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物理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0 17:24: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中检验教学效果、进而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考查代表性差,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过程性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的全程监督和评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价,是对教和学两方面综合性的考核,是改进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拓展课程;智慧教学;线上考核

本文引用格式:刘源,等.基于过程性考核的物理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4):124-126.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 of Physics Course Based on Process Assessment

LIU Yuan,LI Xiao-dan,TIAN Wei

(College of Science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Abstract:Curriculum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ctivities,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test teaching effect,improve teaching work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The traditional form of final examination is not representative,so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tudents’learning quality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process assessment method is to supervise and evalu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s’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to test students’learning effect,and to evaluate teachers’teaching work.It i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Process assessment;Expanding course;Intelligent teaching;Online assessment

一 过程性考核研究背景

近年来,过程性考核在高校教育中已经运用得非常广泛,众多高校已开始探索在某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考核方式,王艳秋等在分析了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考核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过程性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之间的区别,并探讨过程性考核的作用,证明了过程性考核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1]。朱晓旭等通过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进行研究和实践,基本消灭“高分低能”现象,学生的动手实践编程能力明显加强,考核结果客观反映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也促进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2]。以上尝试说明过程性考核方式具有灵活普适的特点,可以在充分分析课程性质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自身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过程性考核内容与形式,因此如何为不同类型课程设置过程性考核方案值得继续研究。

二 过程性考核方式探索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按照我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功能材料》课程属于物理专业课程中的拓展课程,该类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某一个应用知识领域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创新技能。功能材料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与许多学科交叉,涉及发光材料、磁性材料、薄膜材料等众多分支,领域广、内涵深[3]。传统期末考试因受考试时间及考试题量的限制,很难涵盖到所有知识点,造成学生只重视考试内容,而忽视了平时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可见,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该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实时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及技能水平,并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全方位的考核和监督,本课程采用多形式、分阶段的过程性考核方式,以有效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过程性考核具体实施形式探索

1.多形式考核


(1)小组综合性作业。为鼓励和督促学生主动钻研新知识,尝试自主探究式学习,除个人常规课后作业外,还需以团队形式完成小组综合性作业。教师在绪论部分对本课程做基本介绍,并将学生随机分组,按照课程内容所涵盖的具体分支选取出最具代表性的专题,供各小组按兴趣选择。各小组经协调商定后确定选题,要求全体成员课外查阅不少于5篇中英文有关文献,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并完成最终课堂汇报。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查找国内外文献,以“一探究竟”的目的去自学某方面的知识,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思想,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专业课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如何应用到具体的学术研究中,使学生通过实例真正了解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统一,从而改变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偏见,产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堂汇报可以由小组推选代表完成,也可以集体参与,但各成员都应结合自身兴趣及优势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汇报中,例如:文献的整理总结、汇报提纲的构思、展示用ppt的制作。汇报中每位学生介绍自己所做贡献,教师及其他各组学生分别对汇报情况打分,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

 
(2)基础知识线上考核。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如需要阅读的课本或文献,或教师自己制作的课前复习和预习课件,可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可采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将相关内容提前推送给学生,并将主要知识点以练习题的形式采用“雨课堂”的试卷功能发布,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动态掌握学生的预习完成进度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课上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侧重点和进度快慢,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教师划分的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个学期可设置4次阶段性线上测试,每次考试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按照时间顺序增大。如线上测试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可选择“问卷星”作为测试工具,简单方便,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也不错。

(3)个人文献阅读及总结。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上理论与实验统一、方法上个性与共性结合、体系上多学科交叉与渗透。因此教学设计上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前沿的学术论文作为案例,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展开教学。必须实时跟踪学术研究,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调研文献,主动获取和分析文献,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课内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如何独立开展研究。专业课教师需要始终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选出与课程内容相关、适合作为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的典型文献,提前做好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问做好备案以备及时给予解答。通过分析典型文献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研究思路,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调研文献、如何开展学术研究。从而适当引导学生接触科技文献的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在自己查阅的相关文献中筛选出一篇自己感觉最有收获的文献,并将主要内容缩略成短小精炼、通俗易懂的科普短文,书写时要突出自己在阅读时收获的知识要点,及文章在该领域的地位和重要性,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应完成一篇文献总结,计入期末总成绩。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可适当融入课程思政,不止限于书本上知识的讲授,在分析和介绍文献中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测试方法的物理原理及实验操作中自然渗透和强调科学实验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学术道德规范。


\

2.分阶段考核

过程性考核重在过程的合理安排和成绩比重的科学设计。教师需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按知识单元进行划分,列出每个单元应达到的评估标准,依据标准设置考核内容及评价细则。线上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知识点分布按期完成,尽量控制在每4个教学周进行一次线上测试。个人文献阅读及总结可安排在小组综合性作业课堂汇报之前完成,教师可根据小组内各成员的文献总结情况提出对综合作业的指导及修改意见,帮助小组更好的完成课堂汇报。各小组的课堂汇报可提前安排好时间表,每次课安排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按期进行即可。

3.全方位考核

过程性考核的内容要全面涵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以及素质锻炼三方面,确保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够得到考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线上测试主要以客观题型为主,测试得分可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成绩分布可客观反映学生的自学及课堂学习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数据分析给出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从个人小论文的文字表述中及课堂汇报的口头表述中教师可正确判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做出打分。小论文撰写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清晰程度也能如实反映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这几个方面考核的结合,教师可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在考核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素质。

三过程性考核教学效果检验

过程性考核重的是过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平时对课程的投入和参与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比提高是合理的,文献阅读和缩写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的理解,小组合作课堂汇报活动给了学生做科技报告的锻炼机会,在合作中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过程性考核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过多,希望教师今后做适当调整。

\

 
四 结论

本文以本校物理系为例,在参考其他高校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应用物理专业选修类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出符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的基于过程性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状况和阶段性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通过全程关注并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过程性考核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应变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必将起到提高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秋,白林,朱扬宝.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128-131.
[2]朱晓旭,杨季文,赵雷,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22):99-102.
[3]刘源.案例教学在专业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功能材料”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1):87-90.
[4]李维杰,刘宝林,王欣.“探究-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6):169-170+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