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要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基础,必须要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支撑。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新时代;战斗堡垒
本文引用格式:肖丽霞.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成新时代战斗堡垒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40):178-181.
Path Analysis of Building New Era Battle Fortress of Grass 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O Li-xia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ABSTRACT:The earth may shake with unsolid foundation.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pointed out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the Party are basis of principles,policies,decision deployment of the Party.Decisive victory in new era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ing great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be based on promotion of new great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Party with support of strong battle fortress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ass 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New era;Battle fortress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是党建思想新要求的具体落实。高校作为知识创造、文化传承以及技术创新的聚集地,要确保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工作。高校应立足各学院的院情,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的建设思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学生和“有理想、有责任、有激情、有技能”的职工教师。
一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扎实推进学习型党建常态化
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坚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政治站位的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党员队伍政治思想的活力生机,切实提高全院师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
一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十九大报告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并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充分表明了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补足共产党员精神之“钙”的重要性[1]。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抓住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补足全体党员的精神之“钙”,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主动性不够的问题。二是加强党员对时政热点的主动关注意识,提高
党员对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等理论热点的敏锐度和洞察力。一方面,制定和落实“支部主题党日”年度学习计划,积极推动“三进”工作。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课堂、进网络,进一步完善落实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党员讲党课、党员讲团课等一系列思想教育工作[2]。另一方面,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重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两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风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党性知识教育,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社会焦点、热点话题等。
三是运用多种形式保持高校基层党员的理论学习。通过直播、网课。公众号等继续开展“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等相关主题。将“学习强国”平台的党性教育、培训等落到实处,并进行考核,激励高校教师主动学习参加培训,督促广大师生党员自觉把家长思想政治学习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自觉成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中的坚强的砖石。在不断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战斗性、时代性和原则性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师生做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二以服务全局为主线,扎实推进服务型党建柔性化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党员和群众是密不可分,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的宗旨,为确保党员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必须加强党员的服务全局意识。
首先,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落实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服众、高效的工作作风,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深化“三亮”服务机制,即: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组织党员在校内外开展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学校始终着眼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党建工作要推动和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要体现党建工作成效,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其次,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习生活日常,落实“1+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通过“1+X”,促使党员与群众建立联系,以点带面,使学生党员和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共同提高。即,“党员+社团/课题组”成长体系,探索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学生社团、科研团队、创新创业团队拓展,促进组织和个人双成长,提升党员队伍的合作意识,搭建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共建平台;“党员+特殊群体”帮扶体系,发挥朋辈自我教育优势,促进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对弱势群体、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重点寝室等对象的生活帮扶和教育引导工作;“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互助体系,严格把关入党口,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上先入党;“教工党员+党支部”联系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教工党员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作用,师生支部共建,激发党建活力[3]。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使党员明确自身政治定位,戒骄戒躁,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明白“有为才有位,有位更须有为”的道理。
以服务为主线,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高校工委的同志要努力适应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发展全局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由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的转变。高校的党建工作要通过两个紧密结合,实现两个促进发展,即: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去做,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去组织实施,通过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和组织保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高校党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必须紧扣高校的职能,围绕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工作来开展,特别要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业绩来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
三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党建活跃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客观必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要加强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并自愿在擅长的领域做新时代的青年奋斗者,使党员教师具有创新思维并自觉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者[4]。
一是师生共建模式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工作,学院将充分鼓励党支部充分结合教学和科研有计划的开展相应的党建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进而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注重党建与育人的融合,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发挥教师党员的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两大中心工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5]。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党对学校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高校党建工作应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确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思想,始终把“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党建为保证”作为根本宗旨,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特别是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中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和保证作用。学校党委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优质服务将广大师生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同时创新党支部学习方式,设立每月一次的集中政治学习日,将党支部活动与政治学习、教研室活动有机结合,有效扭转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是党建活动形式的创新。扎实推进党建思路革新,积极参与各项重要党建活动。一方面根据学院特色,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注册并使用党支部云盘,实现党员云端学习。将党员学习材料、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微课程微视频等上传,党员学习后可直接上传感悟文档相互交流,实行线上学习、线上交流,数据云盘共享。同时,建设手机“微阵地”,指尖连接党支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QQ群搭建微课堂,实现微平台党员全覆盖,党员通过指尖轻松连接党支部。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员风采”栏目,其中等开设系列讲话、党章党规、时代风采、党建动态、支部生活等板块,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推送,让广大党员随时随地浏览党建资讯,了解党建知识,接受党性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党员好故事”展评活动、党支部风采展等重点党建活动和比赛项目,善用新媒体制作微党课、微视频、微动漫等党建新作品,树立全体党员的上进意识,激发党员的创新思维。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形势的变化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大胆探索将现代化科技成果引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机制,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方法与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方法有机融合。
三是党建理论研究的创新。深入组织开展对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形成支部党建示范项目。建立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以建章立制项目、基础规范项目、服务师生项目和创新探索项目四大类别统筹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通过对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培训,每个项目定人员、定责任、定内容、定时限、定目标,将党建各项工作项目化、数据化、载体化。学校党委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机制,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校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宣讲团成员以及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分别组成三支宣讲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课堂。党委书记为新生主讲“思政第一课”,校长为大学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要立足自身工作特点和功能定位,特别是针对师生党员学习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了一系列活动载体,通过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 以组织文化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型党建规范化
第一,制定并完善党建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党支部常态化整顿机制,推动党支部优化设置、配强班子、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抓好开展党支部换届工作,落实好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党员手册纪实制度,确保支部日常工作规范有序,充分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在高校内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高校管理组织上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员干部、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要注重党员发展质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第二,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工程和“双引领”工程,发挥优秀职工教师和大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组织核心,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关键。要按照“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标准,实施党支部“双带头人”工程。积极探索选拔既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教学科研骨干,又是党建工作有经验的“复合型”党支部书记,成为高校党员教师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以党支部书记引领发挥组织力,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党委要重视和关心党支部书记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书记的激励保障措施,建立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事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支部书记的能力,为党支部书记发展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确保高校党支部书记有能力、有精力、有活力开展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宣传展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和典型人物、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引领带动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提升,有效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使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有力彰显。不断强化“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理念,把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学院学生的健康发展深度对接,营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以“有利于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作用发挥”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实施“双带头人”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为博士或高级职称比例达95.6%。学校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科为抓手,以团队为纽带,以文化为引领,形成了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基层党支部工作方法——“树人工作法”,并被江苏省委组织部在全省高校推广。
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服务中心工作提升组织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十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体制机制,实现内涵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立校办学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的重要思想,为高校基层党建树立了鲜明导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找准新时代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覆盖到高校党建的“最后一公里”,把高校基层党组织简称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强可靠的战斗堡垒。
五结语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是组织内部文化建设的重点,严肃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保证党组织的严谨和谐。党员发展工作要始终坚持发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口,严肃党员发展程序;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做好台账资料,严格落实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日常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要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基础,必须要以基层党组织包括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万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研究[J].山西青年,2019(16):42+44.
[2]邓小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领导科学论坛,2019(13):83-85.
[3]唐城,杨锦秀.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1):258-259.
[4]伍处文.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在高校的凝聚力影响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7):1.
[5]金程程,李宗欣.基于回应机制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250-2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