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信息化教学应用重要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应用性与科学性对教学质量、效率提升影响颇大。本次研究将对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资源;高校;信息化
本文引用格式:查志华,邓红涛,张锐敏.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54):1-4.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Think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ZHA Zhi-hua,DENG Hong-tao,ZHANG Rui-min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ABSTRACT:With increasing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ode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has been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and scientificity of 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have great impact on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This study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provide referencefor further work.
KEY WORDS:Multimedia;Educational resourc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formatization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当下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重要体现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有待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有待提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等,本次研究对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校教学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兴起主要是基于当下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计算机与媒体技术逐渐渗透到诸多领域中,从优化教学方式及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实现教学模式信息化尤为重要。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学习、合理的系统布局,需要从技术、理念、模式及环境等层面进行科学设计[1]。例如远程网络教育平台、APP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模式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对象及内容,并经过分析、研究后进行教学方案及内容规划。
二影响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
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必要性,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但通过对部分高校分析后发现,很多教师对网络技术、媒体技术不了解、不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说教模式,无法与时代接轨、创新关联。其次,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专业水平有限,在媒体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不能从技术层面介入[2],导致诸多问题及阻碍出现。最后,部分教师主观意识缺乏,缺乏创新思维,对媒体、网络、数据等新型教学理念陌生,更无法与其进行结合。所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十分关键。
(二)高校信息化管理有待完善
通过走访分析后发现,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程度创新,不能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挖掘。虽然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化管理层面已经大体完成,但其在创新程度方面依然有待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是指从高校整体角度出发,通过体制完善、构架设计、完善建设等措施,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3]。但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只是停留在表面初级阶段,缺乏其技术核心,导致多媒体教育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问题频出。具体如下:第一、缺乏软件系统主导,很多高校缺乏校园网及管控平台构建,无法起到集中控制、管理及活动开展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各个科室、专业学科等方面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输、资源互用;第二、硬件设备依然有待补充,硬件设备及设施是高校信息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过程当中很多管理者只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硬件设备投入与搭建,信息化管理硬件设备的功能作用、效能发挥等往往不加考虑,导致因硬件故障、缺乏更新等方面问题出现[4]。
(三)教学模式创新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逐渐被诸多学者、专家所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的一种方法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十分关键。而专业课程学习及教学工作开展作为高校重要基础核心,影响波及相对较大。当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缺乏信息化情境营造。具体如下:第一、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核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进行讲述式开展,学生在下面通过笔记、答题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下去,对学习效率及质量提升十分不利,更为无法提升学习兴趣、质量效率的重要作用;第二、缺乏信息化情境营造,专业教学需要内容与现场进行融合,将信息化情景及模式进行构建是提升全面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但部分高校课堂教学中并没能对该工作进行程度重视,在信息化教学开展中存在应付性、过场化,缺乏实质作用与功能促进体现。
(四)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用人需求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各领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影响,对此,也引起我国教育教学相关部门的重视,结合目前各阶段教育教学情况的全面分析,并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文件,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明确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教学方向。但是,从目前高校整体教学情况分析,虽然是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正确引导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活动的综合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还是会受到信息化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自主能力、积极性等比较差。由于学生在教育教学阶段未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与内容,导致学生在未来就业与发展的过程中,无法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无法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内容,是因为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岗位要求,各高校无法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影响高校整体教学质量,而且还对现代化社会的创新发展造成阻碍。
(五)传统化教学理念影响比较严重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中,依然有部分高校采用传统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人员自身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使教学理念受到传统化教学理念的禁锢与影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人员是以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教学理念,而忽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考虑,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形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应试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能力,反而增加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难度,无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且,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应试教学,学生就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的复习、预习阶段,学生都失去了自主性,综合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对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 优化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考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应用,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节点进行重新规划,树立更为科学、合理、创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及网络技术应用是大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未来数字化教学、智能化教学模式将逐渐形成。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认清当下发展形势与技术更细,将教学与技术进行融合,将信息化与应用性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优化教学环境与营造信息化氛围的重要作用。其次,需要从媒体应用角度出发,将传统的平面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媒体介入、操作的时效性,树立丰富化教学意识,规避传统教学的僵硬化。最后,在教学理念创新过程中不能以形式化、过程化开展,必须强调理念创新的作用效果。树立坚决创新的思维理念,将高校全面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进行到底[5]。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作为高校信息化教学开展及建设的重要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全面提升。具体如下:第一、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应该从长远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师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网络基础、技术应用等[6]。同时,需要从专业角度对当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规范,提升其标准性。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及核心素养教育,定期、定时举行相关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其中。该主题活动建议以信息化教学、媒体技术应用为主,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理念,从师德、师表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工作深入及模式开展。第三、培养教师尊崇科学理念,科学素养培养的促进影响在于对教师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通过对教师进行科学素养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让高校教师可以从科学、信息、数据等层面了解高校教学发展及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科学参观、应用实践等方式完成。
