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应急管理部应运而生。但在应急管理推动发展的同时,应急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却尚未形成,人才缺乏成为了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应急安全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针对当前应急管理人才短缺的精准定位,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内容,对实现我国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刚,等.基于应急管理形势下的安全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4):28-32.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Safety Engineering Based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ituation
WANG Gang,CHENG Wei-min,SUN Lu-lu
(1.National Engineering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Mining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2.College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ent major security risks,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command,respo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However,whil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motes development,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system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has not yet formed,and the lack of talent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training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safety.In view of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personne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Safety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Reform
一 引言
“单灾种”型应急管理体系已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实行多年,这种通过不同专业部门管理不同类型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分类管理”模式已适应了对社会管理的专业分工要求,但也因过于分散化带来了部门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联调,导致应急能力建设不平衡,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受到制约[1]。针对上述问题,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根本,以响应、监督、管理各方面公共安全为要求,进一步整合优化,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协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管理水平,保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繁荣发展[2]。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越来越得到注重。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均面临机遇与挑战,而阻碍其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生产生活中安全事故的频发。因此亟需大量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在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安全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3]。这种现象促进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安全工程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及老师能给予更高的培养计划及配套系统[4]。
二 应急管理发展现状
(一)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
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在没有得力的指挥及系统处置的情况下,对于像地震、水灾、火灾爆炸、流行病、重大交通事故等安全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处置并得到一定效果是很难的。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使得处置重大安全问题因适应安全科学规律而更加有效。
应急管理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救助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这四类灾害通常是很难被分清的。例如,大多情况下被称为自然灾害的地震,生活中地震的发生不仅会涉及房屋的损坏、还可能造成道路坍塌、人员伤亡等危害,对地震中伤者的救援、治疗又涉及医疗救助领域。因此,通常实际中对应急管理事件的处置中会涉及多类事件、多个部门。如果完全按照“单灾种”型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分配管理,就会使得部门分割、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救援进度。
组建应急管理部,可防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抗灾能力,保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康,确保国家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真正发挥国家应急管理作用。
(二)应急管理学院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安全事件频发,目前社会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不断交织升级,这对预防和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将各种信息、物质资源实现协调统筹与高效配置,防止灾害的扩散与再生带来二次伤害等,需要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建设并深入研究技术应用等领域。
在当前快速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新要求新挑战下,设立应急管理学院,加强培养培训应急管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促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相关方的有效决策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
(1)应急管理工作者队伍中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经验不足、解决安全事件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应急管理队伍素质亟需提高。
(2)安全事件中的应急方案可操作性低、内容繁琐复杂、应急预案间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广泛存在。因此,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亟需加强。
(3)应急管理部门、地方之间沟通尚有不足,信息管理不规范,资源不能及时共享[5]。因此,应急联调机制亟需完善。
(4)社会大众应急救援知识较为贫乏,不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这也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公众的应急救援知识亟需提高。
三 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的关系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逐渐向应急安全方面靠拢,不但可以在理论、技术、人才等方面为国家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还能有效推动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更高台阶。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专业方面可合理利用其办学实力和国内外教育资源,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机构共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国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专家的沟通与学习。同时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发扬惟真求新的学术精神,建立兼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努力完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为应急理论和技术应用的研究、应急安全人才的教育贡献力量,为促进国家应急管理事业、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 应急管理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应急安全与管理是新时代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事关国计民生。目前在办学规模、体系、质量等方面,应急安全人才的培养培训均不能很好的与应急安全产业的当前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涉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6],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就显然不再适用于应急安全人才的培养,因此,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在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且培养的人才类型也应转变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应急管理型人才,如图2所示。
目前,中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应急管理型安全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势必要切合国家应急管理发展战略,为国家社会的持续、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一)国家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以往的教育发展各项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变化的国内教育需求及持续变化的国际环境,下一阶段的教育计划应以创新教育方式为重点,在结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普及受教育意识,根据教育理论现状完善现有教育体制,修补师资力量紧缺的短板缺陷,提高教育开放度等,为突破教育创新改革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家应急安全教育培养方式如图3所示。
(1)把“两个大计”转化为教育优先的实际行动,为加强组织领导寻找新途径,在超前规划中提出更多想法,从资源安全领域着手努力,把发展教育作为发展国家各方面第一要务。
(2)把落实德育这一薄弱环节作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教学改革寻求德育有系统的变革,硬性要求体育美育,切实开展劳动教育,以新的方式促进德育工作。
