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实习是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府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环节。在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改变了原有的分散实习模式,转而采用了更能体现专业要求、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以校府合作平台为基础的集中实习模式。本文以行政管理本科的专业实习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基本特点、实施流程、实习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几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校府合作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模式的现实建构。
关键词:校府合作;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
本文引用格式:王怀兴,等.基于校府合作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模式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79-83.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Tak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WANG Huai-xing CONG Xu-we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Abstract:Professional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administrative talents,and it is also the main practical link of the school-government coope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s teaching reform,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has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decentralized internship model to a centralized internship model based on the 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 platform that better reflects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better meets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s..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mainly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implementation process,internship effectiveness,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nd elaborates the realistic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el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Undergraduate administration;Professional internship
一 引言
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创新,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具备专业技能和公共精神的卓越行政管理人才为目标引领,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逐步打造了以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实地调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校府合作模式。校府合作,强调的是以高校和地方政府为共建单位,充分发挥校府双方合作育人的联动作用,为卓越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打造坚实、长期、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具有重要的无法取代的实践教学价值,它是架起理论与现实的必备桥梁、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公共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主要方法。与其他模式相对比,校府合作的专业实习模式有其突出的特点。
二 基本特点
(一)专业的匹配度更高
有的地方高校是通过发掘和整合校内管理资源来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提供岗位[1];而有的地方高校则是侧重校企合作来实现行政管理本科的专业实习[2]。但专业实习的最主要原则是“到行业中去”,所以到地方政府机关去开展专业实习是最符合行政管理的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只有到政府机关去实习,才能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建立起顺畅的接续关系,也更符合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平台的稳定性更强
平台的缺乏或稳定性不高,往往是制约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进行校府合作式专业实习的主要症结。在这方面我们也经历过艰苦的探索过程。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虽然答应接受实习学生,但会因实习单位态度变化、人事调整、领导关注度降低等原因而被迫中断。为此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高瞻远瞩,于2014年与长春市朝阳区委、区政府签署了“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朝阳区共建UGE协同创新实验区”协议。依此协议,行政管理专业获得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专业实习基地,为校府合作的专业实习模式展开扫清了最主要的阻碍。
(三)管理突出集中统一
某些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采取的是分散式的专业实习模式[3],即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并自主实习。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节省了经费并回避了安全风险,同时还能够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就业选择。但其问题也同样突出,一是对于一些社会资源掌握较低的学生(例如农村学生),他们无法自主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二是由于分散实习,学校对于学生是否实习、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都无从及时掌握,导致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基于此,与分散自主型实习相比集中统一的专业实习更能够保障专业实习的实效,同一时间统一到政府机关单位开展专业实习,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而且也能够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平等的评价以及横向的比较。
(四)价值侧重课程导向
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把专业实习认为是学生就业前的预热和体验,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这确实是专业实习的功能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笔者认为[4],专业实习是行政管理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构建学生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无论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什么行业,都必须首先完成行政管理本科的教学计划。
三实施流程
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本科的专业实习,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学分为6学分,是现有课程体系中学分最高的。一般在第七学期开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实训活动。从2014年至今,依托校府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已累计组织了6次专业实习活动,逐步形成了准备充分、运转流畅、评价科学的管理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多轮沟通确定实习岗位。专业实习开始前,学校会将行政管理专业拟参加实习的学生名单报于实习单位——长春市朝阳区政府。朝阳区政府会根据学生实习人数进行内部职能部门的自愿申报,经过协调最终确定实习岗位目录,然后告知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系本着“尊重学生、细节微调”的原则向学生公布实习岗位目录,学生自愿申报,如遇冲突情况系主任再做微调。一是需要关注政府特殊岗位对学生性别、个性或素质的特殊要求。例如一些需要体力较好的行政执法岗位,可能更适合男性同学,或是一些综合管理岗位需要具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的同学等等,行政管理系会根据岗位要求与学生协商解决。二是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诉求,更倾向于是到综合性部门历练还是职能部门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三是需要考虑政府提供岗位与专业实习目标的匹配度,实习内容是否能够符合教学计划安排。在多轮协商之后,将确定好的实习人员与岗位匹配名单进行校内公示,并报朝阳区政府备案。
