备体系助推教育现代化[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04):23-25.
[9]李正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融合[J].南方论刊,2019(12):103-105.
[10]李玲,邓文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融合建设多维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70-73.
[11]王欢.高职院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43-244+250.
[12]岳清松.浅谈混合式教育中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配合的重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182-183.
[13]苏李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14]千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新西部,2019(12):114-115.
[15]庾虎,张丹婷.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角色互构的效能、问题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9(02):61-64.
[16]王宇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9(04):10-12.
[17]千瑶.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思考[J].才智,2019(11):46+48
[18]庾虎.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角色偏位及纠偏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2):96-99.
[19]张钊.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联动机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3):122.
[20]林彤.浅析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工作机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3):146-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