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警察体能教学是警务实战教学训练的基础,本文探讨警察体能教学的特点,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警察体能及警务实战教学训练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警察体能;特点;教学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燕向东.警察体能教学特点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J].教育现代化,2020,7(47):147-15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e Physical Ability Teach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YAN Xiang-dong
(Department of Police Command and Tactical of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polic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olic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Key words:Police physical fitness;Characteristics;Teaching quality
一 引言
警察体能是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警务技能和警务战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体能基础牢固坚实了,才能更好地进行警务技战术和枪械使用的训练。作为预备警察,在具备较好的个人体能素质和警务技能素质的情况下,才会熟练地完成警务战术理念的内化,为从而服务警务实战行动。在警务训练中,警察体能、警务技能、警务战术等实战训练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体能作为警察实战训练的根基,如果水平不高,其他环节就无从谈起。因此,了解警察体能教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公安院校警察体能、技能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二 体能的基本构成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整体形状和特征,反映身体形态特征的指标包括:身体各部分的高度大小(身体高度、坐高、足弓高等),各部位的长度大小(头长、颈长、臂长、手长、腿长、足长),各部位围度大小(头围、胸围、臂围、腰围、臀围和腿围等),宽度(肩宽、髋宽)和各部位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反映身体内部形态的指标包括: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心脏纵横径等。
人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水平有很大联系,各种运动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有所不同,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身体形状况和运动能力水平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运动选材时应从遗传等因素出发,充分考虑遗传因素和身体形态因素,把具有较好身体形态的青少年、儿童选拔出来。
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等)、饮食生活习惯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因此,身体形态的训练也应注意其他手段的运用,不能只看重训练。
(二)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运行质量,它是身体良好运动能力的内在条件。身体机能水平制约了人进行运动时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决定人体的身体机能的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系统,也包括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在日常教学训练中,经常涉及到的身体机能指标包括:运动时的心率、血红蛋白含量、血压、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等;呼吸系统中的呼吸频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身体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类型、长度;人体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等。人的一切正常身体机能都是有遗传的,同时又有变异。如血型、血红蛋白、红白肌纤维比例等就表现出遗传特征。神经类型也有强烈遗传基础,且表现出一种显性遗传。其他如最高心率、最大吸氧量、血乳酸系统、ATP、ADP、CP、磷酸盐系统等受遗传影响也较大。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机能的许多指标受遗传因素决定,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变异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和改善身体机能。身体机能的改善主要通过体能训练、各种专项训练的方式去实现。合理科学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和提升人的身体机能水平;同时,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有效地促进体能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展示出的一种能力,是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人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灵敏性及柔韧性等方面的能力。身体素质包含人体运动的机能能力,也包含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机能能力。
身体素质在人从事各项运动中,主要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灵敏性以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这些机能能力在人体运动时主要表现为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完成单个动作频率的快慢、体位移动一定距离用时的多少、保持肌肉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肌肉群之间活动的协调配合和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等方面。因为这些机能能力是在大脑皮质神经调节和有关组织器官的配合下以肌肉活动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所以人的身体素质又可以理解为人体在大脑及神经中枢的调控指挥下,通过各部位肌肉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人与人之间身体素质的水平差别较大,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年龄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各差异性主要包括自然增长、自然减退和训练增长。人们通过对不同肌肉群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身体素质自然减退的速度。
(四)心理职能
心理智能包括心理素质和智力因素,两者都是影响和制约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相关方面的重要方面。其中心理方面的意志力和对各种外界、内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警察执法和处理各种危机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体能的整体构成图中(如图1),身体形态是人体能状况的直观静态表现,生理机能是体能结构的生理性基础,身体素质是人的体能状况的动态外在表现,而心理智能则是体能系统结构的流动润滑剂。比如某人外形上肩宽背阔,那么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上肢或肩部比较有力量,而这些源自平时运动中生理机能上肌肉、各个韧带产生的积极变化(肌肉收缩力增强、肌纤维增粗、韧带拉伸程度较高等);如果一个人身体素质中的耐力素质很好,那么他必会有较好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同时也体现其心智水平上较强的意志和韧性。
三 警察体能教学特点
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系统永恒的主题,又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对于公安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人才的行业特殊性和实战性,其对警察实战课程的质量要求会更高,警察体能课程作为实战课程的基础,确保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警察体能的教学特点,剖析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警察体能在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明确,进而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提高警察体能教学质量[2]。
(一)影响教学质量的多样性
警察体能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学校的教学观念、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教学过程中的因素包含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还有教学结果评价和教学环境因素中的校园文化、班风等等。其中,在警察体能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强,需要较好的师生互动,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体能基础,所以生源质量和学生体能基础的差异性对警察体能教学的影响很大。正是影响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才使其具有别于其他课程的鲜明特点[3,4]。
(二)体能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学风和社会环境,各学校的学风建设不同,不同院系对学风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对警察体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另外,公安院校和基层公安机关对大学毕业生警察体能水平的高标准要求,对警察体能教学也是一种促进。然而伴随公安机关招录机制的改革,备考式的训练对警察体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些复杂的教学大环境对警察体能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5]。
(三)学生体能基础的差异性
教学离不开对象--学生,也离不开教学对象的基础。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人群和地区,所在的地区体育锻炼环境也不相同,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影响很大,体能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6]。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性
警察体能教学是较为系统的立体过程,在横向上,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专业、系部的较好配合才能有效实施警察体能教学课程要求,从而达到公安院校警察体能的教学目标。例如,场地设施的建设、课程的合理安排、相关场地设备的配置以及教学器材的有效利用等工作都离不开学校的后勤处、教务处、网络中心等行政教辅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也离不开各专业系部的协调配合。因此,建立一个由各专业、院系和警体教研室共同参与的警察体能教学科学管理机制是必须的,毫无疑问将对警察体能教学产生大的积极促进作用[7]。
