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智慧教学工具和平台,也推动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入手,分析了汽车构造课程目前教学现状和不足,探讨了雨课堂在该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及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应用,以弥补该课程在传统授课模式中的不足,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雨课堂;汽车构造;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李淼林,等.基于雨课堂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20,7(41):6-9.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Rain Class
LI Miao-lin,LI Chang-yu,DAI Hai-yan,WAng Li,ZHAng Chun-hua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iven birth to many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and platforms,and also promoted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of the rain class,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course,and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in class in the pre class preview,in class interaction,after class review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urs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so a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a better quality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Hybrid teaching;Rain class;Automobil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一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机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MOOC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1]。大学生利用电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在超星泛雅、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有道学堂、学堂在线等网络平台学习名校名师开设的精品课程越来越便利,网络课程的质量和吸引力在逐步提升。主要原因有:第一,课件、动画、视频、图片、实例等精品课程资源非常丰富;第二,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规律将复杂知识单元化、简易化成10~15分钟的片段,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名师讲课引经据典,博学多才,轻松有趣;第四,网络课程没有固定场所和固定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空余时间轻松学习系统化的课程知识。但是,完全网络在线学习模式严重缺乏教师的主导与监管,使得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远远偏离期望值。传统面授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式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智能手机普及化的时代,其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育部2019年发文强调,高校要着手打造一批“金课”,拒绝“水课”。在此推动下,许多高校相继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探索,试图将线上精品资源和现代化教学工具与线下教学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有机结合,通过构建情境、交互、讨论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将学生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这种混合式教学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创新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是彻底解放教师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中重点难点讲解、课后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雨课堂正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念,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免费智慧教学工具[1]。清华大学文理工一线教师全程参与研发,因此更贴合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习惯和需求;它基于大众化的PPT和微信,通过课件推送、多通道实时互动等手段,教师可方便地通过手机与学生进行教学连接与互动,将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紧密衔接,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雨课堂为所有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为教学考核提供大量的后台数据以完成形成性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
二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现状和不足
汽车构造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上承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汽车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下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涵盖知识点多,车型应用面广。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汽车主要零部件结构的识图、认知和理解能力,锻炼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3]。从2009年开课一直至今,该课程不断尝试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了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老中青课程教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资源,建设成了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该课程目前开设于大二第一学期,理论授课为64学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拆装实训为集中2周,在实训室完成。理论课主要介绍燃油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结构,实训课主要拆装燃油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尚存在以下问题。
1.该课程需要先修工科的制图、机械、电子等基础知识,而车辆工程专业大多学生在这些方面基础较薄弱、学习不扎实、挂科较多。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参考教师团队自编的汽车构造教材,同时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快速发展,教师也与时俱进,实时补充和更新知识,使得本来学时就少的课程显得更加紧凑。
因此,该课程知识点多,学时少,而学生个体之间的接受程度有一定差异,上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尽可能讲授更多的知识,基本上很少设置互动和提问,学生为了跟上教师的快节奏忙于记笔记,而顾不上深入思考与充分理解。教师上完课后,接下来的学习就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点的消化和课后复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疑问或者创新思考时,没法及时反馈,课程缺乏有效的课后辅导和互动,导致整体学习效果较差。
2.当前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教师以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具体的学习单元设计和课件制作。虽然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PPT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和语言的讲解实现课程知识的讲授,但基本上还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虽然课前课后让学生通过超星慕课平台学习汽车构造精品课程的知识以便加深理解,对部分学生而言起到一定的学习辅助作用,但部分学生缺乏教师的监督,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不佳,根本原因是这种方式缺乏师生的情景式实时互动。
3.目前上课的大学生大多为00后,追求个性与情感,崇尚新科技,热爱生活,快乐学习。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已全方位渗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在校园课堂、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处,随处可见“低头一族”[4],部分学生上课不带教材但必带充电宝,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就想看看手机,刷刷微信、朋友圈、微博或者玩玩游戏、抖音、快手等,而听课左耳进右耳出,这些似乎已成为大学生的常态。为了改变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常态,学院推行并实施“无手机”课堂,这让大部分学生心不甘情不愿,顿时失去学习乐趣,在课堂上表现为心不在焉,以致于打瞌睡或发呆或走神,课堂气氛较沉闷,学习效果较差。
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5],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目前汽车构造课程配有两周的拆装实践,与理论教学分开进行,其中发动机拆装和变速箱拆装各一周。理论课教师在课上会演示一些曲轴、连杆、活塞、凸轮轴、气门、离合器、悬架、制动盘等零部件实物模型,提高学生感性直观认知,但尚没有让学生接触到复杂的发动机或变速箱整体结构实物,只能通过视频演示加深印象,使得学生对这些复杂结构的理解较为困难,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完全错开,易造成知识脱节。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是以行政班(50人左右)为单位开展,每4人一组,分组进行拆装。实训课指导教师在拆装前先对发动机或变速箱拆装的理论要点、工具介绍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口头详细讲解,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坐在后面的部分学生听不清楚,然后开始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实训学时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在拆装实践过程中,没有遵照拆装步骤,没能弄懂拆装对象的结构与原理,甚至没有正确使用工具,只是急急忙忙盲目拆卸,使得部分机器零件(如螺钉、链条、带等)损坏,最终要么组装不上,要么强行安装。拆装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提交纸质版拆装报告并进行答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报告质量和答辩表现三方面综合给出成绩,结果发现,每个班的优秀学生的比例不超过20%,报告完成质量和答辩问答表现总体不佳,实践教学效果实不乐观。