(3)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既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引导,又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教育体制协调稳定的发展。
(4)克服体制机制障碍。把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艰苦的奋斗”,强化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以发展优质服务为目标深化改革,将继续教育发展难题与机遇有效结合,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并使之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领导象征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高校应急安全培养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方面的问题愈发重视。这一现象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安全工程学科因涉及领域广,涵盖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7]。在此基础上对安全工程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能给予更高的培养计划及配套系统。改善提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如图4所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师资匮乏,特别是在应急管理教育方面。我国应急管理培养具有起步较晚的缺点,根据以往师资队伍形成的周期及经验,等待周期的形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8]。如此将长期存在应急管理教育师资匮乏的情况,这与整个国家目前应急管理领域快速发展的现状相矛盾。因此,必须加快该方面师资培养:针对性地挑选一些优质的教师前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先进的国家,进行进修或培训。
高校要把引进高水平专家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安全工程培养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优势,鼓励专家开展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参与安全工程本科生在应急管理方面知识的培养。
(2)推进应急管理教材建设并平衡课程设置
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教学内容及方法所依托的主要知识载体是教材。教材不光是一种教学资源,更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教材的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尽管有些高校已经创办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着手应急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但只有少数几本能真正被认同出版,成为学生在专业课上使用的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推进对专业教材的建设工作及出版工作,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之相结合的学科知识,使安全专业人才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培养工作走上正轨。
由于现阶段应急管理部刚刚成立,国家对于该方面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教材建设就是如何平衡不同课程之间的比例。只有明确了该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根据课程设置原则,对课程做出取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学反馈意见的收集,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教学调整,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法逐渐更优。
(3)加强教学演练,强化实践类课程
应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仅从理论方面进行学习。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特点适当地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是必要的。可以将学生的教学与校园的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应急演练,引导学生协助草拟校园管理应急预案,鼓励学生宣传校园应急知识等等。甚至有相关资源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分批次到附近的应急管理部门实习。
(4)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的宣传
应急管理专业建设较晚,其社会认知普及度较低,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学校面临不少困难;此外,一些对该专业不了解的人认为该专业学生可能面临就业难、就业面狭窄的问题。因此,高校若想成功开展此专业,必须加强对应急管理专业的宣传工作。以下列举了几个方面进行安全专业的应急管理宣传:①是举办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借此次竞赛邀请应急管理专家与网民就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访谈。②是搭建国际合作培训平台。在向行业甚至国际社会开放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应急部门的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培训平台。③是组织宣讲团。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应急安全知识宣讲团以学校、社区、乡镇等为中心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为提高社会大众的基本应急安全意识贡献力量。
(5)组建应急与安全校企合作联盟
为进一步实现高校与企业在应急安全方向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应急安全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使相关行业的优质资源实现共享,急需组建应急与安全校企合作联盟。要想从本质上加强应急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产教一体化发展方向,同时需要加快与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加快推动成立应急安全校企合作联盟各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使学生既能从学校中学得理论基础知识,也能在现场实习实践中学得应用,为应急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科技支撑。
(三)导师对应急安全培养方式
(1)培养学生“自信、拼搏”的品格
我们要在全面总结之前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自信心;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若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进步与发展,而自信心是推动人去探索创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使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取得自身成功,培养和树立他们充足的自信心是必要的。
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品格,在坚持解放思想,善于开拓创新的基础上,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于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学习中的种种难题。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全国应急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鲜活的力量;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团结精神,凝聚拼搏意识,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增添新动力、提供正能量。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课题
应急安全应该倡导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中来。学生只有切身参与其中才能完善自身发展。实践中证明,整体教学的效果是直接由学生投身课题的积极度、广度及深度决定着的。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人才质量培养”。那怎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科研中?学生学习过程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吸收知识,而是基于现有知识框架和内在经验体系积极构建新框架。抓住课题中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激发学生参与到科研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结论
安全工程人才在应急管理知识方面的培养,是现阶段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既要突显专业特点,又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有专业素养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1)在当前应急管理环境的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既可以满足国家应急管理人才的需要,又可以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对应急安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总结了国家及高校在开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
(2)高校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推进应急管理课程教材建设及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为基本前提制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加强对教学反馈意见的收集;同时开展实践类课程,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提高专业社会认知度。
(3)从导师方面着手对应急安全培养方式进行转变。坚定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品格;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中来,激发学生参与到科研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刘一弘.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特点与导向[J].行政法学研究,2018(05):29-38.
[2]张海波,童星.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5(03):58-84+206.
[3]卢文刚.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改革探讨[A].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2012:6.
[4]王维维,张迎新,康宇,等.基于行业形势下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03):37-39.
[5]史春媛,颜冰,曹隽.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17):51.
[6]倪冠华,程卫民,刘伟韬,等.教学案例库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13):58.
[7]史俊伟,陈章良,董羽,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02):53-56.
[8]佟瑞鹏.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0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