除此之外,在招聘教师人员前,学校会根据目前教学情况全面分析,加大对专业教师人员的招聘力度,可借助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应聘教师可在平台上投个人简历,针对招聘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可在平台上进行相互咨询,受到邀请面试后双方会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各项要求都满足招聘要求的教师,会接受学校安排的岗前培训与考核,使学校全面掌握教师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然后对人员进行岗位的合理安排,教师人员在适合的岗位工作中可充分发挥出自身教学的专业性与教学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人员自身具有独立创新的能力,定期参加学校、教育部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能够对信息化技术熟练地操作,始终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避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全面提高高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应该从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等角度出发,对当下先进科学技术及设备进行利用,这样才能起到实质推动作用。具体如下:第一、采用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基于高校课程内容的复杂繁琐,在该教学模式设计中建议采用线上、线下、课前、课后、课中配合方式。课前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析研究;课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与疑惑解析,让学生可以对其重点进行掌握;课后教师通过任务下发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对该知识内涵重点的掌握程度。线上方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或QQ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线下学生可以对教师指导与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第二、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通过教学APP等方式进行在线教育。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打分,并利用APP教学系统进行评估、考核等,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行大幅度提升。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当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重要手段之一[7]。
例如:教师在教学前,可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分析,借助信息化技术查阅性格教学信息,并制作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选择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思考、学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把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与分析,逐渐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学习到新的知识。最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可以是学生总结、教师综合,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课后自主复习与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让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互探究,丰富学生课预习、复习内容,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大信息化教学管理力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各领域对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重视,再加上信息化时代与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加大了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力度,在课堂教学上,积极采用多媒体引导教学,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可别抽象化的知识转化成直观化,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8]。对此,需要教师人员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能够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对传统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能力,为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结合目前高校自身的教学现状全面分析,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避免信息化教学与创新教学产生冲突,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通过高校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学生考核体系、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原有教学情况为创新基础,加大信息化教学、建设的管理力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档案管理库,确保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完整性。并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学校招生、招师等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使各项工作都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实施,全面提升高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使学校、教师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从我国传统化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重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应试教学,整体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重点是高校、教师人员忽视对学生的考虑,无法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形式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到高校整体教学质量[9]。对此,还需引起高校与教师人员的重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并与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综合应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自主学习、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教材知识为教学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拓展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高校的积极组织下,使全体教师人员都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创新活动中,结合目前高校自身的教学情况全面分析,把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方案等都发布到信息平台中,让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对掌握不扎实的知识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当下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明,结合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主要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等,将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成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分析[J].北方文学,2019,5(11):12-13.
[2]冯岩岩.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创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9(12):14-15.
[3]姚珧.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以法学课程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2):112-113.
[4]郭刚.多媒体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7(13):12-13.
[5]颜婉黟.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若干策略[J].考试周刊,2019,8(17):14-15.
[6]李学.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适应性研究[J].校园英语,2019,4(19):14-15.
[7]刘香玉,邹云龙,徐红彦,侯英哲,齐嘉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6):271-273.
[8]宋超群,赵巍,王欢,马帅.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7:61.
[9]邬少飞.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223(10):132-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