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具有新疆交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15:25: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符合新疆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当地行业和学情分析,调整修订出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新疆交通特色;优化

本文引用格式:魏娜.具有新疆交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8):18-21.

Exploration on Key Problem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Xinjiang's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WEI Na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Urumqi Xinjiang)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professionals meet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in xinjiang.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local industry and learning situation to adjust and revise a more accur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Personnel training;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Optimizes

一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轨道交通发展日益壮大,对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乌鲁木齐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大多以订单培养为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区内人才培养目前是紧缺状态,不得不向内地相关院校进行招聘,但新疆地处偏远,引进高端人才困难。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自2017年起,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与新疆工程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就“自治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项目”进行合作,实施“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疆工程学院高职与本科专业联合培养项目”,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设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专业能够加快轨道交通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步伐,促进新疆轨道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化问题,实现当地招生,当地培养,当地就业;有利于培养高层次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人才,促进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的提高。

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1,2],故培养方案必须贴合本地行业发展及学情分析。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生源结构不同,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试点项目实施中必须考虑各方面需求。

\

 
二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两校育人培养目标需优化


根据新疆“十二五”建设项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以及新疆人进入铁路大建设的决心。到2016年,自治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200公里,新增4100公里,路网覆盖全区7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到2020年,形成四纵四横、五大对外通道、六个对外铁路口岸的铁路路网格局。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达到1万人以上,且逐年递增率达到10%。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由于高职教学年限的制约,更加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欠缺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新疆工程学院共同举办的“4+0”本科专业项目的设立,借鉴工程学院扎实专业基础体系,强化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不同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着轨道交通类专业应用本科培养模式,是高职与本科联合共育专业人才做出有益尝试,为搭建自治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也丰富了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内容。

目前广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集中在扎实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方面;职业院校则注重“够用”原则,在岗位实践中占有大比重。国内的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是简单“合并”,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性,造成预期效果和实际培养有落差,难以实现项目传承发展和构建品牌特色。在本项目进行的三年中,培养目标“割裂”现象及时优化,将培养方案延伸出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

(二)课程体系需优化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试点项目,该项目学生四年均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授课。与此同时,新疆工程学院也有同专业招生培养。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本科院校的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多偏向于理论,课程构建定位在行业的管理和开发层面,实践课程数远远不及理论课程的。实训实践课程多为“金工实习”“电气工程识图实训”等,少有与岗位行业相关实训。这样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明显不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对实践技能的需要。反观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授课方式和课程体系均集中在实操基础上,课程设置均以培养“一线操作工人”为目标,注重实操技能培养。这就需要从两校课程中提炼出精华共同铸就应用型本科的道路。

(三)课程实施需优化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源遍布南疆和北疆,全疆各地师资水平不均,以上原因造成了学情复杂,对教师的要求增加。两校共同培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过程中,出现师资共享分布不均,教学过程零散化的现象。两校教师各有所长,但无法形成适应于本专业的特色教学评价标准,在对两个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中显示,专业基础课程由不同学校老师授课反馈完全不同,育人效果带有浓重的“本科”“职业”分割化,不同民族的学生对授课效果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复杂的生源情况造成课程实施过程需要两校共同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授课理念。

三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践育人优化措施

(一)以本地岗位为导向,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乌鲁木齐市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BR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为支撑,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运输体系。这都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密集型项目,必然会对技术人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公共交通的当务之急(如图1)。


\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大多以订单培养为主,主要集中在高职层次,本科层次人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区内人才培养目前是紧缺状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本地岗位决定培养方向,削弱理论加强实践。经过对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等企业的跟岗调研能看出,新疆与信号相关岗位对一线工人需求大,对通号类毕业生要求集中在操作和检修方面,对管理监控类毕业生要求理论知识偏高。本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各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方面的巡检、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融合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特点,与企业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竞争力(如图2)。

