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井巷工程》课程建设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9 15:4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井巷工程》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建设情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我校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生源均为贵州省内生源。课程团队结合贵州矿区煤矿实际,通过对《井巷工程》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教材及各教学环节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切合地方煤矿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校内模拟矿井实践教学条件和结合地方煤矿实际编写的自编教材,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提到,专业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地方煤矿企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井巷工程;自编教材;实习实践;课程体系;模拟矿井

本文引用格式:王昌琪,等.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井巷工程》课程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4):84-86.

Application of Grid Steel Frame and Anchor Net Cable Combined Support in Large Section Chamber

WANG Chang-qi,WANG Hong-bo,WANG Kun,WEN Liang-Xia,XU Lang

(Min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 Guizhou)

Abstract:As a core course of mining engineering,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professional skills,but also their career in the future.Our university is 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and the students of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are all from Guizhou province.The course tea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al mines in Guizhou province,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teaching staff,teaching document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aterials and various teaching links of the course,formed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cal coal mines.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help of the simulated mine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in the school and the self-mad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il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coal mines,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is mentioned,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pplication operation ability are exercised,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s improved,so as to export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for the local coal mines and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 words:Mine and roadway engineering;Self compiled textbook;Internship practice;Curriculum system;Simulated mine

一 引言

《井巷工程》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煤矿井筒、巷道、硐室及交岔点设计、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是培养从事煤矿井巷掘进有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矿山井巷、硐室及交岔点设计与施工应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

二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2年的课程建设,研究并确定基本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并完成教学大纲、习题库、试题库、教材及《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和教学材料。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最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日常化的建设工作,随着高校人才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更是一项动态化的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教师业务能力培养。鼓励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联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实践能力;若有可能,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或煤炭企业进修或访学,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高质量教师队伍。②选派没有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或到企业指导学生参加采矿工程各类专业实习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④动态化选派教师外出参加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学习培训或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会议和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

 
(二)完善、修订教学文件

课程团队结合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贵州地方煤矿实际,优化课程内容,编制、完善切实有效的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灵魂。教学大纲不是章节内容的堆砌,而是该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1]。课程团队教师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多次深入到一线煤矿企业调研,了解地方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所需技能及要求,多次研讨,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课程教学内容。

(三)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增设与现场实践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经过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充分调研并研讨,确定该课程与采矿工程专业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将不同课程内容进行再划分、再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重构,课程内容得到了精简和优化。课程内容由原来的六个教学模块55个教学任务优化为5个教学模块36个教学任务,避免不同课程间重复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针对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课程团队教师采取集体备课,集体参与实践指导,这样便于统一课题组教师对各教学模块重、难点的认知和把握,并在备课过程中不断交流学习、反复讨论,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模拟矿井井下模拟综掘工作面、模拟炮掘工作面实践条件,要求学生针对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各工序进行实操训练,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不同掘进工艺情况下,各施工工艺具体施工工序的流程及相应操作,使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得到真正锻炼及加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及思考。同时,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贵州矿区煤矿实际针对煤矿具体巷道进行专项课程设计,完成煤矿井巷设计及施工组织材料,为今后学生到煤矿企业编制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系统化、规范化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目的,教学质量不仅是备课、讲授、辅导、作业、实验及考核(试)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反映,更是教书育人及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2]。

(1)教学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主要包括授课计划规范、理论课内容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课程考核规范,把提高团队教师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3]。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讲授,并严格按照我校教学工作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

(2)教师规范备课、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团队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充分研讨每一教学任务内容,确保各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3)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必须执行课堂授课规范,做到讲授内容熟悉,理论联系实际,基本概念准确、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楚[4]。

(4)每学期要求教师之间进行听评课。借助学校听评课契机,担任不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之间进行听评课,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授课质量的提高。课程团队教师在讲授各自教学内容时,相互之间进行听评课,不仅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团队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掌控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尽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文件,并按有关文件严格进行教学活动,并严把考试关。

(6)在讲授过程中,每一课题或任务尽可能结合贵州矿区煤矿生产中的实例,给学生分享贵州煤矿现场实际施工案例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校就真正了解煤矿现场施工实际,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5],也为学生到煤矿企业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五)教材建设

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教材建设。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编写出优质的教材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6]。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教材不仅能使各个教学环节顺利实施、开展,更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文献资料。

过去我校教材选用的思路为尽量选用公开出版的优秀高校教材,因此该课程一直采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徐州)出版的《井巷工程》教材,但该教材很多案例及理论均以北方矿区实际为基础,与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矿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更好地与地方煤矿实际接轨,课题组计划结合贵州地方煤矿实际,编制适合贵州矿区煤矿实际的校内自编教材。

在编写教材时,结合煤矿企业工作实际,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编写切合贵州地方煤矿实际的教材[7]。目前,课程团队教师已完成《井巷设计与施工》自编教材一部,该教材工程实例均采用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矿区)煤矿现场实际工程案例。

(六)加强实习实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8]。过去学生实习实践主要到贵州地方煤矿企业参加实习,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煤矿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到矿上参加实习实践。煤矿企业即使愿意接纳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学生下井次数少及在井下参加实习实践的时间短,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锻炼效果。我校依托校内建设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模拟矿井,模拟矿井内分别布置一个模拟综掘工作面和一个模拟炮掘工作面,模拟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定向、破岩、通风、安全检查、装岩运输及支护等基本工序,完全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践时间短、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的短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本课程结束后将布置《井巷工程》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七)完善考核方式及试题库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检验,加强期末考试命题与试题分析的科学性,完善试题库。

(1)严格学校相关规定及要求组织命题并组织考试,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
(2)完善成绩考核方法,建立试题库,改革考核方式,丰富过程考核内容,提高实验(实践)成绩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
(4)编写、修订和完善《井巷工程室内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四 结论

课程团队通过《井巷工程》课程建设,结合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矿区生产实际相结合,完成《井巷设计与施工》自编教材和相关教学文件,通过课程设计及校内外实习实践,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学校就真正掌握现场生产实际问题;很好地与现场生产实际接轨,为学生将来到矿山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及加强,更好地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蒋毅坚.精品课程重在建设与示范[J].北京教育,2005,5:30-31.
[2]许颖.民办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考试与评价,2013,11:124.
[3]大学数学课程五年建设规划(2010-2015[DB/CD].https://wenku.baidu.com.2014.11.8
[4]郭鹏,等.教学型高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7(3):66-69.
[5]王如林.《井巷工程》课教学改革探索[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0(5):72-73.
[6]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以A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3.
[7]杨建中.项目教学法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3):94-98.
[8]陈国祥,等.对《井巷工程》中煤巷快速施工工艺实践教学的认识[J].职业,2010,12(35):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