(五)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警察体能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施过程离不开教学训练场的实际训练,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也得在教学训练场这个特殊的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体能训练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动作传授、也就需要教师亲自指导,讲述技术规模,纠正错误动作,这使得警察体能教学须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而“以学生的活动和训练为主,教师只讲授”是不能适应警察体能的实践性特点的[8]。
四 影响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改善途径
根据警察体能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学阶段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与公安人才培养质量休戚相关。因此,从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构成入手,分析制约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整个过程是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过程从形式上看,警察体能教学就是双边互动、平衡发展的过程,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警察体能相关知识、提高体能水平的训练过程,过程中的所有条件和工作都对警察体能教学质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从我国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因素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结束时预期应达成的学习效果,也就是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学习终点行为的描述。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它本身就需要从预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并最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评判教学结果好坏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活动的动力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效果终点,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因此,要想提高警察体能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明确警察体能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其教学方向,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和体能水平,进而达到最终学习目标,对每一次教学或自我锻炼都有细致明确的目标,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积累、进步中获得激励,调动学习兴趣,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解决警察体能锻炼效率低下的问题[9]。
(二)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不仅是实现教学的推动者,也是知识、能力的传播者和导演,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直接的组织管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如何展开教学活动、教育的大方向、内容、进程和结果等,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能力培养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创新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等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效果、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10]。
1.业务专业水平。业务专业水平是指教师自身在警察体能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方面的基本功。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是影响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因素。如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他在教学中更可能讲解透彻、示范准确,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相关技术动作,教学效果也可能更好。当然业务水平并不等同于教学水平,但是教学水平是可以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来提高的。
2.教学技能水平。从事警察体能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论讲授,更需要实践示范指导,不仅包括在体能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控制课堂的能力等,还包括教师个人运动技能水平、技能剖析能力等。
3.理论知识水平。警察体能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总结提高,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因此警察体能教师也应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由于警察体能是实践性很强的训练型课程,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往往被忽视了,警体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公安学等具相关理论难以熟练掌握,教师对有关教学教法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也成为制约公安院校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4.敬业爱岗精神。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是教师是否尽职尽责、是否热爱教育重要表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传承过程,教师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才会从内心深处去积极备课、努力创新、关心学生,也才会全身心投入。有时候即使教师业务水平高,教学水平也高,如果敬业精神不强,也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5.科研创新精神。科研创新是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知识、了解当前学科特点和趋势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学工作保持前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警察体能教学也同样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随着警务实战工作的发展变化和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警察体能教学同样需要顺应朝代潮流,警体教师需要吸收采用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把科研与教学深入结合,从而推动警察体能教学更好地发展[11]。
(三)学生学习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从知识技能的学习吸收上来说,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优劣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其在大学期间学习效果的好坏,亦即通常所说的“学苗”好坏直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挂钩。所以可以说,学生本身的素质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
学生本身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个性差异、体能基础等,而这些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在警察体能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方面有着内在主动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警体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训练状态和情趣,注意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同时突出教学训练方法、锻炼习惯的培养,通过改进体能锻炼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四)场地器材因素
场地建设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如果没有良好地教学场地,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式的实施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训练器材是警察体能教学的重要实施工具,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为警察体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
五 结语
警察体能教学的几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构成了警察体能教学活动过程中内在互动的关系,从内外、纵横等视角立体影响着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发展。因此,警察体能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以上影响因素及其活动过程的有机协调,也就是对教学质量工作的全方位、全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0.
[2]杨晓飞.军队院校教学保障系统资源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68.
[3]田文学,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现状探析[J].体育科技,2013(6):107.
[4]田文学.我国警察体能评价体系研究[J].政法学刊,2008(6):123.
[5]高艳.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3):174.
[6]李明,向朝文.公安院校学员体能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3):241-242+245.
[7]王强.警察院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弱化及其根源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6(33):273-274.
[8]付岩.从哲学视角看警察战能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6(33):275-276.
[9]常小龙.警察实战用枪能力结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6(24):203-205.
[10]李红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国内警察战术训练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6(30):46-47.
[11]安家臣,孔令南.警察实训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6(33):194-1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