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14:3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红色精神,是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精神;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集。红色精神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们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文章从红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展开,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研究将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红色精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邓嘉琦,等.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9):126-128,148.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ENG Jia-qi,XUE Nian-wen

(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Abstract:The red spirit is the spirit integrated in the blood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ource of strength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o work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he high aggluti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The red spirit encourages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becom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str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red spirit,combined with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ntegrate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Red spirit;New era;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产生、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

因此,将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应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红色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将红色精神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动教材。

二 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红色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积累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红色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付出艰辛努力甚至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创造产生的。

红色精神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它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红色精神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等;又包括和平建设年代的红色精神,比如“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红色精神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红色精神具有凝聚价值,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是在革命的熔炉中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其中大多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们来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使红色精神具有了凝聚价值。所以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

红色精神具有激励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终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和平建设年代所形成的红色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红色精神催人奋进,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利用红色精神,激励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激发大学生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

 
红色精神在人的价值理念、道德品格和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与政治觉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当今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面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期等形势带来的负面冲击,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主动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红色精神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红色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伟人故居、红色基地等进行考察学习。有些学校还利用资源优势成立研究中心,如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这些举措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但是,在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冲击

随着经济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媒体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其实时、便捷、广泛的传播方式改变了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当代大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和较高的接受能力,是充满着现代意识、思维活跃的群体。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获取信息。但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即时性、自由性导致不良信息、错误观念和腐朽落后思想也充斥其中,致使不少大学生沉溺于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之中而迷失自我;而网络信息的碎片化,还有大数据算法依据用户习惯所提供的便利的个性化的推送信息,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进而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严重挑战。

在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下,红色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环境领导下创造的一种文化精神,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其原有价值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而消解。一是在推进认识和理解红色精神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价值观的阻碍和影响,人们对红色精神内在价值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颇,扭曲其本质与内涵。二是网络时代日益商业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使得红色精神在传播的过程中充斥着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这对红色精神提倡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会日益强化,而忽视了对精神世界的陶冶,淡化理想信念,削弱了红色精神价值共识的渗透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仍待改善

高校响应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红色精神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学生逐步正视红色精神对于思想水平提升和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学习理论知识、践行理论成果,但依旧存在着对红色精神认同感不足、教学内容教条、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对红色精神缺乏认同感。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身处的是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去了解历史,学习着去珍惜眼前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对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抱有强烈的敬仰之情,但红色精神的内容在当今的话语形式上比较抽象,新时代大学生对其的掌握有难度,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提不起兴趣,学习主动性较低的局面,而且由于缺乏代入感,大学生们很难有切身的体会,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效果也就随之大打折扣。其次,多数教师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讲解基本上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该事件造成的影响和留下的经验教训这样一套模式进行的。教师教学模式化,除了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外,鲜有教师想到拓展课外知识,深挖教材内容,结合现实讲授理论。红色精神这一块内容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对红色精神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都会削弱红色精神的吸引力。

四 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


原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准确把握,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好红色精神就必须以正确的原则为准绳。首先是坚持方向原则,这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中要坚持的根本原则。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始终坚持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坚持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坚持主体原则,就是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红色精神,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们教育主体的作用;要保证大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要始终坚持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大学生们亲身经历的机会,让他们去亲身感受和践行,由“被要求”转变为“自我要求”,做到身体力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方法的科学合理程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当前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方法论,具体要求分别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达到“八个统一”的要求,对扎实推进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二)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红色精神要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持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身处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不断深入挖掘红色精神,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拓展课堂外的知识,深挖教材及相关的内容,结合新时代背景讲授理论,重温和正视红色历史,引导大学生去理解和感受革命岁月流传下来的精神,由此加深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才能使得红色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针对教学形式,需要更多地发挥学校平台的功能推动红色精神的发扬。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办学宗旨的充分体现,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学校平台不仅可以举办各类关于红色精神的学术讲座与报告会,还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祭奠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等活动。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增强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用红色精神的内涵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激发起他们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红色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锤炼意志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让当今大学生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提升他们的思想内涵和政治觉悟,巩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成果,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红色精神与革命历史。

\

 
目前,有关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术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基本解释了红色精神的内涵要义、运用红色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红色精神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把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弘扬红色精神的手段和方法,使红色精神更“接地气”,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转化能力、知行合一,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弘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2]张新洲.习近平对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杰出贡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2):30-33.
[3]刘钊,黄琪,骆光文.红色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9,37(02):76-80.
[4]陈松友,王楠.新时代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4):112-115.
[5]娄林松.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D].吉林大学,2018.
[6]王伦刚.新时代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8(12):80-81.
[7]龚婷,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1):162-164.
[8]霍庆生.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09):176-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