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当代高校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工具。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升高校生计算机应用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王爱莲,桑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0):140-14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Ai-lian,SANG Jua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Jilin)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u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ster.As a public basic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puter basic teaching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computer;Basic teaching;Flipped classroom;Application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使得教学课堂更有趣味,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和优势,并具体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在于高校学生作为各个课堂环节中的主体,确保高校学生运用独立与灵活的思路来探索课堂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正确的思路来引导高校学生,避免大学生偏离课程学习的方向。与教师作为高校课堂主导的传统方式相比,翻转课堂更多侧重于高校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探索的意识与思维,教师对于高校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应当给予尊重,鼓励并且帮助大学生获取课堂知识,收获全新的课堂学习感受。
具体针对计算机基础的重要高校课程科目来讲,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模式具有明显的必要性。这是由于,计算机基础的科目内容具有实践性的显著特征,因此客观上要求大学生不断尝试运用独立的思路来探索计算机基础原理。在此前提下,大学生对于所学的科目基础原理应当做到灵活加以利用,充分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计算机基础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了融合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理论探索的良好效果。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科目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日益受到了高校师生重视。
二 翻转课堂的优势以及模式
(一)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听教师教学,缺乏自主意识,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具备自主学习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配合,就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角色调换。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内容,学生听老师讲课,都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几乎没有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改变了被动学习的模式,而是要自主学习,就需要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兴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就可以更为集中精力掌握知识的重点,并记录下自己的疑点之处,在教师进行讲解的时候予以解决[1]。
(三)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向学生传输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采用了记忆的方法,对于知识的内涵并没有深入掌握。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流程相反,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做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需要讲解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四)翻转课堂模式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同,翻转课堂也是现代教学改革中的新型模式。然而与传统课不同,翻转课堂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求为渠道,促成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颠覆,是将学习过程翻转至课前阶段,把知识内化过程、习题演练环节、书写作业环节翻转到课堂上的全新教学模式。而从教学形态上进行分析,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管理者与学科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全方位地、多角度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以此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知识结构。
三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一)教师方面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高校教师特点的。一方面,在当前的高校中,计算机教师队伍都是由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组成的,这些年轻人在接触新鲜事物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和意识。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师能够迅速理解翻转课堂的特点以及内涵,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需要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无论是在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还是在操作信息设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这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实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二)学生方面
如今在高校中的学生都属于现代化的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其思想、意识等方面都较为开放和千位。翻转课堂具有较强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属于高科技的产物,高校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经常使用电子设备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如今高校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电脑和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翻转课堂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三)硬件设备方面
如今,我国很多高校在硬件设备上都属于较为齐全和先进的,高校教师也经常借助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进行教学。在课后,学生也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今,很多高校都开始建立校园网,学生可以在教室、寝室等场所通过校内网进行学习。并且,很多高校都为学生设立了电子阅览室,这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了必要的设备支持,非常有利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顺利教学。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主要体现为如下的改进思路:首先是培养高校学生热爱计算机科学的严谨精神与品格。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应当善于进行全面的引导,指导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认识,避免同学们偏离正确的心理成长方向。大学生处于关键的心理成熟期,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稳定的个性。大学生在高校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其内心将会充满崇高的道德情感,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培养科学精神构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因素,高校实施计算机基础的科目教学旨在培育严谨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热爱计算机科学,自觉获取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次是营造友善与融洽的高校课堂环境。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做到主动沟通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表述内心的情感与观念,敞开心扉进行师生交流,达到师生交融的良好计算机基础课堂学习效果。计算机基础课堂能否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根本上决定于师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互动过程。因此,大学生以及教师之间将会产生明显的课堂互动作用,师生各自的课堂行为也会给彼此带来显著的影响。大学生如果能够感觉到融洽的计算机基础课堂环境氛围,那么将会自觉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并且接受高校教师对于自身的课堂指导。教师应当鼓励同学们将目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惑进行大胆的表述,而不要惧怕表述错误。
第三是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来营造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有趣氛围。在网络科技手段用于提供计算机基础课堂支撑的前提下,大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生动与直观的计算机基础课堂场景,并且在探索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充满了兴趣。高校教师应当善于将互联网手段作为重要的课堂媒介,搭建教师与同学们相互沟通的信息化平台。在网络沟通平台的辅助下,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科目的日常学习将会充满热情,避免大学生呈现出厌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心理情绪。
