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考核导向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09:2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是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一类课程。本文对计算机网络类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变单一考核为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以网站建设为例,从网络底层到应用页面进行系统综合设计,从实践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初步达到了较为科学、全面地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实现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创新应用型人才;实践与考核;网站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李晖,等.基于考核导向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55):46-49.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Exam-oriented

LI Hui,ZHANG Zhi-jia,SANG Hai-feng,YAO Xiao-hui,FENG 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are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 majors,which ar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more 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application abili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changing the single assessment to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ssessment forms,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of system desig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Taking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the system comprehensive design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bottom of the network to the application page,an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etc.,so as to preliminarily achieve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learning status and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Practice and assessment;Website design

一 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以适应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有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以工程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两过硬”为特色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别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网络类课程已成为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近几年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课程组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课程全过程存在的不足,对该类课程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改革与实践。

在培养过程中变“传授知识”为“提升能力”,倡导并践行反思型教学模式[1],在培养模式上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2]。在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上开展研究中发现,考核方式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上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二 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与方式

(一)课程现状


网络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和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以现阶段主流协议TCP/IP为主线,涵盖网络发展史、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互联、传输层、应用层、网络信息安全等,要求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应用,掌握网络通信和协议实现。该类课程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理论基础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实际动手、分析与开发能力。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且比较抽象,学时较少,仅仅利用课内学时,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困难。鉴于在网络数字化信息时代,原有的教学过程设计和试卷、报告等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上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考核方式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上起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因此必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也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分析

长期以来,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试卷考试或者课程报告为主,占比70%-80%,虽然总成绩里包含20%-30%的平时作业和实验上机成绩,但这部分成绩区分度不大,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导致学生专注于期末考卷内容的学习,“老师考啥我学啥”的思想不断蔓延发酵。出现了“90分学生考前一个月学习,80分学生考前一周突击,70分学生突击48小时”的为分数而突击学习的现象,严重背离了“严起来、难起来、忙起来、教学质量提起来”的宗旨。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与科学化、多元化的考核相结合,摆脱单一的考评内容和机械的考核方式,实施多元、互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三)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考虑到课程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精力的投入,改革考核方式的思路是改变原有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单一性,最大程度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基于此思路,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是改革试卷或者报告内容,第二是提高实践创新应用能力考核比重,构建新颖独特的考评方式。另外,鼓励学生参加类似华为HICT认证的相关培训和考试。

如何设计合理的过程化考核模式是考核方式改革的关键。怎样的过程考核内容和形式,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平时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客观地测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能够通过过程考核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及时做相应的有利于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调整,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设计合理的过程考核模式是本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过程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式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属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3],因此,过程考核以大作业形式,提高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即大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占50%,试卷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关计算、网络设计(地址分配和路由)和实验中涉及的内容。试卷题目类型主要以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尽量避免考前突击的现象。

大作业内容包括协议实现和创新设计制作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网络协议的实现或网络监控设计及分析,占20分;另一部分是网站设计(属于上机实验的课外作业),占30分。

(1)网络协议实现

网络协议实现或网络监控设计是实践大作业部分,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要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编写ARQ、UDP等协议,并进行实验测试,以论文形式撰写报告。每次出若干个协议题,多个同学一组,相同协议可以采用不同的不同编程语言编写,如JAVA、C++、C等。这个考核目标主要考察学生对网络协议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其实现和测试方法,改变以往只教授抽象的协议,学生并不了解协议如何实现及其在网络中应用状态。所设计考核内容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之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相互学习的协作性,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动手实现网络协议的兴趣。考核评价成绩根据程序运行演示、实现过程描述、调试现象分析及报告书写规范程度四个方面完成情况给出。

(2)网站(网页)创新制作

网站设计(网页设计)制作属于过程考核的创新设计部分,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在上机学习网页制作基础上,自由组成3-5人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自主选择网站主题、自主设计网站内容及网站功能。网站设计完成后,撰写报告、制作PPT,最后通过全体学生参加的展演答辩综合评定网站设计这部分的成绩。

答辩展演内容包括组长从选题构思、设计思路、制作手段、设计过程的花絮等方面总体介绍,组内成员介绍并演示各自承担的工作部分。这种设计的考评方式一方面给每位学生上台激情表演的展示机会(所以起名“展演”展示表演的意思),把自己的努力、所获和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网站(网页)创新设计的评定标准包括六个方面,如表1所示。

\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通过上述对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效果与预期相一致,甚至超出预期,如网站(网页)创新制作大作业形式和考核方式收到超乎预期的效果。这种方式真真切切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在网页制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让学生忙起来。从浏览网页到自己亲自制作网页,从欣赏网站网页上的美图到欣赏自己设计的网页美图。在展演时,学生们都带着一种情怀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例如爱好摄影的同学组设计的网页主题为“我们的摄影生活”,主要展示大学时代的摄影记录,记录从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军训、宿舍等等所经历的美好瞬间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如图2所示。

\



展演有时能起到震撼的感觉,例如一组学生以“弘扬红色精神,继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以革命历史为素材,主要讲解了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历史事件相关的故事、人物等,设计了名为“红色记忆”的网站,宣扬红色精神,不仅学习实践知识,更丰富精神世界。网站设有5个栏目:首页、爱论坛、视听中国、红色足迹、红色典藏。在展演过程中足足用了40分钟的时间,没有一名同学提出超时,展演结束后,同学们给予这组热烈的掌声。如图3所示。



\


从2016年开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发网页制作大作业实践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改革方案。四年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从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到自主设计网站风格,从收集素材再到制作,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制作,组员从共同设计网站内容、网页版式结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再到设计不同功能模块。从租用服务器、申请网址再到最后测试和浏览网页,学生们通过短期课外合作制作,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扭转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应付考试,一味追求期末试卷考试的分数”的思想,从心里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动手应用能力的训练,加深了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课程内容的实训和考评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思广益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应用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短暂的课程实践教学及学生课后的实践锻炼,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了网站开发的多种技术和语言,学生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的能力。

近几年有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选择网站设计类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甚至有的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网站开始了创业。学生们在创新性设计自己网站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知识、动手实践的乐趣,获得了学有所获的成就感。

四 结论

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本文设计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中的过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学生自主设计网站前段和底层技术的实战训练,以展演形式提交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以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的试卷考核内容及题目类型的设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突击学习的现象。以大作业成绩加试卷成绩作为学生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1]李晖.反思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113-115.
[2]李家伟.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J].学生管理,2015(4):228.
[3]王笑妍,杨瑞君,曹国刚,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9):258-259.
[4]徐伟.试析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44):292-293.
[5]冯为华,刘丽,王祥荣.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4):78-80.
[6]王亮,田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22):75-76+83.
[7]徐佳丽.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35):54-55.
[8]刘改枝,蔡邦荣,关延彬,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策略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7):182-183+194.
[9]汤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0):146-147.
[10]冯世斌.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38):54-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