2.校府参与进行动员培训。在专业实习开始前一周,行政管理系会召开“专业实习动员会”[5],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实习的目标、方式、时间、具体要求、安全教育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就学生针对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解答。同时会邀请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来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主要讲解机关礼仪、行为规范、保密义务和一般要求等内容,以帮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实习工作。其中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是培训的重点,学生需要填写《实习安全承诺书》,并签字备案。实习指导教师会根据以往专业实习学生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提前的告知和警示,督促学生遵守实习和机关的相关纪律要求,并强调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也对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专门培训,强调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的沟通技巧和师德师风,督促教师尽职履责。
3.明确归口落实资源保障。需要厘清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产生相关费用的各方责任划分,一般情况下学校教务处会统一划拨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费;学院会负责学生的交通补助及保险费用;学生个人需要负担实习期的个人饮食费用。针对实习期间可能临时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学院会通过专项拨款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专业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院也会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通过专业实习搜集素材、凝练问题开展相关学术研究的学生和教师,学院会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予以研究资助。
(二)过程管理
1.组织制度。形成了“双方三级两主体”协同管理的组织架构,“双方”指校府双方;“三级”指学校、学院和行政管理系三级教学管理机构;“两主体”主要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包括校内的实习带队老师、政府机关岗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实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依此相应成立了专业实习校府领导小组和专业实习执行小组。专业实习校府领导小组由学校教务处、学院和政府主管领导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专业实习的统筹规划、制度建设和整体协同等工作。专业实习执行小组,由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实习带队老师一般由行政管理系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担任,主要负责专业实习的具体开展和过程监督工作。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学生所在实习岗位的政府工作人员来担任,一般遵循“一人一岗一师”的原则,为每位参与专业实习的学生都配备一位其所在岗位的政府公职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帮助指导和绩效评价。
2.沟通制度。在专业实习的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内部会建立起稳定畅通的校府沟通渠道,执行小组也会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和反馈实习情况。同时,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实习带队老师也会与学生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全面、及时掌握学生实习信息的同时也能快速、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在一次实习开始之后,通过微信平台实习带队老师发现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实习目标不符,于是在跟实习指导老师沟通的基础上,迅速将此情况汇报给了实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过协商,最终为学生更换了新的实习岗位。正是有赖于“校府之间、师生之间”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才使得这一问题迅速得以解决。
3.巡查制度。一般分为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两种,均由实习带队老师来执行。定期巡查是指,实习带队老师在学专业实习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实地的巡查工作,第一周的巡查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最后一周的巡查主要是了解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评价,并完成实习后期的相应工作。不定期巡查是指,实习带队老师会在实习过程中随机抽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其他实习纪律的执行情况,为学生最终的实习考核提供信息。
(三)总结反馈
1.召开实习总结汇报会。实习结束后的一周之内,行政管理系会召开“实习总结汇报会”,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召开由校府双方领导共同参加的“实习总结大会”。会议一般包括三个议题,一是由学生分享实习的心得体会,二是由系领导或学校领导对实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三是实习学生之间进行实习互评。会议的召开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和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而且通过经验分享,学生也能够打破实习的岗位所限,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2.实施多元交叉的考核评估。一是以学校实习带队老师为评价主体。通过实地巡查的方式,在综合学生出勤、守纪情况,以及实习指导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实习实效进行全面评估。除此之外也对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实践岗位配备、工作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衡量是否达到原有的实习目标。二是以实习学生为评价主体。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带队教师、实习安排和实习单位的基本评价。另外通过填写《小组评议表》来实施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使获得的信息更加客观和全面。三是以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实习成绩评定表》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的满意程度;通过走访调查,反馈实习单位对带队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情况的认可程度。最后综合汇总多方的评价意见,形成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对校内实习带队老师的绩效评价和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报告,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学院会接受申诉并审查,最终确定结果。