\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岗位相关实训课程比例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中规定“实践环节至少占总学分的20%”,在满足国标基础上调整课程比例,大力加强岗位相关实训课程,充分共享两校师资。在传统信号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与行业接轨的通信、连锁类课程,同时融入设备维护这类实践类课程,并在实践中将课程进一步深化熟悉,让课程体系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如图3)。

改进育人多方位协调联动机制,校方企业共参与,由学校和企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需要设置课程。在修改过的课程体系统计中显示专业必修课占总学分30.63%,实践实训课程占总学分22.82%,具体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
 

实训教学充分融入了职业院校的特长,大力拓展延伸实践领域,增加企业参与度,以全面强化实践育人的成效,让学生多方位融入实践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在理论课程的支持下,形成适合岗位的特色实训,学生毕业既能上岗,缩短学校-企业的适应期。

(三)以人为本,整合师资,形成完整教学评价标准

面对复杂多样的当地情况,应用型本科课程实施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1.以人为本,分层教育

面对复杂的学情分析,在招生中实行“隔年招生”,即汉语言考生和民语言考生交替招收。面对双语言学生在基础课程上加强语言训练,增加《语文》课程,减少专业基础课课时比例,适当修改评价标准;汉语言学生的课程中增加理论学时,对其要求相对更高。

进一步细化教学系统,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对学情分析把握的要求更精准,如在《电路理论》等课程中计算和设计面对不同学生的评价要有所区别,这种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另一方面,丰富实践课内容。利用已有的教学软件和设备,联合企业实习机会,进行参观教学和模拟教学,时刻变换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竞赛学以致用所学内容。

2.充分发挥平台协作效应,形成资源共享

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来讲,要想培养优秀人才,对双师型教师的引入和培养尤为重要。本科院校在学历方面明显占优,高职院校则在技能等级中拔得头筹,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有决定性作用,人才的培养依赖于三方面的共同支持。

课程实施中紧密贴合人才所需的核心技能、辅助技能、发展技能等,明确实践育人项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场地,实现育人项目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有机衔接。在课程中实行双师教育手段,使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形成完整闭环。

明确教师评价体系,明确课程的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推出同课不同校联合教学平台。并且开放平台评价门槛,学生能随时评价,教务系统可以实现实践育人教育目标和教育途径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监督体制的优化

在2020年国家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中可窥见教育监督体制的完善和优化已成瞩目之地。应用型本科的的监督体制可称得上是多方监管,全面改革,以评估促教学,提高应用型本科的社会价值。

(一)引入信息化监管

信息化教育已经融入了当今教学手段中,资源共享化成为教学的大趋势,信息化监管也列入了教学监管中。两校共同建设平台监管制度,从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五个部分进行制定。由职业院校执行课程实施,由本科院校远程定期监管,学生随时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对课程进行反馈。两校教务处有专人定期监管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并邀请企业人员定期举行交流会议,优化更适合的监管制度。

(二)以实践促长久发展

目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管理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管理数据,应用型本科和传统本科均存在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资源的整合管理为教学监管提供了大量的可实践素材,为长久发展专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加强各个年级、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管理同时,注重实践管理的融入。以实践带动思想形成逐步创新,使教育质量体系科学管理、深化产教融合。让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社会实践,以实践促教,实现教育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教学管理也在企业监管下合理发展,真正实现为教育质量体系进行正确引导。

五 结语

新疆轨道交通发展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两校开展的共同引导大学生,有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励志培养出具有新疆交通本地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知进,胡燕平,康辉民,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探讨[J].大学教育,2014(13):87-89.
[2]吴松,夏建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6(08):10-14.
[3]蒋泓洁.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9(09):110-112.
[4]王贵恩,赖云灵.基于现代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交通机电类专业发展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1):18-21+26.
[5]李成.面向轨道交通工科研究生的弹性力学教改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38):79-80.
[6]王志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实习实践教学计划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7,4(6):138-141.
[7]荣荣,杨现民,陈耀华,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30-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