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11:37: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业设计史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树立价值取向、拓展眼界胸怀等方面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工业设计史课程课堂教学这个重要渠道和阵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内容润物无声地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责任,是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工业设计史课程,从课程思政改革所涉及的教学目标价值、建设思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以有效促进工业设计史课程及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落实与完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教育;工业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余钰.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7):43-46.

Teaching Reform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n the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

YU Yu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Abstract:As the core course of industrial design,industrial design histor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setting up value orientation and expanding their vision and mind.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important channel and posi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silently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complete the responsibility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plementation,is an important task faced by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design history,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 value,construction idea,teaching content organization,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involved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design history and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ty teaching.

Key words:Curriculum politics;Reform in education;Design education;Industrial design

一 引言

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价值取向,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未来成为设计师后,将会是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向,塑造时代面貌的人。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精神风貌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利用好专业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与素养,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重要突破口与有效抓手。

工业设计史课程作为全国所有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带领学生穿越数千年历史岁月,感受古今中外人类优秀创造和杰出设计的同时,不仅能够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提高学生修养、拓展学生视野以及启迪学生思维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正所谓“知书以达理,读史以明智”。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还能够通过回望和梳理历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与文明成就,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岁月中那些璀璨悠久、博大精深的设计创造的同时,唤起浓厚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建立起面对民族复兴伟业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价值

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首先应紧密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认真组织分析各章节知识点相关内容,充分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要素间的结合点,构思适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专业学习与思想建设有机结合,精心设计课堂学习内容和寓道于教的教学情景,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2],并在知识点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育人,以达成如下几方面目标。

(一)于古今之间,体会文明浩瀚,明辨人间大道

一部工业设计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人类千年的文明历程和设计历史中,几乎无处不在地蕴含着大量鲜活生动且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资源。有意识地利用不同历史节点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时空观念和具有历史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能够借助设计史中的知识及历史思维去分析问题。以史为鉴打通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让学生用唯物史观去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二)品东西文明,感受华夏璀璨,树立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加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建设,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3]。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和政治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价值,在于对人崇高理想的培养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在于对人道德和行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递华夏文明的正能量,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中华民族精神之道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

工业设计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历史上杰出的中国创造和卓越民族文化的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璀璨优秀,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激起心中的爱国精神。

(三)以所学报国,发扬工匠精神,紧扣时代脉搏

好的设计文化和思想观念,都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能、产生价值。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建立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真正用所学所知,为当下国家发展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并借助设计史中那些精美的产品和著名设计师案例,让其深入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可贵,并使其在今天的学习生活和设计工作中,进一步践行与发扬工匠精神,紧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脉搏,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建设。

(四)立家国情怀,投身民族复兴,勇担责任使命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态度的同时,建立起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培养具有一定高度的格局和视野的时代青年。尤其需要让成长在外来多元文化冲击之下的年轻学子们明白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悠久璀璨、博大精深。切不可因盲目追随西方的设计浪潮,而忽略和漠视自己国家优秀璀璨设计思想与设计文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中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智慧,作为当代的中国设计人,我们理应让这些积淀千年绵延千年的文化艺术精粹,在今天及未来继续被传承和发扬,并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身体力行地努力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饱含中国魅力、情怀与气度的中国产品和中国设计,强化责任与担当。

三 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一)教学思想


工业设计史课程作为全国所有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带领学生穿越数千年历史岁月,感受古今中外人类优秀创造和杰出设计的同时,不仅能够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提高学生修养、拓展学生视野以及启迪学生思维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获得思想政治层面的深刻教育。正所谓“知书以达理,读史以明智”。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4]。还要通过回望和梳理历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与文明成就,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岁月中那些璀璨悠久、博大精深的设计创造的同时,唤起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秉承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起面对民族复兴伟业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紧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内涵要点,围绕课堂讲授、现场讨论、课后延伸、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运用和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1.充分挖掘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工业设计史课程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受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尤其是要借助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中吸取营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并热爱和传承华夏文明。

2.以“学以致用”为引领,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工业设计史课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后续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将企业项目和实际的设计课题引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价值与内涵,培养起多方面的人格素质。

3.基于课程思政,推动教学创新

借助课程思政理念与要素的融入,在专业课程的视野、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课程特色和优势,提炼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并积极融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让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创新营造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场景与教学体验,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完成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最终实现课程的思政内容及目标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就像盐溶于汤中一样,让学生自然接受,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并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

