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跟岗实习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9 16:35: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对跟岗实习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跟岗实习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跟岗实习考核监控体系和考核机制等,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也为相关职业院校的类似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跟岗实习

本文引用格式:程正翠,等.基于跟岗实习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5):25-2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Mod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Based on Post Practice

CHENG Zheng-cui,CHEN Zhou-wu,ZHAN Guo-hua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Economy,Hefei Anhui)

Abstract:By mean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with post practi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uilding meets with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for the internship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examination with hills,monitor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etc.,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as well as the related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Personnel training;Post practice

一 现状与背景分析

高职院校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开展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实习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步骤。随着教育受众程度的提升,国家及地方针对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教学质量、实习过程等方面,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第(十六)条提出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在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按照课时设计,在一定情况下,实践课时数要高于理论。加强实习形式的引进和开展,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监督实践课程的实施。

在2016年,以国家教育部为首的五个部门共同制定并出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强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能够对培养目标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应当将学生实习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内容当中,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实施,逐步形成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权益提供保障;学校作为人才输送的摇篮,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其实践技能,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技术与思想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高水平、高素养的全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识实习、第二阶段为跟岗实习、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三个阶段是按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层层深入,认识实习的层次最浅,而顶岗实习的层次最深[1]。中间层次的跟岗实习则是为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准备的实习场所,学校作为组织者将学生统一安排到与学校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再由企业和学校相关指导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预先制定的实习目标。跟岗实习作为认识实习的深化和发展过程,在校期间,能够在学校的带领下积累更多的顶岗实习经验,为毕业求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跟岗实习状况的调查,实施结果在学生中受到广泛的支持,使学生能够提前体验企业实习的工作,为学生的就业求职提升自信。尽管跟岗实习的实施获得较高的评价,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实际操作者在今后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

 
二 实行跟岗实习的意义

(一)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专业教师通过参与跟岗实习指导可为专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到跟岗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这样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有力的技能保障[2]。通过实习,学生接受了专业和岗位知识的系统培训及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锻炼,能及时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实践技能,能不断地提高职业技能。

(二)促进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跟岗实习工作的开展,可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加深入,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学生考核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尽可能多地建立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基地,一方面给予相关专业学生更多选择跟岗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2]。

(三)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生进入企业后,首先,由企业内部指导教师进行岗前的指导,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岗位的兴趣,尽量适应实习岗位,同时,促进跟岗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学生根据预先制定的目标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手段完成跟岗实习的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应对困难和问题;同时在跟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养成应有的职业素养,如不怕艰难、热爱岗位、遵纪守法等,与未曾参加跟岗实习的学生相比,跟岗实习的学生遇事更加沉着、冷静,思维能力比较成熟,在择业的过程中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对工作单位及岗位进行思考,最终选择能够胜任且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就业,同时,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很快地融入新的环境。

三 现阶段跟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跟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


部分企业在安排学生跟岗实习时,学生所学专业与跟岗实习岗位相对口的概率较低,岗位大多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部分企业出于用工需要才同意接收实习学生,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跟岗实习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且会导致学生流动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阻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不同行业所对应的行业性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行业当中所对应的不同企业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导致企业用人季节也各不相同,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长短也就不同。按照跟岗实习的要求,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由于每个专业分为多个班级,因此要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尽量将每个班级的跟岗实习的时间差缩短到最小,否则会为跟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校企合作层次不深

企业未将跟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企业注重的只是生产,并不重视指导工作,学校与企业之间未建立紧密的衔接,对于跟岗实习学生疏于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与众多企业并未构建即深入又长远并且紧密的合作机制,因此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之中,校方极少以长远规划和提高专业技能为出发点,通常情况下只是看重短期效益,仅仅局限于“送出去”,对企业缺乏透彻的了解,没有长远及紧密性的战略合作构想,缺少长效机制,而更多的是随意性。如此一来,因为缺乏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沟通不彻底,进而导致跟岗实习的进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干扰了实习的效果。

部分企业规模较大,但是他们不接纳实习生或者是提出的要求极高,并且即便是接纳之后也不予关注,同学们对生活及工作非常失望。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和校方不能密切配合,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心理。更有甚者,表里不一,对外宣称提供种种待遇及福利,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进入岗位后巧立名目,收取服装押金和水费以及电费和伙食费等等,使学生们丧失了对公司的信心。

(三)校内外教师参与度不高

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虽说老师可以依据院校的规定进入相关公司,但是他们只能在管理的角度参与公司运营,往往是流于表面,抱着得过且过、平安无事的心态,并非积极地与公司沟通,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而学生们迫切需求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工作常常得不到落实,可供学生们发展和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跟岗实习变成了一句口号,严重制约了学生们未来的发展[3]。

(四)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跟岗实习中,多数学生都对跟岗实习满怀希望,但是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发现理想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部分同学对于企业的岗位安排以及工作环境、地点产生不满情绪;还有的认为当前的岗位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关联性;部分学生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及内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满意,觉得没有升职的机会,进而产生消极的心态,以至于萌生更换工作岗位以及跳槽等想法,更有甚者选择了辞职,终止了实习活动。在实际的过程中数次调换岗位及企业,还有部分学生以多种理由放弃实习机会,这种情况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职业素养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上的不足之处。

\

 
(五)跟岗实习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学院制定的跟岗实习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但在跟岗实习的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还是缺乏系统性。没有切实将跟岗实习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未能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考核和教育;对学生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指导和排解;而侧重对跟岗实习月小结、实习总结和实习日记完成情况的考核,忽视过程的考核和管理,同时又过分依赖企业指导教师对跟岗实习学生的考核。

四 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强化跟岗实习的合理以及科学性。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由学校及企业作为主体,建立实践教学机制,目的是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工作培养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计划的实用性,使岗位和专业相匹配。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校方输送的专业人才能够匹配到对应的岗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习方案,一方面让跟岗实习成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实习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双赢。

开发一批与专业对口的跟岗实习基地,在充分运用学校已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再开发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企业,通过这些企业提供数量大、专业面广、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岗位,解决好跟岗实习专业对口率的问题[4]。

(二)提高跟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增设2~3门职业岗位课程学习,通过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以才能达到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目的。

合理安排跟岗实习的时间与时长,有助于学生既能完成校内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内尚未表现出抵触及厌烦心理的时候结束实习,如此一来即可将跟岗实习的作用充分发挥,进而将其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做好跟岗实习动员和总结工作,应重视跟岗实习前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对跟岗实习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进而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工作,如实习环境和待遇以及岗位要求、公司制度等等;无论是校内或者是校外的教师,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并且将培养的结果纳入考核范畴。

(三)健全跟岗实习管理机制,加强跟岗实习的过程监控

为了确保跟岗实习的效果,跟岗实习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是确保实习效果的关键举措。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考评及管理体系,有益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阐明实习的任务和目标以及考评内容,完善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动向。

(四)完善跟岗实习的考核机制

加强过程考核,完善校企共同评价的考核机制。企业指导教师考核学生平时出勤率、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工作纪律遵守等情况;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巡查、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学生交流和硬性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跟岗实习学生的跟岗实习成绩。制订完善相关考核文件,要求学生填写好相关表格。建立量化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跟岗实习的成绩评定可以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中的团结协作、创新能力、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完成情况、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全面考核。合理设置激励项目并积极采取相关激励措施,让校内外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到跟岗实习的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翁嘉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跟岗实习管理的对策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5-7+12.
[2]张海英,濮海坤.高职院校跟岗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9):39-41.
[3]杨云龙.跟岗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15(03):202-204.
[4]李华.高职学生跟岗实习的调查与探讨——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09):179+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