5.课程考核方式较传统。在本校车辆工程专业IEET认证通过后,培养计划中的必修课都相应增加了期中考核,因此该课程考核办法由原来的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试(50%)的方式改为平时考核(30%)、期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50%)三部分综合的形式,平时考核又包含了出勤情况(30%)、课堂表现(20%)和作业完成情况(50%)三方面,期中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总体上偏传统考核。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课前课后的其他学习行为(如预习、复习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缺乏数据的支持,老师难以真正有效评价。
三 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提高汽车构造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实时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主动自觉地“忙”起来,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该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和预习
在课前环节,任课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雨课堂开展自主学习[1]。任课教师在上课前,手机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并进行教学班开课,形成课程班级二维码。同时教师在电脑端安装“雨课堂”插件,借助Powerpoint精心制作雨课堂课件和预习思考题等,合理设计教学提问,凝炼教学重难点,模块化梳理教学思路,上传并发布课件等资料至雨课堂课程班级,并在上课的前一天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如完成章节预习思考题、观看汽车结构视频、观看汽车零部件结构图等。为了提高雨课堂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可在课件发布时配以适当语音,以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从而使得课前预习更赋情感更易理解。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并通过微信扫一扫该课程的二维码受邀加入课程雨课堂班级,并改为真实姓名。在上课前一天,学生可通过手机雨课堂进行课程内容预习与思考,对认为重要的知识点页面可以“收藏”,对有疑问的页面可以反馈“不懂”或者给老师留言[5]。
(二)课中教学和互动
为提高课堂互动性,借助雨课堂的课堂扫码签到功能,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师通过课前查看思考题完成情况和预习“不懂”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课中开展答疑解惑[4]。比如预习到配气相位,很多学生对其作用及其原理“不懂”;或者柴油机的喷油泵知识,很多学生对VE型喷油泵的结构与原理“不懂”,教师根据不懂的学生人数及时答疑解惑,并调整上课节奏,对于这些“不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学生易理解的其它知识点作简单提示。学生上课时无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只要网络信号允许,都可用手机雨课堂实时接收教师在投影屏上展示的雨课堂课件,避免了因座位靠后排而影响PPT视觉效果。为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低头”变“抬头”,可适当地布置随堂测验,避免上课走神。为进一步促进师生实时互动,教师可实时观测学生答题动态表现并公布答案,学生可实时进行答题并对比答案。为增加课堂灵活性,教师可设置答题限时或随机点名或弹幕功能,学生可借助手机雨课堂以弹幕或投稿形式踊跃发表不同观点或意见,并实时滚动演示,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这种现场情景式互动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学习更轻松愉快。
比如课堂上讲到汽油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可燃混合气浓度时,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分神,此时可发布一道单选题:发动机怠速需要什么浓度的可燃混合气?接下来通过问题导向,逐步引导他们联系实际思考:发动机怠速一般体现在什么工况?耗油吗?不同车型怠速油耗有什么区别吗?等问题,通过设置限时抢答或随机点名作答,激发学生内在活力,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紧张感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更好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时显示的答题结果,对积极思考并答题正确表现优秀的学生,象征性地发一个小红包以示奖励,不为鼓励为金钱而学习的态度,只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三)课后总结和复习
教师可根据雨课堂的课中互动环节形成的丰富的教学数据,如学生出勤情况、答题表现、课堂互动等方面,做好课后总结和分析,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从而评估教学过程和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指导表现优秀的学生对表现不佳的学生开展分组帮扶辅导,视其表现给他们奖励“公益”加分。为了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点,教师可手机推送复习PPT、自测题、慕课视频链接网址、参考文献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可借助手机雨课堂留言板与教师开展教学讨论,例如涉及到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容时,教师课后发布一则讨论公告:电动汽车有哪些新技术?什么是车联网?智能驾驶目前有哪些级别和功能?等。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去查文献资料从而参与讨论并逐渐获得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习视野,增长了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汽车构造拆装发动机或变速箱之前,实践课指导教师将拆装前的理论知识、工具介绍、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分解成若干个微视频,然后将它们按顺序分页插入到雨课堂拆装实训课件中,并通过雨课堂将课件发布至学生端,使他们在拆装前、拆装中、拆装后均可随时随地学习拆装视频中的知识和要求,并借助“不懂”标记或留言或现场提问与教师进行多通道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实践教学效果。
(五)完善教学考核方法
雨课堂强大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使过程性考核评价变得简单可行。在课程考核中,需更加注重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全面综合考核[6],比如在平时考核内容中,增加雨课堂课前预习(预习思考题的完成情况、课件预习情况、观看视频自学情况等)、课中互动(雨课堂上的签到、互动和答题情况)、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章节知识复习情况等)的表现成绩,将平时成绩占比增至50%,期中与期末成绩各占比25%。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可以尝试通过雨课堂设计试卷课件,作为考查测验,其题型储备丰富,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题等。教师通过手机将试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手机端限时完成考试,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避免了紧张感。教师可将考试成绩导出并作数据分析,从而评价学生阶段性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及试题难易度。这种考核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临阵磨枪式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四 结束语
信息技术给传统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辅助来完成教与学。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免费智慧教学工具,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本文是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运用雨课堂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前准备预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总结复习、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初探,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实时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不仅可以为教学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参考,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雨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这种模式,其教学效果好坏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对整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把控,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期间合理安排各章节学习单元、精心制作课件、思考题、自测题、视频等,前期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提供配套支持(如教室全覆盖、全天开放的免费5g Wifi网络)与资金投入(如录制微视频等)。
参考文献
[1]吴婷.基于雨课堂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0):36-37.
[2]王利,苑丁杰,李伟强.基于雨课堂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280-281.
[3]姚永玉,陈智勇,赵红霞.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7):31-33.
[4]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5]张学艳,于增信.《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2):104-105.
[6]李汉臣,安丽红,李润丰.“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全过程评价方法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3):113-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