\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理念与要素


根据《工业设计史》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在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坚实根基。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借助工业设计史课程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与传承的教育,是开展工业设计史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帆,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面对设计史上那些中国传统的优秀的设计文化思想与设计作品,正是引导学生点燃爱国热情,唤起家国情怀的最好时机。

3.责任与担当:通过课程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认同和热爱民族文化艺术,树立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意识到传承与发扬这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与艺术体系,是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当下设计从业者们,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4.工匠精神教育:围绕着设计史中精彩纷呈的人类造物,和古今中外优秀的设计艺术者,从这些一丝不苟精彩绝伦的物品和优秀设计师及工匠们的工作态度与职业成就,真切地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的方式,牢固树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和爱岗敬业、专注坚持的情操理念。

(二)教学设计具体思路与要点

1.原始艺术部分


课程思政要点:感受人类文明的源头与面貌,建立宏观的时空理念和历史观。通过中国史前就已相当发达的制器造物成就,真实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与璀璨。

2.中国传统设计艺术部分

课程思政要点: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诸多领域,都曾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了独有的精彩,并在全世界都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透过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梳理,感受中国艺术之美,明晰美的真谛,体会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古为今用,围绕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起当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和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中国杰出的造物文明中,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将其贯彻到今天以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3.西方古典设计艺术部分

课程思政要点:在进一步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过程中,强化美育教育。并吸纳其优秀之处,为当下所用。通过同时期中西方文化艺术对比,感受两者的差异和特点,明确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质与优势,更加牢固的树立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4.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课程思政要点: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等重要历史现象,及各种文化艺术运动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去体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建立宏观的历史思维。

5.1915-1935年的工业设计

课程思政要点:设计是文化的载体,透过该时期的设计,洞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理解这一时期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暗含的民主进步思想和政治意义。通过德国设计中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和设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

6.二战后设计的多元化

课程思政要点:在二战后欧洲各国多元化的设计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去探索美和分析美,深化美育教育。

感受设计史中影响这一时期设计走向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及战争因素,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辩证思想,建立深入系统的历史认知。

从欧洲各国战后设计发展的多样性中,感受他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吸取其中的优点和经验,服务于当代中国设计和中国建设。

7.当代工业设计

课程思政要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职业认知,明确自己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找好自身定位,并将工匠精神贯彻其中。

以史为鉴,理解美的真谛和内涵,明确何为真、善、美。借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全面素养。

强化使命与责任,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通过设计,将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创造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质的优秀当代设计。

继承的同时不忘开拓创新,培养学生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自身专业所学,紧扣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发展脉搏,尽己所能投身于中国设计发展、国家社会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6]。

五 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要让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切实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案例教学法

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围绕案例引出授课内容,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鲜活。

(二)“TBL”团队合作学习法

授课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案例分析、话题探讨、交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借助团队建设交流合作、探索融合的过程中,注入团队意识的培养和集体精神的塑造。

(三)情景教学法

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及情景,尤其是对各种历史场景的模拟再现以及对当下设计师工作场景的现实演绎,不仅能让授课内容更直观生动、亲切可感,还能在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将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并采取分组形式完成任务。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在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有所领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不仅决定了个人得失,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爱岗敬业、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

(五)课堂或网络讨论法

针对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要点,教师在课堂上或者网络课程平台发起话题讨论,通过讨论思辨、思考探究和思维碰撞,从更高层面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7]。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价值导向为指引,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互动参与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TBL”团队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参与,有效完成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教学需求。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设计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激发思考,注重实效。

六结语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的设计师,而设计师正是引领潮流、创造时代的人。他们通过制器造物,创造产品服务大众来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行为方式。并最终影响一个时代的面貌。因此对于能够对时代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设计师群体,从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开始,就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借助工业设计史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让课程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者,学习知识的引路者,创新思维的引路者,做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树立家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引路者[8]。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能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参考文献

[1]林欢,邓小雷.基于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8):51-52.
[2]张俊玲,黄静华,付立新.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33(04):7-10.
[3]贺娟“.课程思政”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76-77.
[4]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5]冯莉.工业设计类课程思政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70-71.
[6]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8.
[7]刘小丽.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3):205-206.
[8]陈松川.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创新与成效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2):319-3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