四 实习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对于政府的日常工作有了真实的切身体会,不再停留于原有的刻板印象和片面的批判性思维,而是能够深刻体会和理解公务员工作的困难、琐碎与不易,从而完成了观察视角的逻辑转换。而对于实习过程中发现的行政管理问题,学生也能够主动运用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来加以分析和尝试提出对策,从而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并促进了贴近现实的学术研究思维的养成。其次,通过接打电话、档案录入、文件起草、会议布置等实务操作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会议管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再次[6],学生通过专业实习也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在公益活动中进一步锻造了自身的公共精神品质。最后,专业实习还促进了学生合理就业观念的养成。岗位实习促使学生去反思自身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开始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学生的就业预期和就业心态在这样不断的调整过程中趋于合理。
(二)打造了“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
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既需要理论功底扎实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专业实习不仅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一次提高,对带队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培养和历练。通过带队实习,教师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真实管理事件编写成优质的教学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大大提升课程知识点讲解的深度和效度。同时,专业实习的实践历练,也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视野,通过调查研究使个人的科研活动更符合社会性价值需求。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背景下,面对优质实践教学教师匮乏的问题,校府合作平台无疑成为了教师培养和获取基地。不仅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更贴近行政管理的行业实际,使得实践教学的形式更多样更有效,而且可以邀请将政府机关的实习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发挥校府双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共同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经验保障。
(三)形成了校府合作育人的新局面
通过专业实习充分发掘校府双方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校府合作育人的新机制。对于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而言,不仅可以“走出去”,让学生走入真实的政府机关去历练;也可以“请进来”,邀请政府机关中的优秀公职人员走入课堂、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夯实了“课程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课程化”的人才培养之路。政府机关不仅成为了高校专业实习的基地,高校也成为了政府公务员的培训基地。学校精选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为地方政府开发了符合需求、科学系统、面向未来的公务员培训课程,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从行政管理专业的角度审视,高校和地方政府存在着高度的战略契合性,政府机关长于经验、地方高校重于理论,双方的有效配合和资源共享,必会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五 总结反思
(一)尚存的主要问题
1.实习时间的安排还需合理。通过与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存在一定的意见。这个时间段往往和学生就业、考研等方面相冲突,导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同时与实习单位的领导交流我们也发现,两个月的实习期也略显短暂,对于政府机关中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而言,一个实习生从适应到培训再到实务操作,两个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一些部门的工作受时间性影响比较明显,导致对于学生实习可能无法提供内容充实的实践安排。
2.实习岗位的确定还需科学。我们发现某些岗位实践的内容与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某些岗位的实践工作安排也无法完全达到实践技能提升的预期。出现一些机关岗位业务繁忙却无人可派,而一些机关岗位业务不多却无事可做的问题。岗位与实习内容的匹配度是影响着专业实习的效果重要因素,学生在岗位上无法深化知识、锻炼能力,是对校府合作资源的巨大浪费。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校府双方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在多次实习的经验积累基础上,通过完善沟通机制来提升岗位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还需加强。校府合作的初衷是人才培养,而校府合作关系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在于互利共赢。仅仅是一方索取一方付出的格局会有损校府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而且也有重蹈其他专业实习基地“人走茶凉”窘境的风险。所以尽管有校府双方的合作协议,但要想把协议变成双方合作的现实动力,还需要找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赢的增长点,充分激发校府双方的合作动力,才能保障学生专业实习工作的长期有序开展。现阶段,着重需要调研和思考的是,地方政府的现实需求和高校的供给能力之间的融合性,即双方的利益交汇点在哪里。
(二)专业实习的完善措施
1.可以尝试灵活的实习时间安排。除原有的实习时间之外,可以充分利用第七学期前的暑假时间,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锻炼。另外可以依据政府机关工作的繁忙程度和具体需求,选派学生去进行专项实习。对于有意向选择公务员岗位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实习期限。当然,实习期限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必将带来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实习管理和成绩评定等多方面的调整,所以需要在充分调研研讨和校府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性的改革。
2.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前期规划。通过回访我们发现,在学生具体的岗位安排上,诸如区委办、政府办这一类综合性的岗位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比较明显。不仅由于这些岗位的工作较为繁忙,学生得到的锻炼比较多,同时由于这些岗位在机关所处的位置也是信息交汇的中心,进而对整个机关事务的把握也相比在具体职能部门实习的同学更为全面。所以在实习岗位的确定上,应该引入会商机制,由政府、学校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协商岗位的选择问题。另外,有些实习岗位对于学生的性别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岗位分配时也要予以考量。
3.努力构建与实习单位长效的合作机制。专业实习的校府合作模式要想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就需要不断挖掘校府合作的增长点,既资源共享,又能实现互利共赢。一是可以运用学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帮助实验区解决一些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二是进一步推动组建师生与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分别运用理论和实务优势,开展项目攻关。三是可以打造目标明确、人员精干、服务长效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既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能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纪新青,史文宪,康维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校内管理资源整合模式的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25-126.
[2]何俊武.论行政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型的实践教学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3):73-75.
[3]许建兵.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5):139-142.
[4]刘晓磊.从职业心理学视角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44):142-143.
[5]王倩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9):112-114.
[6]黄砺,黄德林.大数据时代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讨:挑战与机遇[J].教育现代化,2019,6(24):88-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