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利用微信群导学功能、交流功能,结合课堂授课方式,对构建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生命课堂进行探索。调查结果反应微信群的导学性、互动性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师生交流,为今后不断完善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微信;生态学;生命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袁祯燕.基于微信群构建生态学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4):165-168.
Exploration of Creating Living Class for Ecology based on WeChat Group
YUAN Zhen-yan
(Xinjiang University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Urumqi Xinjiang)
Abstract: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of human.Living class is the mode in which students are eager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It was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WeChat as additional tools to classroom.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tate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s are that it arises students‘interest and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also provides some experi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living class.
Key words:WeChat;Ecology;Living class
一 引言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生命课堂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
我国课堂教学模式一直都以构建“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本”的生命课堂的理想为追求[2],但课堂教学模式多为知识课堂,所谓的知识课堂就是在“知识中心”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课堂活动,是以传授知识,完成认识性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追求了教师的可操作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因单调而沉闷。即使教师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但学生的被动性并没有改变。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生命教育的提出,教育理论界的研究者提出“课堂重构”的理念,目的在于将“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师生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慧,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一同探究知识、展示智慧和发展能力的地方[3]。
二 生态学教学现状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源于人类与自然界长期辩证关系发展中总结出的规律以及很多关于植物学、动物学、地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4]。2011年,生态学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提升为理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彰显了学科的[5]重要性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将《生态学》设立为专业核心课,32学时的理论教学时间和8学时的生物技术创新实验。生态学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庞杂,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交叉,学生不易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系统的知识性的灌输,知识点理论化、抽象化。虽然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并没有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似乎没有改变“满堂灌”的定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使得学生在运用生态学知识方面受到了限制。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生态学教学上,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生态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
如何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极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达到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分析相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生态学相关原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授课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 生态学课堂的分析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生命课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课堂主体和课堂环境两个部分。教育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育环境不仅局限在一个物理空间,而是由学习资源环境,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满足教学所需的各类授课视频、课件、学习资料等各类学习资源构成学习资源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的学习设备、网络运行环境、学习平台、信息资源即为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有限的课时,无法将知识展开详述,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安排学生研讨。如何在繁杂冗多的信息中筛选和更新课程学习资料,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课下积极开展思考、研讨、实践等活动,促进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效果,也是授课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 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习资源环境的构建以教师及时建设学习资源、学生便利获取学习资源为目的。以生态学课程中的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理论为基本模块,收集整理课程资料、网络视频等相关链接,结合课程进展,根据需要进行填加。学习支持服务环境的构建,依托除了上课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外,智能手机终端微信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学习支持。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课前建立班级微信群,课前提供与教学模块相关的视频或者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进行课程导学;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知识点进行提问,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术性的问题和非学术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群之间进行交流,获得学习的支撑,实现教学交互。
生态学强调生态学知识和规律的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是仅靠理论教学、学时安排和教学方法跟不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实践部分的课时较少,且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借助微信平台的利用“碎片化”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周围环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或者利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有引导性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去观察,例如:布置植物养成计划,学生及时发布植物生长并对环境因子加以分析;鼓励学生将大自然作为实验课堂,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发布在微信群上,方便师生以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学者指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7]。学期末,每个同学会汇报生物养成记,对养成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和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分析进行分析、解决,总结。同学们可以开展讨论,但是课堂时间总是弥足珍贵。依托微信群平台,安排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汇报内容,鼓励提问,并教导学生进行查阅文献资料等调研的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不管线上线下对于学生们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解答。课堂讨论时,围绕主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运用生态学知识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这种注重观察,思考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五师生对此教学模式的反应
在生命课堂这样一个教学生态系统中,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去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教师需要扩充知识储备,搜集更新大量的数据,当然还要在各种教学的规章制度制度下顺利推荐和完善教学方法。学生的适应模式分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被动性在于由于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和惯性,利用微信群的方式,让教师退居幕后,引导在课外的时间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实践,从而真正体会学习的涵义,并从中获取自信,从而慢慢具有主动性[8-10]。
通过乐调查(lediaocha.com)网站对采用此授课模式的两个班级共6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中微信群使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有87.19%的同学喜欢将微信群运用到《生态学》学习过程中。96.72%的同学认为将“微信群”引入到生态学的教学的这种方式很新颖,这种方式激发了54.1%的同学的兴趣,还有42.62%的同学表示有些兴趣。78.69%的学生愿意在微信群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针对微信群发言讨论的问题,39.34%的同学表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细致观察,36.07%的同学害怕自己的观点被人笑话,16.39%的同学感觉问题无趣。在选择与老师交流的问题上,45.9%的同学想与老师单独面谈,21.31%的同学则考虑选择私聊。
同学们希望从微信群里及时获得视频、专业文献、教学课件和作业通知,86.88%的同学都能阅读微信群里推荐的资料,39.34%的同学读后能理解,47.54%的同学不太理解。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好好的磨合,教师除了收集整理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外,引起兴趣。适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也是一项考验。
六 结语
本文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构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学习型的生命课堂进行了探索,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的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友好的空间学习体验和教师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夏普祥.生命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翟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教育研究,2011,(1):8-13.
[3]夏晋祥.论生命课堂及其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2):91-97.
[4]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徐如松.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9):277.
[6]杨波,王文.关于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4,(11):35-37.
[7]彭培英,崔海亭,韦玉堂.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14-16.
[8]翁晓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移动课堂实时教学设计与应用[J].职教通讯,2016(21):1-8.
[9]吴名星.基于云空间和微信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2016:184,186.
[10]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