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学科竞赛的金融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0 10:55: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的良性互动。本文结合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作为组织者两种角色参与学科竞赛的实际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当前学科竞赛发展中的瓶颈,并以所在高校“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提出了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意见和具体措施。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创新创业实践需要在创新文化氛围营造、课程体系改造、竞赛助推体系建设、学科竞赛孵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协调下,由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以及高校赛事组织和参与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并合理设计学科竞赛项目和比赛流程,学科竞赛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工具意识;问题意识

本文引用格式:李波等.基于学科竞赛的金融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9):38-42.

The Research about the Routes to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Financi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ubject Competition

LI Bo,HE Qi-zhi

(College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Anhui)

Abstract:Subject competi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s among universities,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Based on the authors'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as a guide teacher and as an organizer,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ubject competition,and take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ncrete measures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ity.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subject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needs system design in the aspects of creation of innovative culture atmosphere,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of competition promotion system,incub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universities,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societies,enterprises,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vent organizer and participating departments conduc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reasonably desig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items and process.The subject competition will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subject competi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ol awareness;problem awareness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将针对外资“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开放,这将极大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并对金融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翌日央行行长易纲公布了十二大措施以及“两步走”的路线图。进一步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不仅有效激发国内金融机构的活力,也对金融类就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倒逼高等学校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生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微观金融尤其是资产定价、风险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适应金融产品越来越个性化的发展。这些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供给侧需求下的金融制度改革,以及金融产品日益明显的个性化趋势,这些都对金融类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急需破解的关键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 我国高校学科竞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自《意见》发布以来,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很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学院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竞赛也在国家层面、省部级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得到广泛开展,其作为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抓手日益得到重视。2018年6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浙江杭州举办“学科竞赛排行榜和千生计划研讨会”。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融结合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尤其是经济金融类学科竞赛不仅重视考察经济金融基本原理、还重视培养参赛学生解读当前经济金融现象以及实践能力,对增强参赛学生利用经济金融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调研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胡金焱[3]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发力,并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紧围绕“理念设计、制度设计和平台设计”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将自身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与社会上的实际需求、实践经验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从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考虑,比如张秀娥等人[4]重点分析文化、制度、市场等地域特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并提出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陶金国等人[5]具体分析了南京财经大学的尝试,文中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塑造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教育家刘道玉[6]认为创新在创业之前、创新需要灵感,并强调要做一个有心的创新创业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有能力随时捕捉创新的灵感和具备实践所需的素质。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实践教育中层次较高的实践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陆国栋等人[7-8]在梳理高校学科竞赛从萌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学科竞赛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新形势下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造能力的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高校毕业生,学科竞赛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科类师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有待改进

部分师生认为创新创业更多是针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理工科而言,与社会科学关系不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诸如“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学科竞赛中理工科获奖较多。这一方面与我国当前高校招生中的专业分配有关;另一方面源于我国社科类学生的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社会科学必须强调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社会的进步、优秀企业的发展以及重大技术革新必然伴随着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项改革举措莫不是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理论革新和伟大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尤其对经济金融领域而言,当前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产品需求个性化以及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思维的新领域[9-11]。

(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重要的参与方,高校教师对推动当前学科竞赛以及由此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社会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努力空间,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团队[12]。一方面,教师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学习和身临其境般的实践经验使得教师的指导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当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压力又进一步限制了教师在指导团队参加学科竞赛等社会实践方面的发展。在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国元证券杯”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因为有着长期的积累和成熟的竞赛辅助机制日益成为我校参与的比较有优势的学科竞赛。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是我校参与较早的学科竞赛、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是我校在校赛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后举办的省级B类学科竞赛。这两个学科竞赛在指导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保证了这两类赛事的优异成绩,并且对于其他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具体操作模式。尤其是由我校主办的“国元证券杯”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一路从无到有,从最初的校赛到目前的省级B类比赛,从赛事组织到指导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和经验的积累都在不断激励学科竞赛参与人员。

(三)学生参赛目的有待进一步净化

当前学科竞赛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个社会,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都对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识并积极参与其中。但学生的参赛动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导致学科竞赛的意义大打折扣。本来参赛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目前更多的参赛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同时由于很多赛事的创新性不足且同质性很高,这不仅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而造成学生参赛过多、时间分散导致参赛作品质量不高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一品多赛、不正当使用或者更严重地出现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不诚信的行为。一方面造成了优质社会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养成,并助长了部分学生浅尝辄止和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尤其是对于本科生而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论文写作培养和学术诚信教育将导致本科生极易做出一些不合乎学术规范,甚至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这需要指导教师进行把控。

(四)学生作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高校学术氛围营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奖励力度的持续增强,学生因参加学科竞赛而进行论文发表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对于尚未对本专业有着深刻认识的本科生而言,尤其是这些学生还没有进行系统学术研究培养的情形下很容易失去了论文写作应有的敬畏之心,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形。这造成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常常浮于表面,不具备深究相关机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让学生失去了思辨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妨碍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夯实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学术写作方面的训练。

二 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类实践的氛围营造和工作路径: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基于笔者参与组织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的经历,以及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后,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尝试选择学科竞赛作为突破口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化改革。必须持续地营造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的氛围,打造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为学生参加此类实践提供硬件保障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培养参赛所需技能。具体而言,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究[13-16]。