四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逃课、走神的情况经常出现。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翻转课堂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3]。教师要逐渐摒弃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将课程中较为简单和基础,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内容,变成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和掌握的知识。并且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逐渐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单词的难度,改变过去学生需要反复、不停记忆的低效率学习方法。
例如对于Flash软件的重要基础知识在进行讲解之前,教师首先应当为同学们展现运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态画面,激发同学们深入思索计算机科目基础知识的热情。大学生通过观看动态的作品演示,对于制作动态的Flash作品将会充满探索的兴趣,鼓励大学生尝试运用独立的思路来进行作品设计,避免同学们局限于跟随教师思路来学习Flash软件的相关知识。
(二)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能力
翻转课堂能够给学生挺高更多的机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课前,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计算机课程视频来锻炼自己的发你能力。还能够通过Facebook、微信、QQ等多种渠道与他人交流;在课上,教师也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跟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实现自己实践能力的稳步提高[4]。
例如对于“视觉设计”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搜集海报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等多样的作品成果,然后将课余收集得到的作品成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运用上述的翻转课堂模式,大学生对于视觉设计的计算机科目基础知识将会产生深入探索的强烈欲望,避免同学们感觉到计算机基础课堂十分枯燥乏味。
(三)突破传统思想,引进教学模式
要想保证高校计算机的课程中,能够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能够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主动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位,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使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5]。
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基础原理不应当局限于简单分析表层的内容,而是应当逐步深入剖析,并且在引导大学生展开深入思索的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措施,营造充满趣味氛围的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师通过设置必要的课堂疑问,应当能够启发大学生深入思索基础原理的内涵,确保实现良好的计算机授课效果。大学生对于教师给出的课堂提问在思考过程中,内心将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最终达到透彻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的效果,增强同学们的创新学习体验。
高校教师应当将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举措贯穿于高校计算机课堂,紧密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运用课堂联想迁移的方式来启发大学生对于基础的计算机定理进行深入思索。计算机基础课堂应当是充满趣味的,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善于为大学生营造生动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情境。教师对于新媒体的手段需要做到灵活加以利用。高校计算机课堂一旦脱离了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则会导致大学生感觉到计算机课十分乏味,并且失去了思索计算机基础原理内涵的兴趣。
计算机基础的高校课程教学本身具有繁琐性的特征,因此将会导致很多的高校学生对于该课程失去了深入探索的热情,甚至某些大学生感觉到自己无法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此产生了放弃的情绪与心态。为了帮助大学生摆脱上述心态造成的学习困扰,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善于运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同学们的课程学习信心,并且适当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来简化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网络媒体作为课堂辅助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将会呈现更加直观的授课思路,从而让同学们观察到更加直观与形象的计算机基础原理,降低了同学们学习计算机基础原理的难度,激发同学们深入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堂探索的浓厚兴趣。
在课余实践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大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的基础原理来尝试各种作品设计,体会自主尝试过程中的乐趣。例如制作灯箱海报的实践课程具有较大的实训操作难度,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大学生运用独立的思维来自主完成灯箱海报作品的制作与设计,结合目前所学的计算机基础原理来完成上述的实践课程任务。大学生在独立完成灯箱海报作品的整体规划设计时,应当能够感受到计算机基础理论融入生活实践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于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会产生强烈的热情。此外,教师应当运用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展示灯箱海报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要求同学们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作品设计思路,探讨各个灯箱海报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特征。学生经过详细的对比与归纳,从而达到了透彻理解并且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原理的目的。
(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考核机制
高校需要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相关热点,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计算机教师的各项培训过工作,要制定好相应的培训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在考核教师的过程中,考核的内容要更加的全面和客观,不仅需要能夠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考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6]。同时,高校还需要重视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互联网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够让教师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优秀、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7]。
(五)采用课后评价,进行总结和反思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始终都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翻转课堂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对自己当前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在与教师、同学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8]。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评价学生时切勿只从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入手,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需要在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时,将自己的问题、经验上传到系统中,便于学生日后进行复习时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翻转课堂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限制和束缚,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最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多优秀的人才[9]。
五结语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要精心准备课堂用的讨论题、思考题和课堂练习题。课堂所使用的问题最好呈台阶型。为了激励学生参与课前和课堂学习,要对课堂学习进行量化并计入总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璐.微课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1):162.
[2]吴颖,沈晶.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证比较研究——以《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71-74.
[3]汪立亮,张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媒体复合教材开发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06):66-68.
[4]陈薇,严志嘉,何燕飞.基于MOOC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实例分析——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24-27+100.
[5]侯晓军.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6):387-388.
[6]杜文洁.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5):111-112.
[7]王艳洁,吴宏良.基于成果导向和翻转课堂的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61-62.
[8]温柳英,方宇,何玉婉.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国际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方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12):93-96.
[9]刘华,周静.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3):125-127+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66.html