\

 
(一)学科竞赛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学科竞赛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分解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甚至不局限于一个专业范围之内,这就要求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要进行合作,把某项学科竞赛的具体要求分解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这需要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科竞赛知识点要求的全面覆盖和能力要求的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视情况安排一定量的课程实验。这一方面通过课程实验的巧妙设计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兴趣并借助实验操作提高理解层次;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参赛能力,尤其是问题发现的意识以及问题解决的手段和能力。此外,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能达到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培养,应该按照学科门类开设专业写作类课程为学生达到专业水平写作的要求作铺垫。这一要求在我校“新经管”背景下的培养方案修订中得到了体现。

(二)争取低层次的练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学科竞赛所需要的问题提炼能力和工具在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中培养

能力聚合与提高是学科竞赛重要目标之一。仅仅进行单项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更具意义的是创造机会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和提高。通过合理设置专业类实验或更高层次的跨专业实验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能力进行综合,并在操作类实验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类实验,从而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满足参加学科竞赛和今后工作的部分需求。专业知识和能力需要通过发现问题、使用工具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体现出来,这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工具意识。对目前大多数经济金融类学科竞赛而言,Excel、MATLAB和Python工具的熟练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我校开设的“Excel高级应用”、“MATLAB量化投资”、“Python金融”等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必须开设工具类实验课程对参赛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进行培养,以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为学生参与更高级别的实践形式创造条件。比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参观、短期实习并进行社会调研等活动,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具体操作能力。

三)举办高层次校赛并在此基础上组队参与省级或国家级学科竞赛,做好校赛和更高级别学科竞赛之间的衔接

为了提高学生参赛作品质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团队,结合具体学科竞赛需求举办校内比赛进行学生能力培养和更高层次竞赛队伍的挑选并重点孵化是一条可行之路。校级比赛作为练兵的一种方式必须提倡,一方面有利于竞赛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赛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并进行最优匹配。目前我校鼓励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举办富有专业特色的校级学科竞赛,比如我校互联网金融学会举办“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大赛”并为获奖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学科竞赛提供支持。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组建参赛队伍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学科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提高参赛水平,提升院校知名度为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举办创造条件以及优化比赛项目并借此开发新的创新创业实践类学科竞赛。

三 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类实践进一步优化思路及制度建设

理论和实践结果显示学科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笔者认为从学科竞赛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有以下工作需要持续推进[17]。

第一,主管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要为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的顺利开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对接校外优质资源,创造有利于提高学科竞赛水平的环境,密切联系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和校外主管部门进行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发和优化,使学科竞赛项目的要求更贴合于真实情景,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沟通的桥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赴这些机构开展挂职锻炼、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鼓励并选拔有意愿的教师开展学科竞赛组织、培训和辅导等工作,比如在学科(专业)建设时设置专业类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基本要求、在岗位考核中赋予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相应比重以及组建跨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等[18-19]。

第二,指导教师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学科竞赛,把学科竞赛视为教学和学生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准确定位目标赛事并据此加入或者组建相关学科竞赛指导队伍,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校级比赛或者省级比赛的组织、宣传和指导等工作中。比如作为一名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当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类学科竞赛并对比本专业培养要求,从而将两者有效分解和匹配,在教学和指导比赛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参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

第三,就学生而言,要夯实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辅以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培训和组建符合赛事要求的参赛队伍。为了提高参赛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学生必须注重以下三点:首先是学科竞赛的选择,必须能体现出专业性,万不可盲目参加比赛导致参赛意义不大,达不到能力锻炼和提高的目的;其次是参赛队伍的建设,需要根据赛事性质选择非本专业的学生参加,如此可以做到专业互补、分工协作并借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最后是专业工具的选择和比赛论文的写作,工具服务于问题的解决,切不可为了显示水平高而选择所谓的高级工具。此外,比赛论文的最终版本体现了参赛团队的水平并最终决定比赛结果,需要学生进行专业写作的学习,最终完成兼具学术性和应用性的比赛作品。

第四,企业和行业协会需要找准在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定位,积极发挥其独具一格的实践优势并借此推动行业的高水平发展。企业作为最终用人单位,更熟悉当前经济金融新形势并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助其发展壮大。作为重要一方,企业应该深度参与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比如竞赛项目的选择和评判标准的制定。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的民间组织担负着沟通业界、学界和政府的重要作用,需要基于本行业良性有序发展的目的协助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利用其平台促进业界、学界和政府三方的有效互动,进一步优化学科竞赛项目并进行推广。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型。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创新,对具有创业意识、创新能力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当前金融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下,高校应该在全社会的有机合作下多举措推动学科竞赛的发展,比如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和激励措施、并做好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和课外实践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金融类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在满足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推动金融类本科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2018-04-10/2018-08-20.
[2]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2015-05-13/2018-08-20.
[3]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11.
[4]张秀娥,马天女.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55-57.
[5]陶金国,廖莉莉,訾永真.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业意愿之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6-50.
[6]刘道玉.创新创业的灵感从哪儿来[N].光明日报,2017-6-13(13).
[7]杜鹏举.我国地方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4):34-36.
[8]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68.
[9]王含笑,刘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视界,2017(09):77.
[10]张英杰.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1):151-155.
[11]成秋如.金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6-08-15(010).
[12]成秋如.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大黑龙江省金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度[J].黑龙江金融,2016(07):15-18.
[13]张璟.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14]王勇,付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与金融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11):150-153.
[15]韩海燕,李晓雯.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02):82-84.
[16]柯赟洁.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障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8):115-117.
[17]杨玉英,周瑛,赵晋.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创业贷款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完善[J].天津法学,2011,27(01):68-72.
[18]王景,叶城均.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人才,2010(22):181-182.
[19]黄唯,袁兴国.浅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4):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